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中国书法大字典》汇集了从甲骨文开始至近代书家的各体书法单字5590个,入选书迹达70000余种,包括各种流派、各种变体,是中国历史书法名家精品的汇编。 本书在编纂中恪守实用性和完整性的原则,先立应收字表,再查所需之书迹,采用剪辑、复制、扫描、拍照后再版放大等办法进行搜集,务使表中之字一个不缺,力求字字四体俱全。在编辑体例上采用部首分类编排,加设汉字注音、繁简对照和汉语拼音索引,增强了其应用价值和实用功能。 作为一部供书法家与书法爱好者经常使用的工具书,本书兼具普及性和学术性,不仅为书法学习提供优秀的范本,同时也为研究书法的发展历史、艺术流派、书法技巧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王铎(1592-1652),字觉斯,号嵩樵,别署烟谭渔叟,孟津(今河南孟津)人。擅长行草,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传世墨迹有《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等。王铎是明末清初狂放书风的收尾者。王铎狂放书风对赵孟頫以来 温柔敦厚"的吴门书派审美体系构成了极大冲击,直接影响了清代书法的审美。本字典将王铎书法作品结集,以字头为单位编排,注明所选字迹出处,并附有拼音索引、笔画索引,方便检索。入选书迹均采自各大博物馆馆藏标准件作品,因此是真伪甄别、治学研究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书法爱好者查检字体的实用工具书和行草书临摹创作的范本。
《行书大字典》收录3000多个现代汉语常用字作为字头,收录上起晋朝下至清末的历代书法家行书书例33000余个。 字头后附列相应的汉语拼音、繁体字、异体字以及简要释义。字头下汇集该字的名家行书书例,书例下方依次标注朝代、作者及出处。 全书采取横式排列,正文前有部首检字表,方便读者检索查阅,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很高的艺术价值。
文徵明(1470 1559),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以兼善诸体闻名,尤擅行书小楷。其书风温润秀劲,温文儒雅,是吴门书派的开创者。其书法研习钟繇、王羲之、王献之和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法度谨严、笔锋劲秀、体态端庄,风格清秀俊雅,传世墨迹有小楷《前后赤壁赋》《顾春潜图轴》《离骚经九歌册》;行书有《南窗记》《诗稿五种》《西苑诗》等。本字典将文徵明书法作品结集,以字头为单位编排,注明所选字迹出处,并附有拼音索引、笔画索引,方便检索。入选书迹均采自各大博物馆馆藏标准件作品,因此是真伪甄别、治学研究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书法爱好者查检字体的实用工具书和行草书临摹创作的范本。
中国书法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中国书法,自汉至晋,从南北朝到隋唐之际,已然发展到了精醇美好的顶巅,无论手迹或是石刻,都令人爱不释手。 书法的演变发展和兴衰更替、书写主题的变化及书法家的风格特点和文脉传承、帝王喜好风尚及当时社会思想形态对书法都产生各方面的影响,本书从书法艺术不同阶段的概述、代表书法家的作品介绍、解析,向读者展开了一条历史脉络清晰的书法艺术发展的详细介绍,便于读者轻松鸟瞰浩瀚的中国书法史。 其中,书法的不同形式,涉及甲骨文、碑贴、书法、书画题跋等,通过图解形式,配以精准的阐释,解读百余幅的书法史经典,图文资料独到经典,简约深刻,论述通俗而专业,适合读者轻松入手,亦可细品深读,深切感受中国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隶书横幅、隶书节临韩仁碑、隶书五言联、隶书七言联、隶书五言联、隶书横匾等。
该书收录近3000个现代汉语常用字作为字头。字头处附列相应的拼音、繁体字、异体字以及简要释义。字头下汇集该字的名家隶书书例,书例下方依次标注朝代、作者及出处。全书采取横式排列,正文前有汉语拼音音节索引和笔画索引,方便读者检索查阅,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很高的艺术价值。
书法研习中的章法,是指整幅作品的谋篇布局,即安排布置整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呼应、照顾等关系的方法。在进行书法作品创作时,必须处理好字中之布白、逐字之布白、行间之布白,使点画与点画之间顾盼呼应,字与字之间随势而安,行与行之间递相映带,方能产生"字里金生,行间玉润"的效果。本书按书法作品章法分类,全书共10类,展示数百件名家书法作品,内容涵盖古代至近现代书法家,其间还有部分当代有代表性的书法家之佳作,配以高清图片,展示了条幅、中堂、横幅、对联、扇面、手札、题匾、条屏、册页等,并对章法形式进行阐述,充分展现了历代书法家在艺术创作和章法研究方面的精粹。
