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唱腔欣赏》共分五个部分,其内容包括京剧剧种简介、怎样欣赏京剧唱腔、熟悉京剧唱腔的乐谱、京剧唱段赏析、京剧唱腔的托腔艺术。书中系统地介绍了各种不同流派的京剧唱腔。《京剧唱腔欣赏》内容丰富,条理清晰,结构合理,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可供广大京剧唱腔研究者及爱好者参阅。
《中国百年话剧史述》叙述了中国话剧的诞生、演变、发展的历程。从16世纪中国人次目睹了西洋戏剧到20世纪初中西文化大碰撞催促了中国新剧的诞生,从1907年的部完整的中国话剧《黑奴吁天录》到新时期的话剧舞台,时间跨度逾300年。把中国话剧的历史作为一门综合艺术的发展历史加以研究和描述,即把话剧文学、话剧运动、舞台艺术、导演艺术和表演艺术纳入话剧历史的范围。把话剧作为综合艺术的整体发展的历史给予考察和评估。对中国话剧的历史发展理出了一些线索,揭示了一些有规律性的内涵。反映了中国话剧史学的研究的进展。对中国百年话剧发展作了一次历史的总结。
本卷为《中国徽班与徽剧艺术》丛书之一,深入研究了徽剧艺术的兴衰、流变的过程,从徽剧艺术的传承、徽剧艺术的审美特征、徽剧角色行当和舞台艺术等方面,全面地展示了徽剧艺术特色,是一部具有很高研究价值的艺术论著。
本书分为知识篇和赏析篇两部分,知识篇包括“京剧各行当的演唱有哪些特色?京剧演唱中的各声腔适合表现什么样的情绪?什么是京剧演唱中的『原板』『慢板』???板式?”等58个京剧知识的介绍;赏析篇共46首唱段,每个唱段包括剧情简介,唱腔谱,唱段赏析三部分。
本书共三个部分,其中,部分是呼吸、眼神、肋、胯、膝,肢体曲线等元素训练共三节;第二部分是手、臂、单脚、双脚、腿、腰、步法、旋转、舞琵琶等基本动作训练共八节;第三部分是性格组合训练,春中有思维菩萨、莲花童子、舞绸伎乐、武伎、飞天等五种。并附敦煌舞基本训练教学大纲和伴奏乐曲。因为它是一套风格性训练教材,目的是培养学习者掌握敦煌舞风格韵律,不属于功能性训练,即不解决舞蹈基本能力和技巧问题,因此,使用本训练教材要与舞蹈基训课密切配合。一些难度较大的动作和技巧的完成,主要依靠舞蹈基本技术的训练。在安排、掌握本教材进度时,必须与舞蹈基本技术课很好配合衔接。此外,在教学时要注意它与其他舞蹈在风格上的区别,如傣族民间舞蹈,和敦煌舞的手势、胯部动作等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在呼吸、步法上截然不同,
本书共收录有谣曲16篇,采用中日对照的形式。其中既有申非译本中已有收录的曲目,如《高砂》《熊野》《隅田川》《砧》《道成寺》,也有对从未在中国译介过的谣曲的尝试;既有《东方朔》《杨贵妃》等中国读者可能更感兴趣的唐事能(中国题材的能),也有《砧》这样、主人公虽非唐人、其背后却隐藏着《汉书》中的苏武故事和捣衣的汉诗素材的能,更多的还是讲述日本本土故事的曲目。六名译者在秉承“接近原文原作”的统一原则的前提下,在译法和文风上又各有千秋。对读者来说,无论是对同一谣曲的前后两个版本的对照、还是在不同译者间的比较,或是对谣曲本身的单纯鉴赏与了解,本书都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