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精临篇、通临篇、原帖篇三个章节,体系完整,循序渐进。 ●精临篇与通临篇着力于临摹训练,强化用笔和结构练习。 ●精临篇和通临篇正反面内容相同,正面适合老师上课讲解指导,反面适合学生课后巩固练习。 ●无论有无老师指导,都应对照原帖仔细揣摩,反复练习。
暂无
本书是根据启功先生《我学书法的经过》手稿整理而成。启功先生在手稿中以问答形式详细回答了书法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执笔、运笔、选笔、选墨、选纸、选帖、临帖及书法创作问题,文笔浅显易懂,语言风趣幽默,是启功先生从自己多年的书法创作实践中总结的学习方法和认识,对学习和研究书法都是宝贵的经验,尤其对于书法初学者尽快理解书法要领、掌握书法技巧,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本书包括《怎样临帖》《书法百问》《欧阳结体三十六法诠释》,为邓散木撰写的书法入门之书。《怎样临帖》从执笔、运笔、摹与临、读帖、时间的安排、临帖应注意的问题、选帖与换帖、各家的特征和写法、书写工具的选择和使用、碑帖简介等十个方面,详细介绍了临帖中方方面面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详略得当,切中肯綮。《书法百问》由邓散木生前列就提纲,其女邓国治从其著作中摘选相关文字补文而成,全书罗列了100个书法学习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并做了详细的解答,涵盖范围全面,问题具有针对性,是一部较好的书法入门读物。《欧阳结体三十六法诠释》是对《欧阳结体三十六法》中总结的 排叠 避就 顶戴 穿插 向背 等三十六条汉字书写结构的规律和法则的注释,并插配了相关的图释,诠释详细,图释精准,对学习书法者研习字体结构大有帮
《书法学习》是邓散木先生对南宋姜夔所著《续书谱》一书的图解,是书法学习的入门图书,也是提高书法艺术修养的导游手册。 邓先生因循《续书谱》的内容次序,对楷、行、草等各种书体的渊源、各个时代不同的风格特点等配以名家名迹进行解读;对运笔的方法、字形的结构酌附原迹或画出图例;在注释中疏解典故成说、书法术语等。他还指出书法要有神采,须得有崇高的品德。
●本书分为精临篇、通临篇、原帖篇三个章节,体系完整,循序渐进。 ●精临篇与通临篇着力于临摹训练,强化用笔和结构练习。 ●精临篇和通临篇正反面内容相同,正面适合老师上课讲解指导,反面适合学生课后巩固练习。 ●无论有无老师指导,都应对照原帖仔细揣摩,反复练习。
本书辑录了章祖安有关书法的多篇代表性文章,涉及书法、古汉语、古文字等诸多领域。章祖安兼擅书法理论、教学与创作,对传统哲学和古典文学的深入学习也造就了他深刻的思辨能力和雅正的审美眼光。本书收录的文章充分展现了他在以犀利的思维和冷峻的目光思考着传统书法的内在真谛,实践着传统书法的表现方法在现代的运用,是其人格、学养、艺术品味、书写技巧的 体现,对后学延续书坛传统并推陈出新极富启发意义。
历代书法经典 丛书收集作品全面、精选佳本,印刷精美。读者一书在手,既可在理论上对所选书家的生平、艺术地位、书法风格、作品的书写背景等都有较全面的认识,又可供学者作临习、赏析的范本。 何绍基是活跃于清朝中晚期,成就颇高,书法个性突出的书法家。他强调书法的个性与创新,实事求是地分析所临习的碑帖。《何绍基/历代书法经典》所选的何绍基作品以时间为纬,以字体分类为经排列,时间不详的则列于每种字体*后部分,一是展现其不同时期创作侧重的书体;二是凸显不同时期同一种书体创作风格的变化,这样便于读者对照欣赏和临摹学习。
本丛书 历代拓本精华丛书 收入历代拓本精粹,品种多样、书体丰富,是学习书法的重要范本。本丛书可习可赏,是书法临习欣赏、练习笔力的推荐书帖。本书收故宫博物院李祺藏本《九成宫醴泉铭》。魏徵撰,欧阳询书,现存陕西省麟游县。此碑书法笔墨丰厚,是欧阳询晚年代表作,被誉为 楷书之极则 。
