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不仅是一个企业和商业的历史,更展现了的保险帝国——美国国际集团(AIG)的发展与20世纪后半期美国以及国际活动的关系。它表现了在世界走向全球化的过程中,自由市场是如何克服民族主义、保护主义和孤立主义的。本书全面展现了AIG如何从一个小企业成长为跨国公司,却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编年史。本书是迄今的依据手资料写成的AIG的成长史,其中既有详实的事件记录,也有宏大叙事的变迁演义:详实记录指的是20世家企业的成功史,读起来引人入胜;宏大演义指的是60年来环球资本主义的渐次演变,波澜壮阔。
作者在完成了《激荡三十年》后,溯源再上,亲笔力作《跌荡一百年》,此为下卷,重新梳理了1938~1977年的中国企业史和商业变革。作者按照编年体的形式记述了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直至中国改革开放时期之前40年的中国商业史。作者试图在这些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探寻中国商业人物和企业的成长基因、精神素质以及发展脉搏。在悠长的历史宽度中如何审视中国的商业发展?在百年的中国进步史上,企业家阶层到底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
《华盛顿邮报》将对冲基金巨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崩溃描述成“对华尔街造成有史以来最严重打击的金融失足”,《华尔街日报>》称这家基金为“华尔街最激勇的后代之一”,而《金融时报》将它形容为“以为自己聪明绝顶、不可能失败的基金”。《商业周刊》则将这场崩溃归结为“长期资本的火箭科学在发射台上发生爆炸”。 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是由天才创建的。他的创办合伙人包括约翰·麦利威泽——传奇的华尔街债券交易,以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待·莫顿和迈伦·斯科尔斯——他们曾(与已故的费歇尔·布莱克一起)通过其期权定价理论几乎发明了现代金融学1994年和1998年4月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似乎能将这种天才变为惊人的利润。在其时期,它曾管理了1300亿美元的基金和虚拟本金价值等同于美国政府全年预算的衍生物组合,为它的投资者赚
本书是招商银行为纪念他们创行三十周年而创作的一本书,依据业务、管理、文化等维度进行分类,以招行三十周年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节点与关键事件为主线,采访了50位这些事件的亲历者和当事人,通过对这些人的采访全面展示了招行的历史和发展,也可窥见招行成功的经验,具有社会借鉴作用。
这曾经是一个沸沸扬扬的热点名词,毁誉参半。举国上下,顺驰军团所到之处,争议就接踵而至。在平民百姓的街谈巷议中,在专家名流的指点江山中,在鸿儒大腕的激扬文字中,在各路媒体的聚焦爆炒中。尤其是2004年春节过后,随北京大兴世纪第其他网站的引爆,全国范围内的争议达到沸点。顺驰走到哪里,质疑就跟到哪里。 10年,从50万到100亿,一个中国式的商业传奇,一个企业超常规扩张的故事。《天津日报》记者郑爱敏跟踪报道顺驰创始人孙宏斌到普通员工数百人,作为顺驰十年成长轨迹的见证人,记者依据大量手材料,客观真实地讲述了顺驰从十年前的50万起步,到现在年销售额120亿元,成为中国房地产界的爆发式成长的历程。对房地产业内人士和媒体的质疑与担忧——资金链能否跟上,全国化风险太大,扩张速度太快容易失控,挑战霸主的野心等,
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其核心正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转向创新驱动的发展。 转型与创新已成为当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新经济、新行业中的独角兽企业蕴含着巨大的投资机遇,科创板的推出更为独角兽企业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新兴行业的技术驱动模式,决定了对其的投资思维必然有别于传统产业。要辨别该领域中的独角兽企业,技术捕捉能力与趋势嗅觉是考验资本方的重要因素。在注重投资成效的资本运作中,如何将医疗理念、互联网业态、工业思维等知识体系有效地纳入考量范围,亦是判断投资方服务能力的准绳。发掘新兴行业潜力和资本运作经验构成了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而只有两者互补才能带来与企业契合的资本服务。
