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米歇尔 福柯于1982年5月31日至6月26日在多伦多大学维多利亚学院举行的第三届符号学和结构研究国际暑期研讨班上的五次演讲,以及由他主持的研讨班讲课。 自我坦白 是这一系列讲座的主题,也是福柯关于 现代西方主体谱系学 研究项目的一部分,他致力于阐明自我解释学的历史形成。在分析了古希腊 罗马时期的 苦行 修行 实践中所特有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关系的特殊类型,即主体必须与自己建立一种占有和主权的关系之后,福柯研究了基督教发展的前几个世纪中,在修道院团体里诞生出来的一种自我解释学,这种解释学被认为是主体对其自身内在性的探索和解读。至此,自我解释学在古代和基督教早期发生了一个明显的断裂,为了界定这种断裂,福柯引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区分,即两种形式的禁欲主义:一种面向真理,另一种面向实在。在演讲之余,
本书以教育何以关注个体成长的整全性为中心,以个体发展的整体性来超越当下教育的碎片化、以个体生命成长的渐进性与教育的阶段性来超越当下教育的无序化、以爱的生长与培育为灵魂来达成个体生命成长的自主性、以哲学教育的展开来促成个体人格的完整性生成,*终回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人类恒久的主题,由此廓清通往整全的教育路径。本书深入而系统地回应了当今教育问题,特别是以碎片化为中心、远离人的整全性发展这一现实难题,融哲学、教育学于一体,将理性思考与诗性表达相融合。全书充满了作者的敏锐哲思,同时大量征引经典著作,语言优美、行文流畅,是一部具有较高原创性的教育理论著作,可以为相关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