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汉昇先生曾于1967年至1968年间在香港新亚书院先后开设 中国社会经济史 与 中国近代经济史 课程。作为经济史研究的权威名家,全先生在对中国自远古直至近代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分析中,以宏大的视野和独特的视角,征引了丰富的史料和详尽的数据,并引入了西方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以西方社会及其经济状况为参照进行比较研究。不仅对历代人口变化、农业生产、财政税制、工商贸易、货币金融、城市发展等方面的情形作了系统而全面的梳理和分析,勾勒出数千年间经济发展与社会演进的大势,而且对明清直至近代的重大历史转型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剖析。本书由新亚书院毕业生叶龙先生据课程笔记整理而成,并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解释与补充。
依据中国正史文献的详细记载,《一头牛就是一座神殿--印度财经故事》由江晓美所著,细阐释了古代美洲大秦帝国的形成、衰落。中国曾经有过一段人们已经彻底忘记,甚至本能否定的辉煌历史。了解这段历史,可以拓宽胸怀,以史为鉴。
江太新和苏金玉编著的《漕运史话》研究的对象为中国古代漕运史。内容包括:中国古代漕运出现的原因、发展过程、历代王朝漕运概况;封建政府对经济区的建设,以及经济区人民为发展经济,保证漕粮提供所作出的努力;历代王朝为保证运道的畅通,所进行的治水凿河的活动。同时,还向读者揭示:漕运的出现和发展对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所带来的巨大影响,以及对巩固国防、稳定社会秩序所作出的贡献。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既可以满足一般读者的需要,又能使有志于从事漕运研究者获益,从而使此书成为广大读者的益友。
本书为《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系列图书之一,1931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盐是中国古代稳定、重要的垄断专卖商品,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且盐业与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全书共6章。依朝代为序,分述先秦、汉晋六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民国之盐政,并着重于对民国盐政之兴革、机关、盐税等的叙述。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世代友好,漫天飞舞的樱花、好吃好看的寿司、精致诱人的电子游戏 超级玛丽 、搞笑乐观的电视卡通 机器娃娃 还有美丽的日本列岛上生活的那些勤劳勇敢善良的人们,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样的美好和幸福,那样的令人憧憬和热爱! 但是,当金融僭主那只看不见的手,慢慢伸进了日本历史的时候,一切曾经的美好突然发生了变化,风云骤变,山河失色,金融战役又是如何改变了日本美好的进程呢? 日本央行和日元,是 国际债权人家族 的私产,这是真的吗? 日本历史上有过几个 独立央行 ,都为哪些世袭股东秘密拥有? 中止了日本战国时代的 明治维新 ,与共济会有什么关系? 日本到底有几个财阀?是日本民族资本,还是 外国企业 ? 为什么说:从来就没有日本财阀,只有 在日本 的财阀? 为什么说:从来就没有三井财阀,只
本书为《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系列图书之一。此书是早对于买办制度做较详实介绍的中文专著,分为买办的沿革、意义、种类、利害得失及其将来4章,论及了买办制的发达与广东人的关系、南方买办与北方买办的关系、买办在法律上的地位、买办制之于我国和外国人的利害关系等问题,并详细介绍了银行、输船公司、保险公司、普通商店各类买办。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已经不复存在的 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勾勒了拉美独立的上层建筑与华尔街千丝万缕的联系,浅析了拉美独立先驱与共济会银团的脆弱握手和这种 联盟 必然崩溃的生产力根源。
本书为《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系列图书之一, 1937 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全书共有六章,包括农业与土地制度、租税制度、商业交通与工业、货币与对策、政府寺院大族在经济上的冲突等方面,详细论述了均田制度的实施、租税与*的关系、官僚营商与高利贷事业的关系、货币使用的萎缩和货币问题的症结等命题,讨论了南北朝时期社会政治上的协和与冲突对经济造成的影响,是一部视角全面地经济史学专著。
本书为《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系列图书之一,1925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分上、下两编,上篇讲海关沿革;下篇分十节叙述了海关的统属,海关职员的阶级,总税务司署的组织,各地海关华洋关员人数,关员俸新之等级、任免与调迁及其他待遇,海关经费,关税的存放及用途。全文论述我国海关沿革及海关制度,附编述及海关与外债关系。
本书为《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系列图书之一。全书共有 3 编,分别论述了金银币、铜币、纸币的历史沿革及现状,详细介绍了我国历史上先后经历的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由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历程。卷首有李权时序,卷末附重要参考书目。
本书为《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系列图书之一, 1931 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全书分为 9 章,论述了宋元的年代和地域、宋元以前经济状况的追溯、手工业、矿业、交通运输、商业、都市、货币及钞法、农业及土地、租税等问题,涉及全面,论述详尽,是重要的经济史学专著。
