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鸿寿的书法以行书和隶书*为知名,行书结字似受到李北海、王觉斯的影响,大都向左侧倾斜,用笔劲健峭严,爽利恣肆,古雅而有度。他的隶书曾广泛学习汉碑,从汉代摩崖石刻中汲取养料,用笔圆劲,结体上强调穿插腾挪,富有意趣。传世的隶书作品以对联为*多,《陈曼生书许大夫墓志》系用隶书写就,字数有千余,用笔严守古法,笔笔中锋而力透纸背,结体突破了清人隶书一味临仿汉碑的窠臼,营造出简淡的意趣,金石气十足,面貌居然与一九九一年在河南偃师出土的东汉《肥致碑》有共通之处,确实是陈氏隶书成熟时期的代表作。
吴熙载是包世臣的入室弟子,继承了包氏衣钵,行书和楷书皆恪守师法而自成面目,给人以清澹甜润之感。楷书苍厚郁茂,俊逸爽劲,并掺有北碑意韵,一扫 馆阁体 纤弱之风。行书动势显著,单字虽隔,然意气绵延不断。吴氏的篆、隶学邓石如,隶书结体内紧外松,颇富古意。诸体中以篆书成就*,点画舒展飘逸,结体瘦长疏朗,行笔稳健流畅,圆劲流美的面貌为世人所重。古朴虽不及邓石如,而灵动典雅似则过之,颇具妩媚优雅之趣,对后来的赵之谦、吴昌硕均有影响。沙孟海在《近三百年的书学》中评论道: 吴熙载篆书纯用邓法,挥毫落笔,舒卷自如,虽刚健少逊,而翩翻多姿,有他新的面目。 《吴让之篆书圣教序选句》用笔浑融清健,篆法方圆互参,体势展蹙修长,有 吴带当风 之妙,确实是学习和研究清代篆书的上佳范本。
这本书以战国中山王篆书为范本,介绍中山王篆书的特点及创作,集写60幅楹联,作品字形结构细长疏朗,线条飘逸流畅,是一本集实用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实用图书。
在历史上,许多著名的书法家都曾经书写过《千字文》,如隋朝的智永、唐朝的欧阳询、怀素、元朝的赵孟頫等。他们的作品都以各自独特的风格和技巧,展现了《千字文》的韵律和美感。而随着近些年楚简的不断发掘,楚简资料不断丰富,从文字学的角度上,存在了可以出版《楚简集字千字文》的先觉条件。通过以文字学的组合方式来进行对部分 楚简 文字创造,在通过对楚简文字的书写使得其书法风格一致,既能丰富楚简文字学方面的资料,也使得书法爱好者具备了一个新的学习范本。?
虞世南,初唐四大书家之一,自幼跟随智永研习书法, 深得山阴真传 。他的书法,继承多于创造,加上博学卓识,坦诚忠直,故而深得唐太宗李世民器重。虞世南书法笔圆体方,外柔内刚,几无一点雕饰或烟火气,自成 虞体 。这件楷书《演连珠》,是虞世南平生楷书的绝诣,结构严谨,笔致温润细腻,简洁含蓄,妍美端庄。此作为悬腕书写,笔笔中锋,非凡劲力内敛于笔画之中,在冲淡平和中尽显非凡骨力,可谓唐楷上乘之作。此作尽显钟繇、卫夫人、二王、智永真传,字画笔势皆流露出一股山阴笔风、走势,颇有簪花小楷的风姿,令人过目难忘。
钟繇,字符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政治家、书法家。官至太傅。魏文帝时与当时名士华歆、王朗并为三公。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他博采众长,兼善各体,尤工楷书。张怀瓘《书断》中曰: 元常真书绝世,乃过于师,刚柔备焉。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秦、汉以来,一人而已。 后世将其与王羲之并称 钟王 。 《宣示表》,墨迹久佚,亦有传为王羲之所临摹。存世仅见刻本,始见于《淳化阁帖》,后翻本众多,单刻亦伙。书法古雅质朴,幽深淡宕。本次放大选用之本为朵云轩所藏旧拓单刻本。
《诸上座帖》,纸本,草书,纵三十三厘米,横七百二十九点五厘米,九十二行,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内容是为友人李任道録写五代金陵僧人文益的语录,署款 山谷老人书 。《李白忆旧游诗》,纸本,草书,纵三十七厘米,横三百九十二厘米,现藏日本京都藤井齐成会有邻馆。内容为书写李白的《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诗。前缺八十字。以上两件作品是读者临习黄庭坚草书的重要范本之一。
本书是一本十分实用的集字类书法书,该书集合了曹全碑、礼器碑、史晨碑、乙瑛碑四种历代著名隶书名家经典字体,并且用词语、成语、诗句、对联等方式展现,其中唐诗宋词较多,十分适合初学者临摹和创作,满足初学者的练习和赏阅需求,且排版方式疏朗、大方且在诗句旁附有注释,十分方便读者理解集字的内容。
楹联是中国文学艺术的一朵奇葩。有清一代,楹联尤为兴盛,几乎遍布社会各处,传入千家万户。清代中后期,以邓石如、伊秉绶、何绍基、林则徐、赵之谦等人为代表的众多书家,将精彩的文学艺术和高超的书法艺术完美融为一体,创作出大量楹联佳作。 何绍基(一七九九 一八七三),字子贞,号东洲,晚号蝯叟,湖南道州人。他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何凌汉为一代名臣。何绍基八岁入京,自幼受到良好教育。道光十六年(一八三六)中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提调、福建和贵州等地乡试考官等。咸丰五年,五十七岁的何绍基在四川学政任上,因 肆意妄言 罪被免去官职。此后,他主讲济南濼源书院、长沙城南书院,在扬州书局等处任职,全身心投入文化教育和书法艺术创作中。何绍基学识渊博,勤奋临池,晚年将楷、草、隶、篆等冶于一
