中国茶全书 系列丛书是一部完整对我国茶文化、茶产业、茶技术等进行全面阐述与介绍的资料性工具书。茶叶深深融入中国人生活,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和 弘扬中国茶文化,以茶为媒、以茶会友,交流合作、互利共赢 的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 本书对的茶叶、茶水、茶器、茶文化,茶市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及描写,内容以全面、准确、专业为原则。全书图文并茂,作者从全新的视角对影响我国悠久历史的茶及相关文化进行了生动的叙述。《中国茶全书 安徽卷》作为 中国茶全书 系列的一部分,全面反映了安徽省各茶产区的基本面貌。
《青岛古树名木》是以2021-2023年青岛市古树名木普查的数据为基础进行编纂的,主要包括2022年全省认定的首批一级保护古树名木86株和2023年全市认定的首批二级保护古树291株。 本书部分内容与2021年前的青岛市古树名木相关资料有所出入,主要涉及树龄鉴定问题。经鉴定,有些古树的树龄并没有达到原有保护级别,因而这些古树被“降级”;还有一些古树经树龄鉴定,虽未降级,但对其信息记录做出了调整。 古树树龄鉴定是一项比较复杂的课题。本书中的树龄鉴定大多采用走访周围群众、查阅相关历史文献以及根据树木生长势所进行的推断,仅有个别古树经过了科学的树龄测定。所以本书中古树的树龄多为“估测”,且不排除将来经过科学手段鉴定后出现树龄变化的情况。
《中国油茶品种志》共分两篇。上篇从油茶的发展历史、主要用途、经济价值、地理分布、生物学特征、种质资源、良种选育、性状调查描述等方面对我国的油茶资源进行了总体介绍;下篇则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选育并审认定的油茶良种着手,具体介绍了357个良种的植物学、生物学、栽培学性状、良种适应性及良种典型分类特征。
2008年以来,我有幸作为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的五位顾问之一,跟随中青年大豆专家们赴全国各大豆栽培区进行实地考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特别是2010年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48团,参加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王连铮研究员团队育成的大豆品种中黄35产量验收,亲眼目睹、亲自见证了亩产405.89kg产量纪录的诞生。兴奋之余,令我琢磨一个问题,即:如此高额的产量究竟是怎样达到的呢?以往想的较多的是品种自身的产量潜力和与之相应的栽培措施,对生产条件即环境的生态容量却重视不够。现在懂得了,要获得高额的产量,必须注重品种、措施和环境三要素的协调一致,且三要素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中国主要农区绿肥作物生产与利用技术规程》包含3个规程篇、共40项技术规程,按地域及绿肥生产利用形式划分为南方水田篇、南方旱地篇、北方旱地篇,还包括了主要绿肥作物简介、主要绿肥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主要农作物施肥技术、常见化肥及绿肥作物养分含量4个附录。 《中国主要农区绿肥作物生产与利用技术规程》具有如下3个特点: 一是广泛性。《中国主要农区绿肥作物生产与利用技术规程》收集了南方稻区、西南和南方旱地及烟区、华北中低产田、西北干旱及河套灌区、东北寒冷地区的适宜技术规程,涵盖了中国各个气候带、主要作物种植模式和绿肥作物品种;同时,既包括了绿肥作物的种植利用技术,也有绿肥作物的种子生产技术。基本反映了中国绿肥作物种植的全貌,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二是实用性。《中国主要农区绿肥作物生产与
本书系统介绍了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综合利用技术,主要包括用于肥料、能源、饲料和材料等的开发利用技术以及进展。其中,章介绍秸秆种类、利用途径、意义以及存在问题;第二至七章围绕秸秆还田利用技术、饲料化利用技术、能源化技术、抑尘剂制备技术、建筑利用技术、秸秆食用菌栽培基料化利用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 本书内容丰富,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应用性,可供环境工程、能源工程、农业工程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也供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师生参阅。
自1932年中央农业实验场成立以来,江苏省就开始了以系统选育为基础的水稻育种工作。此后80多年,随着细胞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的飞速发展,水稻育种取得了丰硕成果。1985-2013年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共审定水稻品种360个。《中国水稻品种志·江苏卷》选录了在江苏省水稻生产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或在水稻育种中具有重大影响,以及近年来通过审定并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和具有特种优异性状的品种300个,按照常规籼稻、杂交籼稻、常规粳稻、杂交粳稻分类加以详细介绍。另有36个早期选育的品种,因年代久远、资料匮乏,只作简单介绍。《中国水稻品种志·江苏卷》还介绍了14位在江苏省乃至全国水稻育种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 为便于读者查阅,各类品种均按汉语拼音顺序排列。同时为便于读者了解品种选育年代,书后还附有品种检索表,
在本书所含的黑麦属与带芒草属中,反映出杂效和性上有非常强烈的特殊基因作用,、是我们在条统分析时必须加以考虑的。例如在中国小麦地方品种中有含4对高亲和基因的,即含有kr1,kr2,kr3与kr4。如果用这种材料与黑麦杂交,它们的经吉实率可以达到95%以上,似乎没有生殖隔离。便双新的染色体在子代减数分裂时不配对,仍然不育。而带芒草属中Taeniatherum asperum 是在极度干旱的生态条件下的自然选择中形成严格的自花授粉,因而筛选 出特殊的基因系统,致使不同居群间杂交也可能不亲和而造成种内高度生殖了事离,但它们的形态特征,染色体组型却是一样的。虽然这都是一些极个别的特殊现象,但它们确是我们需要重视的客观存在。在本卷中将遇到这样的特殊现象。
《广西滴灌香蕉营养与施肥》从广西滴灌施肥条件下的香蕉生长发育过程入手,主要从氮、磷、钾、钙、镁元素的累积过程阐述香蕉整个生育期的养分累积特性,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广西滴灌施肥条件下一代春蕉的施肥管理提出建议。全书共分为10章,章介绍了香蕉生产概况;第二章介绍了滴灌施肥在香蕉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和施肥方案制定的理论基础;第三章是香蕉的生长发育特性;第四、五、六、七、八章重点介绍了香蕉的养分累积特性,并结合滴灌施肥模式提出管理建议;第九章在前五章的基础上介绍了香蕉滴灌管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第十章是针对滴灌使用过程中香蕉有机肥料施用的几点建议。
我国饮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辛香料在饮食烹调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我国“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特产资源高效利用与产业化研究”项目和“十一五”国家支撑计划——“农林特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技术研究”项目中均将辛香料资源研究列为重点课题。 在进行这些课题研究的同时,广泛收集外资料,汇集成本书。本书共收载了辛香料134种,涉及的植物种类200余种,每种辛香料从植物种类、生态环境、利用简史、现代利用状况、产品开发、综合利用、标准化和栽培技术要点等方面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目前它是我国一部系统的全面介绍辛香料方面的专著。 该专著适合从事辛香料种植业、加工业、贮运、销售及烹调的专业人士、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和爱好者阅读。对有关高等院校师生和科研院所科研人员亦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