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经济思想和历史实践,由一种特定的财政、货币、贸易和产业政策混合构成,这种政策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资本主义的重组,一直发展到今天。近几十年来,新自由主义在执行其政策目标方面变得更加激进,无论是在美国还是世界范围内,这一趋势都愈演愈烈,而美国民主的萎缩也随之加速。本书梳理了新自由主义的发展历程,剖析了产生和破坏新自由主义政策的更深层次的物质力量,特别关注了2008 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之后的新自由主义危机,奥巴马未能复兴新自由主义,而特朗普试图以一种新的、更激进的形式恢复它。
仅仅一个世纪以前,美国人的平均购买力只有不到现在的十分之一。是什么促使了经济的增长?又如何将这种增长维持到下个世纪?为什么说经济增长对一国提高其公民的生活水平至关重要?为什么在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中,经济增长并非常态,而经济不增长反而是容易出现的现象?如何能够将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移植到至今仍在贫困中挣扎的国家?本书认为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于资本主义经济有不同的形态,而不是像很多观察者错误地认为的那样,资本主义只有一种形态。作者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概括了四种不同形态的资本主义:寡头型、国家导向型、大企业型和企业家型。这些不同的资本主义形态有不同的制度和规则,而制度和规则会产生不同的激励机制,推动或阻碍企业家们的创新活动,进而使有的资本主义对增长而言是“好的资本主义”,而有的是“坏的资本
在可预见的未来,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美国的经济繁荣很有可能成为衡量经济好坏的标准。在那一时期,平均经济增长率达到了4%;生产率增长方面,1973年至1990年平均增长率仅为1.4%,而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几乎是这个数字的两倍;失业率到90年代末已从1992年的7.8%降到了4.1%;与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的在繁荣期通胀率通常较高相反,平均通胀率仅为2.9%。当然,瞩目的但也许也是最没有用的统计数据是道琼斯指数,从1990年的不足3000点飙升到了2000年的超过11700点。 未来很多年,经济专家很有可能为了这些统计数据的意义展开激烈的争辩,也证实了持怀疑态度的少数派的观点,即高就业、高增长和低通胀是可以并存的。 为了帮助读者了解当时的状况,耶伦和布林德带领读者回顾那个令人惊艳的年代,以及解释“令人惊艳”之所以令人惊艳的原因
作者结合自己在中国资本市场30年的经历和多年的全球化从业经验,以5G时代的数字经济作为驱动力,讨论第三次全球化浪潮时代产业全球化、企业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讨论中国企业、中国产业在第三次全球化浪潮中的发展方向和路径;讨论中国的全球化企业与5G时代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的融合方法,希望通过这些讨论,探讨全球化企业的新动向,掀起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浪潮,帮助更多企业学习全球化、理解全球化、一同走过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