《中国碑帖名品:李阳冰三墳记》是针对当代读者学习需求而推出的一套理念全新的丛帖。丛帖在总结该社不同时段字帖出版的资源和经验基础上,更加系统地观照整个书法史的艺术进程,汇聚历代尤其是今人对不同书体不同书家作品(包括新出土书迹)的深入研究,以书体递变为纵轴,以书家风格为横线,遴选了书法优秀的书法作品汇编成一百册,再现了中国书法史的辉煌。
《鸟丛书汇编》为引进版图书。所谓鸟虫书,即古代之花体篆字。其文具鸟雨螭虫之状,盘屈婉转,游走飞舞,饰象华美,实为汉字中之奇葩,本书所辑以彝器古兵款识及秦汉印文为主。对于篆刻学习者具有指导意义,是一本兼具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书。 《鸟虫书汇编》是侯福昌先生在逆境中研究辑拓,积六年之搜集摹辑,于一九六二年编成的字书。辑成之后,又经历了二十余年才由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被选如台湾商务印书馆 百年精华 丛书系列。原书由著名古文字学家、金文专家容庚先生作序。本书大陆版拟邀请著名篆刻家徐谷甫先生作序。
本系列主要是针对有一定临习基础,但初始创作有一定困难的书法爱好者,所编写的技法类图书。本书用欧阳询原碑字和作者对没有的字进行重新组合汇编,并一定程度上放大。全书集合了春联,五言七言对联、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律及宋词的形制,可以直接临写成作品,解决创作初期的困惑,让您把本书作为书法创作工具之书。
《人美书谱》系列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一套书法技法权威碑帖丛书。本套丛书选取受社会和市场关注度高,且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与知名度的书家,呈现其代表佳作,为读者提供欣赏、临习的范本。内容为明代著名书家祝允明草书书法作品《岳阳楼记》。
于右任为近代书法大家,被誉为 草圣 。 标准草书 为其忧患之创,旨在为人们节约书写时间,其以易识、易写、准确、美丽为原则,从古代诸家草书中对比选取例字,工程浩大,数年以成,并加以研究整理成系统的草书代表符号,集字编成《标准草书千字文》(1936年由上海文正楷印书局初版)。出版以来,影响深远。本次再版的《标准草书》根据于右任《标准草书》第六次修订版整理再版,并有以下几点改进:一、 标准草书千字文 中草字示例同比例放大,方便临习;二、 凡例 示例 中草书例字根据原稿扫描放大,逐字精修;三、更大开本,便于阅读;四、现任中国标准草书学社社长徐利明先生作序推荐。
陈寔残碑于1974年在宁夏银川市西夏陵区出土,现藏于宁夏博物馆。陈寔残碑的书法风格独特,结字方扁茂密,用笔圆劲浑厚,布局疏朗有致。这种风格体现了东汉早期隶书的精品特点,也是汉隶体系中境界较高的作品。其字体结构与子游残碑略有不同,已经显露出了明显的楷化痕迹,字体结构规整内敛,笔画开张有致、雄健有力,可以称之为 隶楷 或者 新隶体 ,对于书法爱好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学习和欣赏价值。
本册影印之底本《于右任先生墨迹》是进化书局在一九三二年出版发行的,据考证,收录墨迹皆是 翰墨林主 的藏品,遍查资料,不知其为何人。这批作品创作之时,于右任的书法尚未受王世镗的影响,处于学习魏碑行楷书的成熟阶段。书中收录的对联和杜诗等书迹,大抵为同时期信笔所书,不同于平日常见的面貌,其中尤以《咏鸥》诗为*,该作品不追求技法的纯熟与布置的稳妥,用笔质朴简洁,结体自然随意,点划随势铺展,能看出书写时一任自然,佳妙处与苏东坡《黄州寒食帖》似有共通之处,真可谓于氏 无意于佳乃佳 的妙构。
《黄庭经》,小楷,六十行。历代皆传为王羲之所书,今沿用旧说。王羲之,字逸少,琅邪临沂人,官拜右军将军,故世称 王右军 。东晋著名书法家,有 书圣 之称。《晋书》称王书 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永和七年(三五一)拜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永和十一年辞官,居山阴,与诸名士游于山水之间,风流藴藉,以虚旷为怀。据《晋书》本传载其卒年五十九岁,但未记生年,故其生卒年世传不一。此帖末行题永和十二年五月廿四日山阴县写。原本为黄素绢本,真迹久佚,在宋代曾摹刻上石,有拓本流传。传世刻本极夥。此帖法度谨严,气逸质宕,有秀美开朗之意态。本次放大选用之本为朵云轩所藏旧拓单刻本。
谭延闿四十岁后遍临历代名家法帖,书风大变,形成了谭氏宽博温厚、含蕴性灵、雄健开阔的行书面貌,受到时人推崇。《谭延闿庐山纪游墨迹》书于民国十九年六月,而其卒于同年九月,可谓是他*晚年的作品。是册书法笔法灵巧多变,藏锋力透,丰满圆润,挥洒从容,神理上与刘石庵有共通之处,而浑健大气方面又有钱南园意味,可算是谭氏晚年书作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