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新时代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武装头脑,不断创新发展模式,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为顺应新时代的社会发展需要,更好地践行生态文明建设,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中信国安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将自身多年参与国家城市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凝练和升华,在丰富EOD模式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引领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为践行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指明了新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新时代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武装头脑,不断创新发展模式,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为顺应新时代的社会发展需要,更好地践行生态文明建设,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中信国安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将自身多年参与国家城市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凝练和升华,在丰富EOD模式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引领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为践行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指明了新
本书是第七届世界城市日全球城市论坛的实录。世界城市日是联合国大会批准设立的国际日,来源于上海世博会的精神遗产。作为“世界城市日”的主题活动之一,本届全球城市论坛以“提升社区和城市品质”为主题,重点围绕“新兴技术与协同治理”“宜居城市”“未来社区”“城市文化与形象”等议题展开探讨。本书图文并茂、全景呈现论坛实况。 全球城市治理日趋呈现出回归“以人为本”、强调社区治理、以数字技术驱动创新的新趋势,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背景下,如何保障城市安全,如何更好地发挥社区的作用与价值更是成为全球人们共同关注的焦点。本书汇集近50位专家针对上述焦点和议题的理论成果或实践经验,为上海这样的全球城市的建设和治理出谋划策,为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提供新思路新方案。
《博鳌亚洲论坛研究院亚洲竞争力2011年度报告》主要内容为世界经济重心东移,是当前正在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亚洲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逐渐增强,已经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主要决定一个经济体实力的是经济发展的增量而不是存量,决定一个经济体竞争力的是其基本细胞 企业的竞争力。许多有识之士早已高瞻远瞩,敏锐地把握到了亚洲经济发展的新脉搏。博鳌亚洲论坛研究院委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具体开展了亚洲竞争力研究,并推出《博鳌亚洲论坛研究院亚洲竞争力2011年度报告》,意在帮助亚洲各经济体和企业了解自己的竞争力定位;让亚洲经济体和企业明确今后发展的方向;促进亚洲经济体和企业开展紧密合作;最终目的是促进亚洲经济体和企业主动把握世界经济格局调整带来的发展机遇,不仅让亚洲、也让世界分享亚洲成长的果实
本书对金砖国家近年来的创新竞争力分国家进行了定量评价和预测、定性分析和展望,分析了其合作现状,提出了科技领域及交流合作建议;针对当前热点进行了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信息化与数字经济、技术转移等方面的评价和预测,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本书作者均来自金砖国家,从事发展战略研究与竞争力评价、科技交流与合作,当中既有金砖科技合作机制的建议者和评价者,更有机制的建设者,是具体项目的推动者和承担者,是相关领域颇具发言权的专家学者。
本书紧紧围绕国家和辽宁省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的统一部署,借鉴外典型的科技成果转化的经验,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和模式,提升成果转移转化效率,打通科技与产业对接通道,积极推动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创建,建设辽宁乃至东北地区的创新策源中心。
《城市研究手册》提供了有关城市结构和城市变迁的全景式评价综述,同时汇集了让我们得以理解城市的结构、发展和变迁的研究理论精髓。 篇是全书的基础,它回答了城市是如何被定义的,城市是如何在地域、经济以及社会层面上被限定的,以及城市在文学作品中是如何被表现的等问题。这些问题显得很宽泛,但却是从对“本质”研究到对各方各面进行探索的依据,这些问题也是学术界长期争论的课题。此后的第二到第五篇是本书的重点部分,这些章节分别就城市的环境、人、经济和政策等方面逐一进行探讨。而第六篇则重点分析了当今全球城市的部分现行政策。这些部分主要围绕经济发达城市的发展经验,本书的一篇分则把视角转向了世界其他地区的城市发展进程。 本书涵盖不同学科对于城市研究的理论上的和经验上的分析,对于城市研究、城镇规划、社会
《巴黎协定》创新性地采用了“协定”+“决定”的组合模式,照顾了所有国家核心关切,体现了大包容性,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史上的里程碑式文件。本书系统性地对《巴黎协定》进行了评估,从目标、原则、愿景、减排模式等方面系统分析了《巴黎协定》的标志性进步,讨论了《巴黎协定》全球气候治理趋势,对INDC、减缓、适应、资金、技术、透明度和能力建设等具体条款做了全方位评估,并结合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关问题和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