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金刚”者,金中之精坚者,百炼不销,能断万物;“心”者,释迦牟尼佛之心脏,代表着精要与深邃的佛法。《金刚经心经硬笔楷书字帖》以《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为主要内容,力求以小见大,呈现出一个精妙的佛家智慧世界,让读者能从佛经中感悟人生的哲学,体会如何从凡俗世界中找寻本真的自我。为了有助于理解,本书还增加了简要的注释内容,加之知名书法家田英章先生的精心书写,是您抄经静心、研习书法的。
吴昌硕(一八四四—一九二七),原名俊,又名俊卿,字仓石、仓石,俊改字昌硕,以字行;别署缶庐、老缶、缶道人、破荷、芜青亭长、五湖印丐、苦铁、晚号大聋等。所居曰:仓石齐、齐云馆、芜园、篆云轩、削觚庐、破荷亭、石人子室、去驻随缘室。浙江安吉人。曾任西泠印社首任社长。 吴昌硕先生是我国近代史上以诗、书、画、印西绝而驰誉海内外的艺术大师。先生早年从俞樾、杨岘、潘祖荫、吴大澄、吴云、汪鸣、任伯年等游,以秦石鼓文竿意作书、刻印及绘画,道在瓦,广取博采,形成仓茫古厚、雄强浑穆、豪迈郁勃、意蕴隽永的艺术风格,独步海内,位臻泰斗。陈小蝶评曰:(昌硕以金石起家,篆刻印章,乃其绝诣。间及书法,文大缘之法为大草。至挥丽花草,则纯以草书为,气韵,难求行迹。人谓:山谷写字如画竹,长公画竹如写字,昌老盖雨兼
“周恩来楷书字帖”选字源于青少年周恩来就读天津南开学校时的作文手迹。 一九九七年九月,周恩来诞辰一○○周年前夕,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中国革命博物馆编辑出版了周恩来中学时期的五十二篇作文手迹。这批作文手迹是周恩来旅欧之前,经本人整理后交给友人代管,尔后在白色恐怖的漫长岁月中,友人不顾个人和家庭的安危,几经辗转才得以保存下来。新中国成立初年,友人后代把它归还给主人。周恩来逝世后,邓颖超同志将这批作文手迹移交给中国革命博物馆,成为珍贵的历史文献。其内容反映了中学时代周恩来爱国爱民、忧国忧民的思想和寻求救国救民之道的伟大抱负,以及勤学立品、修德立志、敬业乐群、锻体炼心、慎思惜时、不断进取的精神。其格式承袭传统自右而左的竖式,书写在南开学校学生作文专用稿纸上;字体多为小楷或行楷,笔
本册类编篆书选用了大篆、小篆合编的方式,以便利于常用篆书的查找对照。前一部分是古朴端庄的大篆,后一部分是规整修长的小篆。大篆是相对小篆而言的叫法,出于对先人的尊重,秦小篆以前的文字即被称为大篆。大篆字体多见于青铜器上,故亦可依据文字的载体称作金文。中国古代把青铜称为金,众所周知,青铜器的代表器物是钟和鼎,故其上铸刻的铭文亦可称作钟鼎文。我们所选的四篇铭文,都是西周金文的代表之作。《大盂鼎》是西周早期金文的典型,整体面貌浑然大气,行款茂密、用笔方正。《毛公鼎》《虢季子白盘》《散氏盘》是西周晚期的金文名篇。《毛公鼎》是四篇铭文中字数最多者,圆劲宏壮,显示着贵族的豪气;《虢季子白盘》疏朗整洁,不露锋芒地展示自己的风格;《散氏盘》凝重中蕴含着草率,生动欹侧,耐人寻味。《说文解字》以
古人选择欧阳询作为附会的对象,也因为在历代楷书名家之中,欧阳询的楷书最为严谨,甚至容不得半点错位,是楷书结体的境界。尽管《三十六法》并不是欧阳询的作品,却对初学者掌握汉字结体规律、提高结字水平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雒三桂解说的这本《中国经典碑帖技法解析丛书:欧阳询楷书结体三十六法》对欧阳询所著楷书三十六法进行了解读并配以丰富的例图。
陆柬之文赋,全称《唐陆柬之书陆机文赋卷》,无款,纸本墨迹卷,是初唐时期少有的几部名家真迹之一。这是一幅陆柬之用心写的作品,因为《文赋》是陆机呕心沥血的代表作,而陆柬之又是陆机的后裔,所以陆柬之是以极其崇敬的心情来写《文赋》的。据说陆柬之年轻时读陆机《文赋》,极为倾心,想亲笔书写一篇,因怕自己书艺不精而“玷辱”前贤名作,始终未敢贸然动笔,直至他晚年书名赫赫时,才动笔了此宿愿。书法婉润清丽,甚似《兰亭序》,赵孟頫书曾得力于此。卷前引首有明代李东阳篆题“二陆文翰”及沈度隶书“陆机文赋陆柬之书”,帖后无余纸,名款已失,有赵孟頫、李倜、揭俣斯、危素、末濂、孙承泽等跋记。帖中“渊”、“世”等字均作缺笔,盖避唐代帝王名讳之故。原迹现存台湾地区地区。有影印本行世。
本册类编篆书选用了大篆、小篆合编的方式,以便利于常用篆书的查找对照。前一部分是古朴端庄的大篆,后一部分是规整修长的小篆。大篆是相对小篆而言的叫法,出于对先人的尊重,秦小篆以前的文字即被称为大篆。大篆字体多见于青铜器上,故亦可依据文字的载体称作金文。中国古代把青铜称为金,众所周知,青铜器的代表器物是钟和鼎,故其上铸刻的铭文亦可称作钟鼎文。我们所选的四篇铭文,都是西周金文的代表之作。《大盂鼎》是西周早期金文的典型,整体面貌浑然大气,行款茂密、用笔方正。《毛公鼎》《虢季子白盘》《散氏盘》是西周晚期的金文名篇。《毛公鼎》是四篇铭文中字数最多者,圆劲宏壮,显示着贵族的豪气;《虢季子白盘》疏朗整洁,不露锋芒地展示自己的风格;《散氏盘》凝重中蕴含着草率,生动欹侧,耐人寻味。《说文解字》以
《三希堂法帖》全称《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清代干隆十二年(公元一七四七年)梁诗正等奉敕编,计收魏晋至明代一百三十五位书法家(包括无名氏)的书法作品三百四十七种。从魏钟繇到明代董其昌,上下一各四百余年间的书帖,多在其中,为法帖中的巨制。干隆皇帝得到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及王珣《伯远帖》三种墨迹,因系稀有之物,故名其所收藏之室为[三希室],后命梁诗正等编次皇家内府所藏包括[三希]在内的魏晋至明代法书,聚集众工,模勒上石,名之为《三希堂法帖》《三希堂法帖》行世后,广受推重,二百余年来长盛不衰。美中不足的是,法帖中的许多作品为草书,对于一般学习者来说难以辩认,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法帖的使用价值。
古人选择欧阳询作为附会的对象,也因为在历代楷书名家之中,欧阳询的楷书最为严谨,甚至容不得半点错位,是楷书结体的境界。尽管《三十六法》并不是欧阳询的作品,却对初学者掌握汉字结体规律、提高结字水平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雒三桂解说的这本《中国经典碑帖技法解析丛书:欧阳询楷书结体三十六法》对欧阳询所著楷书三十六法进行了解读并配以丰富的例图。
【新华书店总店自营】 元赵孟頫道德经(1-2),安徽美术出版社 作者 刘园 原价 ¥58.00 出版社 安徽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4-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