本书是一套解读中国书法文化的家藏经典。作者余世存将其对传统文化的数十年研究结合中国书法艺术,站在大文化视角,遍寻中国好看诗、词、歌、赋、帖、文、碑、诏,精选140多位书法名家的300多篇传世名作。亲撰总序及主题导读,逐篇点评创作背景及艺术特色。全书作品均有释文对照及名家小传,标注纸本尺寸及馆藏地址。在解读中国书法之美的过程中,不仅诠释了何为中国人的精、气、神,更解密了中国人的生命美学与安身之道。本书分为“春行”“夏草”“秋楷”“冬篆隶”四册,将我国古代书法的书体形式尽数收罗,有条幅,有长卷,有册页,等等。每册暂包含导读、正文、拉页和专栏赏析等内容,其中正文主要涉及我国历朝历代著名书法作品及书法家信息、收藏情况、作品相关的典故及文化故事、作者的点评、原作品的高清图片及释文等,全书逻辑
明清之际是中国后期文人画发展的重要历史转折,欲揭橥明末清初视觉文化的传脉,有必要对信札书简在中国文化目前的特色略作回溯。王时敏所处的17世纪,正值中国印刷文化的鼎盛时期,身前留下“尺牍”二卷共九十八通,由《王烟客先生集》、《西庐家书》一卷十通、《清晖堂同人尺牍汇存》三十余通、今人整理的《王时敏集》悉数收录。不论是阅读,或是透过展览橱窗观赏王时敏手札,都容易忽略雕版书籍在知识界打开的公共空间与个人书写在文化精英圈建立的私密空间的叠交关系。王时敏身处明清之际这一时代的重要性,通过书札与印刷文化的互见,相得益彰。这也有助读者了解为什么董其昌之后,由王时敏主盟,“四王”的正统能对大江南北的画坛形成三百年的巨大影响。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这是人们对弘一书法常有的评价。在弘一自己眼中,书法是一场“审美游戏”,是“自娱”之物,也是“结缘”之道。为人六十三载,作书五十五年。半生相伴佛门,弘一的书法亦与他对佛法的领悟水乳交融。纵观弘一书法,以魏碑和小篆为骨血经络,化合晋、隋、唐、宋各体精粹,出古入新,炼成独有的理想“弘一体”楷书、行楷。而他如何一步一步达成这一境界,正是本书作者想回答的问题。本书将弘一的书法作品与人生经历相结合,意在全面展示弘一其人及其书法艺术。作者将弘一一生的书法实践分为五个阶段,用一百余件弘一墨迹串联起他的书法生涯,展现弘一从师古到创新、发展出个人书风的整个过程。同时精选各时期经典作品写成作品赏析十篇,希望为读者带来愉悦的审美体验与对弘一风格的更深入认知。
孙宝文,原吉林文史出版社副社长,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搜集、整理、研究,已出版《馆藏国宝墨迹》系列、《历代拓本精华》系列、《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系列等书法碑帖类图书百余种。“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系列,本社书法出版品牌。长销十年,汇历代名碑名帖,精编精印,堪称“书法博物馆”。该系列底本好,印制精,大8开,为首次彩色放大本,并延请专家释文,方便读者研究学习,尤其适合书法爱好者对帖临摹。本书为“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系列,第12集一种《皇象急就章(松江本)》,皇象急就章松江刻石,亦称“松江急就章碑”,其高一百八十五厘米,宽六十三厘米,厚二十多厘米,碑阳和碑阴各有六栏刻字,人称“天下章草第一碑”。现立于上海市松江博物馆。此帖点画简约、凝重,亦较含蓄,又多隶书笔意。结字工
在孔庙碑林区,陈列有碑帖刻石近 500 件,时间横跨唐代至民国,包含历史、科技、书法、绘画、宗教等各类石刻文献,形成一座蔚为大观的“石质书库”,其中不乏珍贵与精彩之作。除《南宋太学石经》《大成之殿》《宋理宗御书〈圣贤赞〉》等御笔名品之外,还有记录唐和五代时期天文状况的《钱元瓘墓石刻星象图》和《吴汉月墓石刻星象图》,是天文学研究的宝贵资料;《西湖书院重修大成殿记》《重修西湖书院记》《杭州路重建庙学记》《杭州府儒学复建尊经阁之记》等碑,则记述了府学和书院的修缮与变迁,反映了杭州悠久的儒学传统;诸如《武林弭灾记》《重修监法察院记》《守巡二道修造军火器械碑》, 以反映杭州地方史中的有关事件和人物为主,堪称杭州民间的历史档案馆;《十六罗汉像刻石》是石刻线画中的奇珍之作;而如《佑圣观重建玄武殿
《李鸿藻书札》由陆德富,谢亚衡编
《新编隶书字典》是我国著名书法家赵熊老师主编的一部专业、便携、利惠读者的书法艺术工具书,主要收集对象为历代碑版法帖中的隶书字形。本书主要按《康熙字典》的部首检字编撰而成,同部首按笔画多少排列,并附有部首索引、部首检字表。赵熊老师与副主编张哲、齐冬梅精筛细选了我国古今历代明碑名帖,上起秦汉简牍,下至近代已故书家墨迹,共收入真书首文三千二百余字,隶体重文一万三千余字,排列基本以年代为序,所集隶字原则上不做修饰,力求保持原貌,对于引起误解的笔画略加修饰,为读者们提供了一部专业性与可行性兼具,深广度并备的隶书工具书。
本书是《中国砚文化》系列图书中的本,是把砚和相关活动上升到艺术理论高度的一种尝试,是传统砚文化的继续和深入。本书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章节的内容:一、砚雕的历史、古代砚雕的流派及传承和发展;二、砚的基础知识,包括砚的构造、经典的砚式和传统砚式的主要要求;三、砚的制作,制作的前期准备、工艺流程以及如何包装;四、砚雕的艺术构成,艺术砚的设计与制作、不同类型的艺术砚的处理手法;五、相关砚雕的图片赏析。《砚雕》例证丰富,文字通俗,图片精美,全面介绍了砚雕历史、砚雕知识与砚雕技艺,兼具知识性与实用性,对砚雕工作者、砚台爱好、收藏与研究者具有参考价值。
《何绍基通临史晨碑(全2册)》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