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泛推广。现代民族管弦乐队的发展和现代民族器乐作品中的多声部复调写作、多调性运用、复杂配器等更显示出五线谱固定唱名记谱法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作者从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演奏体验出发,编写了这本书稿。全书分基础篇、入门篇、提高篇三个部分共计70课,每课教授一条练习曲和乐曲,从而让民乐的学习与乐理、视唱练耳、视奏等相得益彰,让学生不断巩固和加深对音乐艺术的认知与感悟。
本书由管弦乐《溪山秋霁》、室内乐《塞下秋来风景异》、中提琴二重奏《秦风遗韵》与艺术歌曲《忆秦娥·与君别》四首作品构成。作曲家在创作中主要聚焦于诗歌、绘画、文人音乐等传统文化,并将其作为创作根基,通过新的音乐语言来表现其他艺术形式中的声音意向,以此体现出对传统文化中多维度的观照以及东方文化中的审美取向与精神气质。
《尚德义花腔歌曲选》属于“吉林艺术学院名家学术专著系列丛书”的其中一本,尚德义创作的《千年的铁树开了花》《科学的春天来到了》《春风圆舞曲》《冰上女神》等歌曲,自上个世纪开始即被广泛传唱,是歌唱家青睐的舞台作品与声乐教学不可或缺的中国艺术歌曲的精品。本曲选共收录了19首作品,针对的是艺术演唱的专业人士,从作品篇幅、演唱技巧、声种规定上作曲家有更多的艺术歌曲创作的设计与考量,并配有相同艺术水准的钢琴伴奏。
湘西、黔东北、渝东南、鄂西一带苗语东部方言地区,苗族人口有100多万,自古流传一种叫做Sead Ghot的歌,意思是“古老之歌”,简称为“古歌”。《苗族古歌(卷1)》收录的就是这种古歌。《苗族古歌》(卷一)由16个部分组成,它们是“土公岩婆”、“同一条根”、“果索”、“果本”、“傩公傩母”、“奈坤马苟”、“龙王雷公”、“话亲话姻”、“唱鸡歌”、“迎客拦门礼”、“接龙”、“说火把”、“上天门”、“果书”、“建房堂根歌”、“古典情歌”,内容涉及天地的产生、山川的形成、人类的繁衍、洪水滔天、兄妹结婚、氏族部落之间的战争与迁徙、恋爱习俗、婚嫁仪式、迎客礼仪、信仰习俗、丧葬习俗、祭祀习俗、建房习俗等。
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河津市以及临猗县、万荣县、稷山县、新绛等县的丧葬仪式中有本村男性村民自发组织起来用清锣鼓义务为亡者送葬的仪式环节,通常在出殡前一晚祭奠仪式开始前、出殡前及下葬等仪式中演奏。这种在丧葬仪式中所演奏的清锣鼓被称为丧葬锣鼓或殡葬锣鼓、埋人鼓。其中,流传于河津市境内的丧葬锣鼓在用曲原则、乐队编制、表演形式等方面较有特点。首先,在河津市丧葬仪式中演奏的锣鼓乐通常为丧葬仪式专用,与喜庆场合所用的锣鼓乐界限明显;其次,以上所列的丧葬锣鼓流传地域中只有河津市丧葬锣鼓用到铙、勾鼓、勾锣等乐器,乐队编制形式独特;第三,河津市丧葬锣鼓中有一种特殊的“跑锣”表演形式,在“跑锣”时通常由12名手持锣的队员按照固定的路线跑出“珍珠倒卷帘”“龙摆尾”“五角子”(“五花”)、“六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