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影像记忆》是一部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献礼作品。 本书通过图片影像方式集中展现抗美援朝战争的主题图书,内容精心选编自新华社公开播发的新华社记者拍摄的珍贵历史照片或资料图片。全书把握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总基调,通过新华社独特、权威的历史资料图片百余张,加以精心编排整理,分为七个部分,展现了解放初期全国人民同仇敌忾保家卫国、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并取得全面胜利的历史场景。同时,本书还重点收录了志愿军英烈图谱、与战争相关的文艺作品、文物遗迹等图片,呈现对抗美援朝战争的铭记,阐释了鉴往知来的现实意义。
机器拥有生死决定权,意味着什么? 当 捕食者 无人机与谷歌汽车拥有同样的自主性,当一个能够捕获自己目标的武器遭受 黑客攻击 ,将会发生什么?这听起来像科幻小说,但是目前,可自主攻击目标的武器技术已经问世。 《无人军队:自主武器与未来战争》广泛研究了自主武器的诞生、禁止自主武器的争论以及相关的法律和道德问题。 这本书走在关于 改变战争游戏规则 辩论的前沿,涉及军事历史、全球政策和尖端科技等多个领域,强调我们必须利用技术使战争变得更加精确和人性化,同时不能放弃人类的判断。在做出生死攸关的决策时,没有什么能够替代人类。
本书挑战了古巴导弹危机的传统叙事,凭借白宫新解密录音、苏联克格勃档案,以及军方报告和大量当事人的回忆,沙希利·浦洛基教授扩展了旧有的叙事框架,纳入赫鲁晓夫、卡斯特罗等关键参与者的视角,勾画出这场危机的完整画面;深入关键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决策反复变化背后的惊心与焦灼; 透过普通官兵的眼睛,从下层视角观察危机的历史,在无数个不起眼的细节中,追问危机得以解除的真正原因。 相比于为避免战争所做的正确决定,出于误解和恐惧而犯下的无数荒诞、愚蠢的错误,才是值得 借鉴的教训。
近年,恐怖袭击事件频发,恐怖组织也呈现网络化、扁平化和碎片化趋势。全球反恐形势纷繁复杂,十分严峻。 了解恐怖运动如何被铲除的历史规律和经验,可以加速终结恐怖组织,减少不必要的恐惧与过度反应。因此,本书系统分析了历史上的恐怖活动和组织,归纳出六种终结模式: 一、斩首 群龙无首,混乱直至溃散; 二、谈判 组织被纳入合法政治进程; 三、成功 达成目标后,解体或停止暴力; 四、失败 自我挫败,陷分裂,失支持; 五、镇压 遭国家运用武力打压、粉碎; 六、转型 转变为犯罪、叛乱、战争等。 全书还涉及恐怖主义概念的四大特征,恐怖活动的三种战略行为体,恐怖主义达成战略目标的四个条件,恐怖组织内部瓦解的四类情形,恐怖组织失去民众支持的三个原因,恐怖组织的五大战略手段,等等。 通过大量案
实现太空威慑是美国太空安全战略的核心目标。在第二太空时代,美国将太空威慑作为国家威慑的重要组成部分,力求通过太空威慑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维护美国世界霸权的战略目标。美国的太空威慑战略也因此成为其宣示太空力量、应对外界挑战的关键政策,同时发挥着引领美国太空能力建设、明确美国太空作战时机的重要作用。本书以威慑理论为基础,广泛梳理分析美国的政策文本和相关实践,按照战略研究的基本框架,从理论框架,历史演变,战略环境,战略目标,战略方法,战略工具,战略的困境、特点和影响等方面对第二太空时代的美国太空威慑战略进行研究。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是目前学界的焦点性话题,但在基础理论的探析与阐释中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前沿性问题的研究则很少见。 因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前沿问题研究》以七章专题研究的方式较为深入地分析了基于网络人际互动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关系、过程,探究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与认同,研究了话语体系的建构,阐释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叙事表达方式,考量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实现问题。
