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书坚持学术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以印学史框架为学术支撑,以历代玺印篆刻遗存及印学文献为基础,荟萃印学史专家、古文字学专家、篆刻创作家的综合视野,紧贴篆刻研习规律,遴选最能够体现各个时代、各种形制和各个名家流派风格的典型作品,呈现中国玺印篆刻艺术精华。丛书分三辑,辑玺印史系列,第二辑名家流派篆刻系列,第三辑专题印系列,三辑总计约五十卷。每卷由三部分组成,部分本卷概述,第二部分印蜕及释文,第三部分相关史料文献,其中第二部分编排以从易到难的临习鉴赏进阶安排,兼顾类型特征和审美倾向。此次批推出玺印史系列七种,后续品种近期推出。
《中国篆刻集粹系列:细朱文篆刻集粹》名为“细朱文篆刻集粹”,纵观元代以来印坛,细朱文印分为两种。一是以陈巨来为代表的元朱文印,承元赵孟俯数方自用印“水精宫道人”等、明文彭、清林皋之法,字法杂糅二篆,有高古冲和之气。元朱文印起于赵孟俯,“赵孟俯印”、“松雪斋”等为其代表作,印面文雅秀润,素为后世所推崇。其后,明代文征明、吴宽、李东阳等传承了这种圆润温和的印风,形成了“元朱文”的大致风格特征。后清代陈炼总结“其文圆转妩媚,故曰圆朱文”、“丰神流动,如春花舞风,轻云出岫”。而沿经明清两代,至民国出陈巨来,可谓现代元朱文之集大成者,其结字、线条、分朱布白等等,都达到了一种同辈人不可比拟的高度,虽不再有元明时期的古厚之风,但更多地展示了静雅之极的状态。
舒文扬所著的《古今百家篆刻名作欣赏》系“古今百家丛书”之一。文人刻印在历史上亦是雅事,自明代文徵明之子文彭(文三桥)始,书画作品上钤上自刻印益盛,印石温润、刀刻后赋以人文精神,这是与历史上汉代之官印截然不同的新面目。西泠印社成立后,印人地位上升,大家辈出。本书采用一文一印之形,读来于印学上颇有教益。
具有四千多年古老历史的中国印章从一开始就与古代等级社会紧紧相连。在漫长的使用与演进中,它如一个万花筒,折射了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个方面。元明以来,印章又由其单纯的实用功能分化出篆刻艺术。篆刻家尺水兴波,游刃恢恢,在方寸之间,把储蓄与锋芒、挪让与屈伸、刚与柔、拙与巧、直与曲、方与圆等等,表现得淋漓尽致,灌注了中国人特有的哲理与才思。面对大仅方寸,小不盈握的历代玺印,我们恍如面对一个内涵博大琳琅缤给的大千世界,一条波光粼粼峰回路转的历史长河。“方寸之间,气象万千”,这正是我国古代玺印与篆刻的魅力所在,客观存在磁石般地吸引着我们去追溯,去欣赏它绮丽的风采。
一、《汉印速查手册》汉印文字是以清袁日省撰《选集汉印分韵》二卷、谢卿在袁氏原本校订刊行后增编的《续集汉印分韵》二卷、近人孟昭鸿增编《汉印分韵三集》为蓝本编辑成册。共收单字2067字,汉印文字15000多字。二、《汉印速查手册》以“四角号码“为主要检索手段。正文字头上的4位数是四角号码,在左上角的数字是附号。多字同号者,仅字标明四角号码,其他字仅标明附号。三、单字字头所用的汉字形体以繁体字为主,少数字沿用了原版本的异体字。故《汉印速查手册》是以繁体字(或异体)的四角号码编辑而成。为便于应用,字头有简化字或异体字(印文取异体),字头旁并排了小一号的简化字或异体字。四、正文下的注音以《四角号码新词典》中的读音为主。《四角号码新词典》未录之字,选注《汉语大字典》中的读音。正文后编有“音序检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