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结合全球范围内最新的洗钱案例,介绍了洗钱的概念与原理、洗钱的手法与趋势、洗钱的类型与犯罪分子的动机,详细探讨了洗钱所带来的风险与后果,金融系统在伪装和转移非法资金中的关键作用。同时,阐述了当前反洗钱立法与执法的发展趋势和实际效能,并为金融机构如何保护自身不被用作黑钱流动的渠道提供了独特见解。最后,针对如何有效侦查与遏制这类非法活动,本书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 本书旨在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反洗钱相关概念、法律法规、识别技巧以及危害性等知识,增强公众对洗钱犯罪的认识和警惕性,帮助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及从业人员理解并遵守反洗钱相关规定,促进金融机构加强风险管理,提高监测和防范能力等。
为更加有效防范和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提高我国金融政策沟通效果,本书从理论和现实背景出发,系统梳理了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政策沟通和预期管理前沿理论及其政策效果的相关研究。进一步地,建立政策沟通理论最新研究的基础上,本书结合当前广泛应用的大数据、机器学习、文本分析等前沿技术方法,实证研究我国金融政策沟通在降低金融市场风险、系统性风险和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作用,分析金融政策沟通实现经济和金融稳定的传导机制。本书尝试通过提供理论和经验证据为中央银行和金融监管当局创新和完善我国货币金融政策工具,优化金融政策沟通渠道,更好地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为经济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全景式阐释了竞争性谈判、竞争性磋商、询价和单一来源采购等非招标方式采购制度。全书按照《政府采购非招标采购方式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74号)条文顺序,在“条文原文”下以“条文主旨”“条文解读”“疑难解析”三要素逐条解读法条。在相关条款下,同时对《政府采购竞争性磋商采购方式管理暂行办法》(财库〔2014〕214号)的相应条款一并解读。 其中,“条文原文”是对法条内容全文引用,“条文主旨”简要表述该条款内容概要,“条文解读”是对条文所阐述的内容进行详细解析阐释,“疑难解析”是对实践中常见的焦点重点问题进行分析解答。旨在帮助读者掌握条文内涵,厘清认识误区,指导解决政府采购非招标活动实务疑难问题。 本书对于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供应商以及行政
本书汇集了澳门回归以来澳门教育界的许多法律法规,旨在明确指出,澳门回归以来,不论是高等教育还是非高等教育,澳门的教育法和教育制度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本着为历史负责的态度,学界有必要收集回归以来澳门教育法演变的重要文献,包括一些重要法规在起草和公开谘询过程中的重要文献,整理出版,传诸後世。 本书既为有兴趣的研究者提供相对完整原始资料,留下研究的线索; 重要的是,起到记录历史、保存历史文献的作用。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期货法规汇编》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辑,法律出版社出版发行。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期货法规汇编》1992年、1993年为合订本,1994至2002年按年度编辑。从2003年起,改为每半年出版一辑,其中上卷本收录每年1月至6月公布的法规,下卷本收录每年7月至12月公布的法规。本辑为2006年卷本。 三、本辑《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期货法规汇编》共收录41件法规。其中法律1件,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32件,其他部委发布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7件,司法解释1件。 四、本辑《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期货法规汇编》按下列顺序编排:1.法律;2.行政法规、法规性文件(本辑没有行政法规、法规性文件);3.中国评判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4.附录(其他部委发布的相关部门规章、
本书是“东南亚国家经济贸易法律研究丛书”之一的新加坡经济贸易法律,对怎样在新加坡进行经济贸易活动,从法律角度提供了比较详细的指导意见。对新加坡关于外商企业投资、贸易、工程承包等方面的法律规范,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并帮助走向新加坡的企业、组织和个人掌握对象国的产业政策、税收政策、投资环境和经营规则等。帮助我国走出去的企业、组织和个人遵守新加坡的法律制度,并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一本帮助企业走出去的工具书。
《国际备用证惯例:ISP98》最初由美国的国际银行法律与惯例学会起草,因为备用证业务最初在美国开展起来,目前也是在美国使用得最为普遍。国际商会(ICC)认识到备用证业务在国际经贸活动中的日益重要性,于是组织专门的工作小组参与了ISP98的制定工作,最后由ICC的银行技术与惯例委员会于1998年4月6日批准了该惯例,于1999年1月1日生效,并在全世界推广。
本书是“东南亚国家经济贸易法律研究丛书”之一的新加坡经济贸易法律,对怎样在新加坡进行经济贸易活动,从法律角度提供了比较详细的指导意见。对新加坡关于外商企业投资、贸易、工程承包等方面的法律规范,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并帮助走向新加坡的企业、组织和个人掌握对象国的产业政策、税收政策、投资环境和经营规则等。对于新加坡的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自然资源开发的规定也作了比较详细的阐述。帮助我国走出去的企业、组织和个人遵守新加坡的法律制度,并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一本帮助企业走出去的工具书。
《劳动争议疑难案件仲裁审判要点与依据》2010年6月首版,迄今已一年有半。其间劳动领域新法迭出:《社会保险法》、法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三等新规出台,《工伤保险条例》、《工伤认定办法》、非法用工伤亡赔偿等亦作增芟。同时,当轴就个体工商户、家政服务、毕业见习生、外国人、退伍士兵就业等劳动主体规范亦有新规或新政颁施。系2010年出版的《劳动争议疑难案件仲裁审判要点与依据》的新修订版,作者更新修改了约20万字。
《中国外商投资法(英文版)》由麦泰伦编著。
《劳动合同立法的争鸣与思考》尝试对《劳动合同法》立法进行全景式的回顾和总结,以此整理诸多学术观点,探寻我国劳动关系发展和制度重构的路径。
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人类财产的发展史。因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物质资料,特别是土地等自然资源。人们在物质资 料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必然要发生一定的关系,形成相应的财产制度。从法律的角度而言,这种财产制度最初表现为一种占有归属关系,即所有权关系。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物质资料日显短缺,物质资料的所有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这就产生了利用他人的物质资料以获取财产利益的客观需要,用益物权也就由此而产生了。同时,随着人类对财产控制能力的增强和对财产利用程度的加深,用益物权在物质资料的生产及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日益增大。在现代社会,用益物权已经成为各国物权制度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我国
当今世界,商标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更是逐渐摆脱对产品的依附关系,走向社会生活的前台。在这样的背景下,商标保护需要有“新的观念突破、新的理论建构和新的制度设计”,商标法的符号学分析正是这样一种尝试。 所谓符号学,是专门研究符号及其意指活动之规律的科学,其本质就是一种跨学科的方法论。在法学领域,符号学的运用始于20世纪下半叶,与分析法学、语言学法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此而言,法律现象、法律概念、法律理论和法律文本都属于符号.符号学法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致力于解释法律文本、界定法律概念,促进立法和法学研究用语的化。而运用符号学原理研究商标法律问题却是最近两年的事情.在这方面,美国学者已率先作出尝试,偶有学者提及,也流于零星的介绍。由于商标本身就是一种符号,与其他
美国的管理学家德鲁克在《后资本主义社会》一书里谈到“知识”,思路很是简明。他认为无论西方还是东方,传统的对于知识的理解归根到底无非两种:一种认为知识的功能是自知之明,即人的智力、道德和精神的发展。另一种认为知识的目的是使掌握知识的人知道说什么和怎样说,从而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前者把知识当作走向启蒙和智慧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