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经济与国家》是战后奥地利学派复兴的标志性作品。在几代奥地利学派圈子里都可算是一部经典乃至标杆性的著作。这无疑应当归功于作者清晰的文笔和开阔的视野,以及它在经济学领域推演人的行动的逻辑时毫不妥协的一致性。 本书中,罗斯巴德对生产结构、资本与利息理论,要素定价,租金理论,以及企业家精神在生产中的角色做了统一、系统的详细论述。另外,罗斯巴德将生产理论作为经济学分析核心的重要部分呈现出来,并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了路德维希·冯·米塞斯在《人类行为》中提出的理论框架。
完整、系统、精当地解说《资本论》,陈征教授的《资本论解说》可作为代表性的作品,影响了一代人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理解,目前已更新至第四版。《资本论》作为卡尔 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性作品,是无产阶级的圣经。《资本论解说》对《资本论》三卷逐章进行解说,以揭示《资本论》的基本原理和理论立场,阐明其真理性,并在此通贯理解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相结合,彰显了《资本论》生生不息的理论活力。
本书对过去十几年间行为金融学的发展做了一个具有权威性和广泛性的综述。在1993年,《行为金融新进展(1卷)》中就对金融学的这一新研究途径给出了标准的参考文献。这一新研究途径,正如编辑理查德?泰勒所言, 要接纳经济行为的某些参与人某些时候在理性上是不完全的可能性。 自那时以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网络泡沫的破灭及随之而来的市场萎缩进一步验证了金融市场常常并不表现出好似真的在通晓金融学理论的完全理性投资者主宰下交易的行为。行为金融对资产定价、个人投资行为及公司金融等领域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并将继续取得令人振奋的实证以及理论进展。 《行为金融学新进展(Ⅱ卷)》是这一领域必不可少的新资料。本书由多名*专家近期撰写,这也说明了行为金融学的持久能量:对个体市场参与者做出的完全理性决策的具体
完整、系统、精当地解说《资本论》,陈征教授的《资本论解说》可作为代表性的作品,影响了一代人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理解,目前已更新至第四版。《资本论》作为卡尔 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性作品,是无产阶级的圣经。《资本论解说》对《资本论》三卷逐章进行解说,以揭示《资本论》的基本原理和理论立场,阐明其真理性,并在此通贯理解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相结合,彰显了《资本论》生生不息的理论活力。
《米塞斯经济学套装》包括《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学的分析》和《自由与繁荣的国度》两本。 《自由与繁荣的国度》 反映了米塞斯一贯的基本思想及理论主张。米塞斯坚决反对计划经济,认为计划经济的致命弱点是不能进行成本核算;同时,米塞斯还就他所竭力捍卫的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 自由主义进行了系统论述,尤其是有关自由主义原则、目的及自由主义的政治、经济政策等多有精辟阐释。 《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学的分析》 旨在从经济与社会的角度对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严肃的分析与批判。米塞斯认为:要进行合理的经济计算,必须有某种形式对不同的商品进行评估,而取消市场则不可能在性质不同的生产过程、不同产品之间进行成本和效益的比较,必然造成经济生活的混乱和浪费。
《国富论》 1776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两件大事:其一,美国通过了《独立宣言》;其二,英国出版了《国富论》。《国富论》的出版发展出了现代的经济学学科,也提供了现代自由贸易、资本主义和自由意志主义的理论基础。即使是在240年后,《国富论》仍是一部经济学家要不断重读的经典,我们现代生活方式中的很多因素都深受本书影响:市场经济的原则、国家干预经济、分工、公平和效率、人力资本思想,有趣的是亚当斯密还解释了为什么歌唱者、表演者、舞蹈家能拿到高报酬,答案读者可以到书中自寻。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理解经济现状,探求解困良方 一切从《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开始!本书诞生于人们拯救经济危机的关键时期,是20世纪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凯恩斯的代表作,被誉为看懂政府经济政策的作品。它开始了现代宏观