苏德军队在斯大林格勒的激战是一场规模大较量,这场战役既是二战的转折点,也是这场战争的威力及破坏的象征。不过,尽管历史学家们对这场史诗般的战役投以诸多关注,但其中仍有误解和未解之谜 而戴维 格兰茨,现在将其逐一解开。 格兰茨*出的《斯大林格勒三部曲第一部》使用了过去被忽略的资料来源,阐述了东线这场标志性战役的开始阶段。他梳理了双方的每日官*记录(包括红军总参谋部、内务人民委员部、德国第6集团军和苏联第62集团军),撰写出一部具有前所未见的细节和*新诠释的著作。乔纳森 豪斯是一位专注于20世纪战争的作家,他以额外的文字和见解大大强化了格兰茨的描述。 希特勒开始的目标并非斯大林格勒,而是该城南面的高加索油田,因而将他的 南方 集团军群一分为二,一部夺取位于侧面的斯大林格勒,另一部占领油田。格兰茨揭
《抗战飞行日记》真实记录了抗日时期中国空军第四大队飞行员龚业悌在1937年和1938年每一天的空战、飞行、生活、休闲、养伤等事迹,详细记录了中国抗战初期空军纵横神州、转战南北,英勇打击日寇的壮烈历史,首次披露了作者亲历“8?14”上海大空战、“2?18”武汉大空战、“9?18”南京保卫战、“5?3”、“9?18”重庆大空战等的重要史实细节,被誉为中国空军壮烈抗战史的活化石。
21世纪初以来,国际安全环境发生复杂深刻变化,国际体系演变进程显著加快。一方面,国际战略格局由“一超独霸”加速向多极化方向演进,各种国际力量不断分化组合,大国关系进入全方位角力新阶段,围绕权力和利益再分配的斗争十分激烈;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通信瞬时化、交通便捷化,正在引发国际关系和国际体系的改变,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相互联系增多、依存度加大,并加速融合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利益交织的整体。国际安全主体显著增多,国际安全的内涵与外延大幅拓展。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互影响、相互诱发、互为因果,国际界限趋于模糊,国际安全问题越来越直接影响到政治与社会稳定,而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多地外溢到国际社会,产生各种连锁反应。可见,国际安全体系日益呈现出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
关于“辽宁号”的前世“瓦良格”号,坊间有着各种各样的传闻版本:一方面有些人异想天开,自描自画出中国与西方国家殊死“暗战”的景象;另一方面,外媒大肆鼓噪的“中国阴谋论”也甚嚣尘上。那么,到底“瓦良格”号是否是由国家操纵从乌克兰购买的呢? 真像外媒报道的那样,是徐增平的创律集买的吗? 究竟还有谁参与购买了瓦良格?他们购买“瓦良格”出于什么目的?买下“瓦良格”之后,又为何迟迟滞留于黑海?最后又是怎么拖回中国的? 华夏证券公司再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一度成为中国券商的龙头老大,业绩足以傲视群雄,为何突遭破产重组的命运,最终消失于中国证券市场? “瓦良格”号被乌克兰决定卖掉的同时,华夏证券在中国北京成立;“瓦良格”号在中国进入改装的同时,华夏证券却进入破产重组时期,“瓦良格”号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 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加之气候变化和一系列地缘政治冲突,各种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各国面临劳动力短缺、食品供应中断及交通运输成本上升等因素,粮食安全日趋严峻。 为了认清全球粮食危机产生的国际大背景,明晰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当前所面临的粮食安全形势,明确应对之策,本书紧扣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粮食安全的讲话精神,分“百年变局与疫情震荡交织下的世界粮食危机”“影响我国中长期粮食安全的新趋势与新问题”“内外统筹以我为主,走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以‘大食物观’构建更高层次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四个专辑,精选陈锡文、杜鹰、黄季焜、姜长云等重量级专家学者的相关研究文章,对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形成原因与风险防范、路径和对策等,以全球视野
本书提出了第六代战争非核和非接触的本质特点,起决定作用的是高精度突击武器、防御武器以及信息武器,战争的主要目的是摧毁敌方的经济设施,推翻敌方的政治制度,而不是像以往战争那样重在打击敌方有生力量。电子战信息打击将成为重要手段。由于进攻方将首先以高精度武器剥夺敌方核反击能力,客观上核武器作用将受到限制。本书体现了对新一轮军事革命发展规律的预测性超前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