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篆刻爱好者来说,刻印面重要,边款也不可偏废。手边备一本专门讲授边款刻法的教程无疑会起到增益作用。本书是一本专门针对篆刻艺术边款创作的实用教材,内容涉及边款流变、边款刀法、边款章法与风格、边款方向及边款语言等各个方面,脉络清晰,图例丰富,特别是对单刀楷书边款的刀法及边款创作技法做了详实的解构,兼具实操性与学理性,对于篆刻爱好者拓宽篆刻审美维度及提高边款创作能力都有积极的帮助。本书内容皆来自作者一线教学的实践经验,可谓实用性与理论性兼具。
新华书店正版书籍
祝竹,原名庭顺,号竹斋,一九四二年生,江苏省扬州市人。一九六一年起,先后师从南京艺术学院丁吉甫、罗叔子先生学习篆刻,又受扬州印坛名宿蔡巨川、孙龙父等先生指授。祝竹洽印垂五十年,早岁曾临摹秦漠印千枚,规矩精严而迭宕多姿,至今不少懈怠,论者谓为渐人胜境云。中年以后习绘画,专攻花卉,兼及金石碑版之学,曾点校钱大昕《潜揅堂金石文跋尾》、《潜揅堂金石目录》等占籍。着有《中国篆刻史》、《汉印技法解析》、《祝竹印谱》等。
篆刻艺术是同书法艺术同样类型的文字的艺术,它是我国文化积淀的结晶。本书通过器材篇、印文篇、章法篇、刻法篇、款识篇、欣赏篇六个篇章,全面而具体地展示了篆刻艺术的历史演变轨迹以及创作技法,且在介绍过程中均附有名家的作品的图示,让你在学习的同时也可以受到的熏陶。可以说该书是一本比较全面的介绍篆刻艺术的著作。
《篆刻学:一门独特的中国艺术(简体印刷本)》一书初稿是邓散木先生30年代的授课讲义,后几经修改补充,始成此稿。该书是其毕生治印经验之总结,是一部研习篆刻艺术的不可多得的之作。讲义原稿用严度之楷书写成,为了兼顾当下读者之阅读习惯和保留原书风格,我们增加了一个横排印刷本,附在影印本后,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助益。
本书撰有总序,以明白书之编撰宗旨;有专论,以研究各卷所涉印章的学术、艺术问题;其中部分卷有年表,以提供各卷所收印章、印人、印事的研究素材;有印人传,以提供流派印人的生平、时代背景材料、著述等资料,以便读者对印人有更多的了解。本书是该系列中的一册,分为凡例、图版。
第三辑“袖珍印馆”丛书所选五位篆刻家都堪称篆刻界的一代宗师,对近现代篆刻史有着深远的影响。吴昌硕在篆刻上属于开宗立派的人物,其篆刻受到当下很多篆刻爱好者的追捧,并以之为取法对象。徐星州篆刻深得吴昌硕法乳。齐白石治印善用冲刀,爽而酣畅,切刀亦极显功力,其所刻印章,自成一格,方寸之间,气象万千。胡匊鄰印谱市面上相对少见,其篆刻宗秦汉,浑朴研雅,静逸古茂。海内外论印者以韩登安为西泠印派之后劲,影响较大。本书在遴选印章时,注重一些市面上少见的,很多印蜕都是从公私藏家手中征集到原印后精心钤拓而来,加上现代化的印刷技术,使得印谱更加接近于原钤水准,可作为篆刻爱好者的临摹范本。
本书是中国历代印风系列之一。展示了齐白石、丁二仲、经亨颐、简经纶、来楚生流派印风,收录了一千多方印章图谱,并以时间为序排列,从中可看到齐白石、丁二仲、经亨颐、简经纶、来楚生丰富多变的文字形体以及其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与刀法技巧。本书以期成为篆刻家和篆刻爱好者们有价值的艺术资料和学习范本。
印章,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系列丛书《中国历代印风系列》,分为三个类别:从先秦到清初用断代的方式划卷、清代至近代以印章流派划卷、以印章的特殊类别分卷。囊括了从商代近代的历代印章,从印章的分类上则可以说是诸类印谱的综合。本书为系列丛书之一的《清代徽宗印风(下)》。在清代流派篆刻中,徽宗是一个时间绵延最长、成员最为复杂的印学流派体,她上承明代流派之余绪,下启晚清诸派流派篆刻。本书所收录的徽派作品,呈现出明显的徽风,刀法上虽然不免带有明人板结之气,却也朴质老干。于离奇错落中见生辣、于荒寒苍莽中见精微,构思精巧、形式多样,章法、刀法功力俱佳。想要了解中国篆刻史上著名的徽宗印风,不妨来读一读这本《清代徽宗印风(下)》吧。
舒文扬所著的《古今百家篆刻名作欣赏》系“古今百家丛书”之一。文人刻印在历史上亦是雅事,自明代文徵明之子文彭(文三桥)始,书画作品上钤上自刻印益盛,印石温润、刀刻后赋以人文精神,这是与历史上汉代之官印截然不同的新面目。西泠印社成立后,印人地位上升,大家辈出。本书采用一文一印之形,读来于印学上颇有教益。
《篆刻分类赏析系列》丛书,是一套为篆刻爱好者和篆刻专业读者精心准备的参考用书。丛书直面读者需要,将时下代表性和艺术性的经典篆刻作品按风格分类,精选8个类别,分别遴选100方典型印例加以赏析。每一方印
《篆刻分类赏析系列》丛书,是一套为篆刻爱好者和篆刻专业读者精心准备的参考用书。丛书直面读者需要,将时下代表性和艺术性的经典篆刻作品按风格分类,精选8个类别,分别遴选100方典型印例加以赏析。每一方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