经济学中的边际主义在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期的大约50年间曾发展成为西方经济学的主流,20世纪30年代以后,主流和支配地位虽然被凯恩斯主义所取代,但作为一种分析工具,边际分析法非但没有被取消,反而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在凯恩斯主义逐渐失灵的形势下,作为一种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体系的边际主义学说,又在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些流派中部分地得到了复活。本书是对经济学中的边际主义的历史的和批判的考察。详细介绍和分析了伯努利、加利阿尼、安德森、李嘉图、劳埃德、巴特、杜能、朗菲尔德、古诺、杜皮特、戈森、杰文斯、门格尔、瓦尔拉斯、庞巴维克、帕累托、克拉克、马歇尔、希克斯、张伯伦、罗宾逊、马克思等的相关经济理论。
由马涛主编的这本**卷《新编经济思想史(第 1卷中外早期经济思想的发展)(精)》纵横古今、东学西鉴,是一部 思想史 ,也是一部 综合史 ;是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的交汇;不仅是西方经济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思想的交汇,也是中国经济思想与国外经济思想的交汇。
本书搜集、整理了凯恩斯已出版的部分零散著作,这些著作没有收录在《活动》诸卷(15-27),也没有收录在《社会、政治和文学论集》这一卷(28)里。此外,本书还收录了一些以前未经出版的信件,这些信件与凯恩斯本人的论文相关;一篇关于指数的论说文,凯恩斯1909年凭此文获得亚当 斯密奖;一个战前讲课笔记选集和一个关于《经济学杂志》的编辑信件选集。 凯恩斯的学术性论文与信件是全面研究凯恩斯经济学理论的重要参考文献,对相关研究人员来说具有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
《经济学原理》被分为上、下两卷,全书中提出了 均衡价格论 ,用边际效用规律来论证需求规律,并在 均衡价格 论的基础上建立分配论,把生产要素分为劳动、资本、土地和组织,然后进行经济学分析。 上卷共分为四篇。*篇 导言 介绍了经济学的实质、经济规律、经济研究的次序与目的;第二篇 若干经济概念 解释了财富、生产、消费、劳动、必需品、收入、资本的概念和内涵;第三篇 论欲望及其满足 分析了欲望与活动的等级、消费者需求的等级、欲望的弹性、立即使用和延缓使用的选择、价值与效用;第四篇 生产要素 论述了土地的肥力、人口的增长、人口质量、财富的增长、工业组织。 下卷为第五篇和第六篇。第五篇 需求、共给与价值的一般关系 包含市场、需求和供给的暂时均衡、正常需求和正常供给的均衡、资金的投放与分配、连带需求与复合需求
本书是美国卡尔顿学院的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科书。作者马克 金泽以微观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环境经济学为基础,融会贯通了近年来资源环境领域的新学术研究成果,构建了洞察自然资源与环境问题的经济、法律、政治和制度分析框架,为破解资源环境难题提供了系统的研究视角。作者认为,政策选择是权衡取舍的产物。通过产权分配、税费调节、制度和标准规范等手段,可以为自然资源与环境的保护与利用提供适当的激励或约束,从而防止资源的过度消耗,实现更有效率的生产。
《农业哲学》一书内容主要介绍了农学历史、农学中的唯理主义、农业实验研究、农业地理等。本书是商务印书馆1938年出版的版本。
每一个流量明星都渴望获得更多人的“注意”;每一个普通人借助社交平台都有望成名。如今,人们的注意力是一种商品,越来越多的机构与个人加入注意力行业,收割大众的注意力,随之转售,这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经济形式。就连我们的同事、朋友、亲人都在无形之中参与贩卖我们的注意力,即人人都在做广告。 从网红经济到知识付费,注意力商人的足迹无处不在,然而,收割注意力并转售这不是一个新兴产业,从100多年前的《纽约太阳报》开始,众多媒体与商业机构就在不断练习收割注意力的本领。这本书从20世纪初的报纸媒介到21世纪的手机媒介,梳理了百年来吸引及转售人们注意力的商业模式,为我们勾画了注意力变迁的动态过程。 也许我们都没有注意,但是我们都无法回避,我们是注意力经济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我们的举手投足,正在成就他人的商
《自然的经济体系:生态思想史》是对生态学史的广泛考察。它以欧美特别是英美生态思想和生态学学科的发展为主线,全面分析、介绍了生态思想发展的历史过程,各种流派尤其是其中代表人物林奈、吉尔伯特 怀特、达尔文、梭罗以及弗雷德里克 克莱门茨、奥尔多 利奥波德和尤金 奥德姆的主要思想与观点,相互间的继承关系及其对生态思想和生态学发展的贡献与局限。作者把每位重要生态思想家或生态学家放到了其所处的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中,分析它们对其思想形成的影响。