我国当代著名的书法家费新我先生专为书法爱好者们写的一本普及读物。内容包括《习字十法》、《学书十要》、《常识七知》三章二十七篇。从执笔、运笔、选帖、临帖 到各种书体的特点、写法、书作款式等都有简明实用的阐述,并绘有示意图。书中还附有从甲骨文到清末名家的各种碑帖精品一百四十余幅。文字深入浅出,内容图文并茂,一读便能融会贯通。在时下的学习书法类图书中,由当代书法大家总结几十年的经验来为书法爱好者们写的普及读物仅此一种。亟宜人手一册,将是有志于学习中国书法的爱好者们攀登艺术高峰的绝好阶梯。
《九成宫碑》(作者徐方震)是 经典诗词集字创作 系列之一,收录了《夏日绝句》、《静夜思》、《弹琴》、《梅花》、《独坐敬亭山》、《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鹿柴》、《洛桥》、《小池》、《春近四绝句》、《跋杨凝式帖后》、《冬夜读书示子聿》、《庐山瀑布》、等作品。
《金刚经》为柳公权早期作品,字不大但用笔灵巧劲健,虽多有与 颜书 同法之处,但明显地摒弃了 蚕头雁尾 的用笔之法,而多融入魏晋及初唐楷意,并掺之以北碑的骨力洞达,故初观此碑似觉平常,颇有剑拔弩张之势,然细察之则一招一式颇富变化,方劲整饬中寓清灵通秀之气,其一点二画,一如刀斫般齐整,干脆利落,节奏明快,极富动感。故而人们将 柳体 的特征概括为:精于点画、谨于间架、法度森严而富庙堂气象。于此碑可见一斑。
本书《书法知识丛书 篆书基础知识》是《书法知识丛书》的其中一本。《书法知识丛书》着眼书法基础知识的普及而精心策划的一套的知识性丛书。通过介绍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篆书五种书体的生成发展,并对每个历史时期的风格演变,依次叙述,以供书法爱好者与初学者置身源头,顺流而下,驰骋观赏。对书法的发展演化历程,可以窥其大要,理解文字源流与书法艺术的概貌,从而引起研究书法史的兴趣,促进书法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另外每册对每种书体进行用笔原理和基本点画进行分析总结,对每种书体的结构与章法特点做了精要概括。本丛书兼顾书法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篆书五种书体的知识与技法,希望对书法爱好者与初学者带来有益的帮助。
.
《东坡志林》是苏轼文字杂集。其原文是苏轼笔记的代表,无论其描写内容、叙述模式还是审美趣味,都表现出与传统笔记不同的追求与特色,成为中国古典笔记文体风格发生转变的典型之作。
同名原书为2013年4月出版;这是此书的第2版, 竹堂文丛《笔法琐谈》共12篇,14万字,配图83幅。以帖学笔法为主线,在基本笔法的基础上,讨论了笔法的实际操作过程和文化意义。内容隐括历代书论精华,特别注重汲取近年笔法研究成果,结合作者学书体会,甄别融会,含英咀华,孕育而成。行文风格语简而意密,平实之中,颇有推敲。 读者分布:书法家、书法爱好者、文学爱好者。 同类书出版情况:书法随笔、文学随笔合而为一的著作,鲜有出版。
《中国书法理论史》的宗旨在于通过对我国传统书法理论的剖析而展示各个时代的艺术思潮、审美趣尚和批评方式。中国的书法是一种极为特殊的艺术。它是具体的造型艺术,通过点画的组合而构成千变万化的图像,表现出人们对平衡与倚侧、协调与矛盾、统一与变化、整齐与错落、疏散与紧密等种种形态美学的认识;它又是抽象的表意艺术,仅凭着线条的流动而展现作者的情感心绪与品格修养。它是实用的,每个文明社会的成员都依靠它交流思想、传递感情;它又是超实用的,历来论书者往往强调书家淡泊无为的心态和超乎名利的品格。书法不同于其他艺术,如果以书法与绘画相比较,绘画直接取法于自然和生活,它通过图像来再现真实,绘画的重要原则是逼真,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抒情写意。而书法的象形意义已不再是模仿和再现文字意义所代表的物象,而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