本书为《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系列图书之一 ,1947 年由正中书局出版。全书分为九章,分别论述了三代、两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个时代的劝农考证,是难得的参考文献,对于研究各历史时期政治制度与农业发展的关系、相关政治制度的变迁等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深入浅出的语言,浓缩了文明伊始,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 你可以跨越时空,走入早期的农业社会,感受我们祖先的生活;领略城市经济的兴起;感吧海盗经济的猖獗;惊吧近代欧洲文明的发展;体会现代工业化的奇迹! 你也可以同时领会亚历士多德、亚当·斯密、凯恩斯、戈尔巴透明夫等等一代代思想、经济、政治大师们的精神风貌;了解他们所处的时代;体会他们思想的真谛。
中国海关博物馆是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立项,由海关总署投资兴建的*行业博物馆。其建筑面积33000平方米,收藏各类文物18000余件,分为“千秋古关”、“近代海关”、“现代海关”三个部分,既是记录海关发展的历史长卷,又是展示现代海关建设成就的平台。 本书结构与中国海关博物馆布局相呼应,共分为三篇,即“千秋古关”、“近代海关”、“现代海关”,以中国海关博物馆所收藏品为线,以不同历史时期与中国海关有关的历史性事件为珠,展现了古代、近代和现代中国海关的变迁与发展,反映了海关与国家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的历史脉动。
财富之源,交锋之器,关注当下,回归常识,货币带你见证财富背后不为人知的隐秘故事。 《货币:财富的常识》从最通俗的角度切入,回顾货币发展史,重新审视货币和金融的价值,同时回答了这些与我们的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 钱是万恶之源么?如果没有货币,我们的世界将会变成怎样? 西方国家的崛起,难道仅仅是因为 掠夺在先,发展在后 ? 为什么是美国而不是其他国家,拥有一个充满了 投机 氛围的金融市场? 为什么作为一家私人银行,美联储却拥有中央银行的职能? 在金融的领域里,是否真的不存在道德?金融是超越道德的吗? 中国没有被全球金融风暴拖下水,就能说明中国金融体系是完美的吗? 中国的经济,是否已经被美国国债绑架了? 美元在盘剥世界经济吗?美国可以通过输出通货膨胀让自己获利吗? 欧元
书稿重点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营经济成长的历史脉络,通过深入挖掘一系列历史事件,生动还原诸多历史细节,真实再现了一系列代表性事件中的代表性人物。比如:改革开放后中国靠前张个体工商执照的领取;靠前张私营企业执照的艰难诞生;靠前位承包者关于雇工的坎坷遭遇;靠前个民间钱庄的沉浮……诸多的中国靠前和人物遭遇,向读者讲述了历史背后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其中有许多人物、事件及细节是以往所有形式的媒介传播中从未披露过的。作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靠前部全景式展现中国民营经济成长的作品,书稿不仅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和可读性,也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本书是多卷本《资本主义史》的卷,对14世纪到17世纪初资本主义早期历史作了新探讨。 与在国内影响甚大的资本主义农业起源说不同,本书强调地缘、交往、市场和商业对资本主义起源和早期发展的重要作用。本书从形态学角度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形成途径作了结构剖析,指出了资本主义经济形态与封建经济形态在一定时期存在着交叉或存在共维现象。本书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兼有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特点,历史上个地区的资本主义时有衰落,而资本主义发展链条则具有连续性,在这个过程中资本主义发生着地理中心的转移。本书对经典政治经济学在阐释资本主义起源时表现出的重工抑商的理论倾向表示了不同意见。关于资本主义诸维,本书对资本主义观念的起源作了较全面的发生学考察,对马克斯 韦伯关于新教伦理催生资本主义之说是否全面提出质疑
《清代中国的税收制度(1644-1911)》是作者陈兆鲲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论文,是在E.R.A.塞利格曼等的指导下,按照西方财政学理论梳理清代财政制度的早的著作。原书初版于1914年。全书共五章,前两章主要说明当时中国的行政结构、区域规划、以及税收征收部门对收支的调整。后三章则分析了中国税收的三个主要税种,土地税、盐税和商品税。对于当时的欧美读者来说,本书的价值在于梳理了中国税收体系的事实,使西方人对非常具有迷惑性且毫无规则的厘金、盐税等税收机制有了大体了解。对于现代的学者而言,其价值不仅在于按照西方学术规则、应用西方财政学理论来分析税收制度问题,还在于它将西方财政学引入中国过程中的开创性以及对当时中外学术交流的反映。
中国近代科学技术与工业化经过了一个充满艰辛的历程。民国时期就是这一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本书主要由机械界与电工界前辈的口述资料与撰述资料组成。 上篇是王守泰等37位专家口述资源委员会中央机器厂、经济部中央工业试验所、清华大学机械系、中央大学机械系等机构的历史,以个案展现民国时期的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工程研究与教育状况。 下篇是恽震忆述他所亲历的电工技术活动.包括开拓电工事业、建设资源委员会中央电工器材厂及其他机构、引进美英电工技术与资金、规划电工技术与工业等,展示了电机、电力、无线电等技术与产业的创业景象。 这些史料反映了机电行业的技术、事件、人物、问题以及社会环境,涉及技术转移、技术的本土化等问题。 本书附录部分收录了庄前鼎、刘仙洲、顾毓瑔、顾毓瑗、恽震等撰写的四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