本书着眼于符号经济与实体经济关联的视角,深刻剖析了金融自由化、金融全球化所带来的经济运行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互动、脱离及其潜在后果。从 符号才是经济现实 的凯恩斯革命,到 符号经济取代实体经济成为世界经济飞轮 的德鲁克难题;从韦伯的 数目字管理 ,到尼葛洛庞帝的 数字化生存 在市场演化叠加制度与技术双轮驱动下,符号经济与实体经济渐行渐远,且不可避免地产生异化。本书通过分析符号经济的特性与功能、符号经济结构与发展、符号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联与脱离等问题,充分揭示了经济和金融的共生共荣,促进了经济学与金融的对话,并借此勾画出下一代经济学的愿景。
本书以经济发展中的金融因素作为研究对象,以历史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近五百年间金融成长为经济发展重要推动因素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过程,现实地探讨了金融与现代经济的联系,并分析了各国经济发展存在差距的金融原因,研究了金融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程度以及金融效率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后在理论的基础上探寻符合经济发展内在规律的金融发展之路,以期建立高效率的金融体制,使正在起飞的中国实现高效率的经济持续发展。
本书是国际直接投资、跨国公司领域的学生和研究人员的之作。作者介绍了与对外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相关的理论、跨国公司对经营国产生的经济影响、跨国公司子公司的角色及其在公司决策中的作用等,同时作者还从经济学的视角探讨了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和跨文化管理等话题。 第Ⅰ部分介绍折中范式(或OLI范式),并将其作为概念框架运用于整本书中。第Ⅱ部分从讨论境外生产理论(推而广之,即MNE活动理论)转到考察国际企业的战略和结构变化,这些变化已成为我们众多同事(特别是从事组织和管理研究的同事)的兴趣的焦点所在。在回顾了MNE组织和结构变化后,在第Ⅲ部分中转入关于MNE活动对其母国和经营所处东道国的影响以及对这些国家各种利益相关群体的影响的评估。在考察了MNE活动的动机、形式和影响后,第Ⅳ部分论述了对此类活动的国家
为了纪念并进一步促进同济大学应用经济学科的学术发展,《中国经济热点问题研究——同济大学应用经济学科学术论文集》收录了*近几年同济大学应用经济学科代表性学术论文。所收录的论文均发表于国内**学术期刊,如《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论文作者们具有良好的学历背景。论文选题涵盖金融、国际贸易、区域经济、产业经济等领域热点问题,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论文创新点明确,研究方法科学,引证资料翔实,论证深入透彻,写作规范,语言表达准确,体现出作者们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与写作功底。
《经济学原理》被分为上、下两卷,全书中提出了 均衡价格论 ,用边际效用规律来论证需求规律,并在 均衡价格 论的基础上建立分配论,把生产要素分为劳动、资本、土地和组织,然后进行经济学分析。 上卷共分为四篇。*篇 导言 介绍了经济学的实质、经济规律、经济研究的次序与目的;第二篇 若干经济概念 解释了财富、生产、消费、劳动、必需品、收入、资本的概念和内涵;第三篇 论欲望及其满足 分析了欲望与活动的等级、消费者需求的等级、欲望的弹性、立即使用和延缓使用的选择、价值与效用;第四篇 生产要素 论述了土地的肥力、人口的增长、人口质量、财富的增长、工业组织。 下卷为第五篇和第六篇。第五篇 需求、共给与价值的一般关系 包含市场、需求和供给的暂时均衡、正常需求和正常供给的均衡、资金的投放与分配、连带需求与复合需求
工业基础是支撑和推动工业发展的物质技术条件,是我国工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石,是国家工业实力的体现。我国目前的突出问题是工业基础薄弱,成为走向工业强国的主要制约因素和瓶颈,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本项目有针对性地研究了我国的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技术基础,以及相关行业,分析了其发展领域的内涵特征、产业现状、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借鉴强国经验,进而提出了发展重点的战略设计和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为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工业强国提供战略对策。本卷为项目图书的第二卷,内容为机械制造业、航天、航空、轨道交通、船舶、汽车、能源、钢铁、石化共九大领域的工业强基战略研究报告。本书可为政府部门、制造业企业和研究机构从事制造业政策制定、管理决策和咨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