1997年,金融危机席卷亚洲各国,许多企业深深的困境。韩国三星也在这一年背负了170亿美元的债务。在这个危机关头,三星电子积极应变,将危机看作是一次自我完善、提高竞争力的机会。它首先进行了大规模的结构调整,通过结构调整完成了从家电中心型企业向电子企业的转变。同时,在企业文化、人力资源、品牌形象、技术研发、监督机制、全球战略、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等方面,都做了调整,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经过5年的艰苦奋斗,三星目前已成为大的内存芯片、纯平显示器和彩色电视制造商,以及第三大手机制造商,在全世界47个国家建有89个分支机构。1999至2001年,三年赢利总额达110亿美元。2002年4月20日,三星宣布了未来几年的奋斗目标:2010年以前,三星要成为“数字整合革命的主导者”,跻身全球三强之列。
在这本“企业史”中,我们有机会来大量使用一个新的词汇:十年再造。这个词汇的诞生,与其说是作者研究的成果,不如说是一次偶然的发现。在作者为写作本书而进行大量世界家电业和制造业背景资料阅读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实—— 大部分超过20历史的制造商都有一个连续的“十年再造”过程。作者有一个偶然的机会,与中国企业家翘楚柳传志先生进行交流,他认为在企业内部的确存在这样一个“再造”过程,但他不确定是否以十年为一个周期。
中国企业的案例已经汇入欧美商学院的教本,中国企业家已经登上哈佛、欧洲的讲坛。而这套《中国企业成长力丛书》的作者,无论从选材还是切入角度,无论从分析还是引导角度,由于其丰富的企业经营管理咨询经验,长期跟踪、一手资料、深入本质、切中要害,加之行交流畅、运笔潇洒、都显得出手不凡、与众不同。它会让你怦然心动,它会让你猛然憬悟;它会让你若有所思,它会让你深受启迪;它会让你激昂奋进,它会让你成竹在胸……
《远见远行:远洋集团的成长·变革·思考》以远洋集团的发展与壮大为蓝本,以时间为线索,梳理了远洋集团从前身中远房地产到远洋地产,从中远集团旗下的子公司到香港上市公司远洋集团,记录了李明领导下的远洋集团关于成长与变革、产业与企业的思考,全景展示了远洋集团在股权变革、房地产金融化等方面的抓住机遇的能力与切中时代需求的战略决策,是中国地产领域研究的标杆样本。
《道路与梦想:我与万科20年》中,王石不仅以坦率而诚挚的方式讲述了他的人生风雨历程,回顾了万科二十年的成长故事,更描绘了他对万科未来的憧憬。这里,是一位中国企业家中人物的人生心路,也是一部企业成长的真实记录。 站在整个人生的角度,管理企业与登山不无关系,同样需要坚韧的意志和不懈的精神。而登山,更如人生一样,虽时常不能预知结果,但只要坚持,终会成功。登山是人生的浓缩,之前,因为成功而有机会登山,而我仍需要继续攀登一座峰,就是每个人心中的那座峰。 在重功利的商业社会中,一个人挣钱的数量似乎成了社会影响力的惟一标志,然而在变革中,钱不能代表一切。万科倡导健康丰盛的人生,追求个性发展与团队意识的协调一致,这种追求更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充满乐趣的工作、志趣相投的同事、健康的体魄、
本书讲述的是肯·艾弗森如何把一个濒临破产的公司,建设成世界500强的钢铁企业,并拯救了美国钢铁工业。肯·艾弗森创建的纽柯公司,前身是毫不起眼的小钢厂。钢铁行业本来是一个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行业,进入门槛很高,但美国纽柯钢铁公司改写了历史,它成为打破美国钢铁行业竞争规则的一匹黑马。这本书中,肯?艾弗森将亲自讲述他管理纽柯的办法和体会,在奇闻趣事的背后,暗藏纽柯成功的必然法则——视员工为进步的引擎。
这是一家历经140年的磨难岁月却屹立不倒的公司, 这是一家当今世界上盈利财力最雄厚的投资银行! 高盛——即便是在巨鳄遍地的华尔街,它也是最耀眼的“明珠”! 作为为高盛提供战略咨询服务超过30年的专家,查尔斯?埃利斯与高盛现任和以前的多位合伙人保持密切联系。在本书中他深入描述了高盛历史上最重要的时期,并通过揭示那些关键的人和事件来讲述成就高盛今日地位的色彩丰富而且引人入胜的故事。 《高盛帝国》一书充分展现了为高盛播下成功种子的人物: 市面上极少出现投资银行的传记,因为他们并不想让大众知道他们究竟在干什么。直到雷曼破产之前,我们依然对这些掌握金融领域秘密的组织顶礼膜拜,但这一切都过去了……这本记叙高盛曾经流金岁月的传记会让你找寻到一个商业帝国崛起的秘密轨迹。 如果你对美
我们都听说过晋商,在电视剧或小说中看到过晋商。但晋商的真实面目是什么呢?这本书就是要带你边游山西,边了解晋商。读了这本书,你会真正体会到晋商的,也会知道,晋商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本书作者以历史的恢弘气势,以及学者兼游者的角度,生动地再现了晋商从起源到发展,直至衰败的整个过程,让我们重新审视曾经在中国叱咤风云五百年的山西商人的兴衰历史。
一份苹果公司崛起全过程的秘密档案,一位被称为“天使与魔鬼结合体”的商业奇才。本书以独特的视角来讲述苹果怎么样用非MBA的方式演绎商业之路。
本书重点介绍了作者对战略研究的感悟,及战略管理的含义和应用工具,结合实际案例阐述如何实施战略管理。特别具价值的是作者对当今能源大事的思考,既包含石油企业“十三五”规划建议、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合作升级”措施,也深入思考了国际格局变化趋势、低油价下企业何去何从、石油行业究竟要为雾霾付多少责任等。作者是能源央企战略研究人士,有十余年的相关工作经验,本书是作者潜心研究十年的成果集结,值得战略管理研究者和实施者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