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深度解析古希腊哲学巨匠苏格拉底思想精髓的书,精心汇集了《申辩篇》《斐多篇》和《普罗塔戈拉篇》三部经典对话录。通过苏格拉底与不同人物的深刻对话,本书全面展现了其对正义、知识、美德、死亡以及真理的不懈探索与深刻洞见,引领读者感受智慧的启迪,思考生命的真谛。
在本书中,作者不仅对我国巴克莱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作了虽简明扼要也相当全面的概括,这表明本书是批判地考察和总结国内有关的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写的。但它又绝不是旁人的已有成果和总结,而是以自己的研究大大地丰富和提高了已有成果,使之上了一个新台阶。 更有意义的是,本书不仅考察总结了国内的已有成果,而且更加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国外一个时期以来特别是近的巴克莱哲学研究的状况,列举了许多著名的巴克莱研究专家和权威学者的名字和他们的代表作品,也扼要地介绍了他们的主要观点和突出成就,并对他们的得失作出了自己的评论。 本书在巴克莱研究乃至整个西方哲学研究方面之所以值得重视,更重要的还在于它对巴克莱哲学的本质或主要倾向,提出了很新颖的见解,对这方面的传统观点提出了挑战。 本书的成就也不仅在于对巴克
本书为 汉译作品中关于梅洛 - 庞蒂思想整体性、导论性研究填补空白之作,是对梅洛 - 庞蒂现象学的一次梳理。作者围绕梅洛 - 庞蒂思想的几大核心问题,结合哲学家在各个历史阶段所受德国现象学、精神分析、格式塔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神经病学、自然科学、语言学、社会学等方面的影响和启发,展示梅洛 - 庞蒂思想诞生的历史语境,以及他对当时不同哲学流派的批判与借鉴、对 中间之路 的辗转探索。 本书可作为哲学、美学、心理学、文学与艺术批评等专业人员研究梅洛 - 庞蒂思想的导读作品,也可成为国内人文学科爱好者了解法国现象学的入门读物。
《金刚经》是大乘 般若系的重要经典,自东晋时期鸠摩罗什译出以来,屡经重译,历代注疏研习者无数。在 ,该经可谓流传范围 广、传诵时间 长的经典之一,而且对 中国化的进程乃至中国传统文化都具有重大影响。丁福保的笺注,以鸠摩罗什译本为依据,遇有难解或他人误解之处,即以他种译本参酌,力求领悟经文确解。作者又在书中附录《笺经杂记》等资料,为笺注奠定了体例依据,并为读者了解《金刚经》的流传情况提供了重要素材。
《沉思录》,古罗马专享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所著,是一本写给自己的书,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它来自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己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冷静而达观的生活。这本书是斯多葛学派的一个里程碑。
本书是古罗马 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所著,是一本写给自己的书,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它来自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己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冷静而达观的生活。 这本书是斯多葛学派的一个里程碑。
本书中收入赫尔岑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中所写的四篇辉煌的哲学论文。赫尔岑在这几篇论文中,尖锐地嘲笑了当时莫斯科知识分子在科学上只满足于一知半解,而不肯刻苦钻研的华而不实的作风,极其精辟地论述了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种思潮在西欧产生、发展和衰落的过程,并且严厉地批判了当时俄国哲学界的脱离生活、脱离实际的恶习。他热烈地鼓吹哲学要同革命斗争联系起来,要为改造社会而服务。赫尔岑这几篇论文对于促进俄罗斯思想中唯物主义传统的巩固和发展,曾经起过重大的作用,因而博得了别林斯基极高的好评。
《海拉斯与斐洛诺斯对话三篇》是英国经验论代表人物贝克莱的代表作。在本书中,作者进一步发挥了他在《人类知识原理》一书中的基本观点,认为物质不是客观的,物质只是在被人感知的范围内存在,物质只是人的各种感官知觉的一些印象或观念的结合体。书中的海拉斯借指古代希腊哲学中唯物主义的主张者,而斐洛诺斯直译就是 爱努斯 。 努斯 即希腊语中的心灵灵魂,泛指感觉、思想、意志等精神活动。作者在本书中所要维护和阐发的,就是作者以 怒斯 统摄存在的著名哲学主张:存在就是感知与被感知。本书以对话体阐发该原理,整个作品显得活泼流畅,因此比其《人类知识原理》一书更具有可读性,观念的阐发也更加完整和逻辑一贯。
本书是克里斯蒂娃继《中国妇女》之后又一关于女性主义的专著,全书以女性问题为中心,将作者自 1975 年至 2006 年间发表的 25 篇散论和发言稿,其中有些文章从未发表。全书共分为三大部分,分别名为:“日复一日”、“肉体与精神”和“一个(众)女人(们)”。 作者运用符号学、精神分析学和人类学等各种论述途径和理论角度,横跨整个法国的启蒙时期、大革命时代和当代社会,既追叙了历史上的斯塔尔夫人、德雷卡米耶夫人和夏绿蒂柯黛等伟大女性的瑰丽风采,更着重于就当代女性的时尚文化和社会问题进行解剖,主张“女性效应”和“母性功能”的积极意义,提倡女人的个体独特性和创造性。
弗里德里希·尼采是德国近代大诗人、大哲学家。《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尼采借查拉图斯特拉之名宣讲自己的哲学思想,是尼采里程碑式的作品,几乎包括了尼采的全部思想。全书用散文诗体写成,以振聋发聩的奇异灼见和横空出世的警世智慧宣讲“超人哲学”和“权力意志”,横扫了基督教所造成的精神奴性,谱写了一曲自由主义的人性之歌。本书并不像说教那样枯燥乏味,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在世界哲学史和诗歌目前均占有独特的不朽的地位。
托兰德是18世纪英国著名的自由思想家和唯物主义哲学家。《给塞伦娜的信》是托兰德在18世纪初年在欧陆国家旅游和寓居期间写作的,1704年伦敦出版。书名中的 塞伦娜 是假托的名字,但实有其人,即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的妻子苏菲 夏洛蒂王后。托兰德以书信的形式将其与夏洛蒂讨论过的几个宗教神学和哲学问题写成三篇文章,并与写给他人的两篇哲学通信结集出版,总题书名为:《给塞伦娜的信》。
《斐多》描绘苏格拉底受死当日与其门徒就生死、灵魂、智慧、快乐等问题进行讨论。其对西方文化影响之深远,几乎没有另一本著作可以相比。 杨绛先生的译文清新可读、充分还原了苏格拉底与其门徒平易家常的对话风格,为中文世界贡献了一部文学价值与哲学价值并重的经典作品。 《斐多》由柏拉图编著,杨绛编译。
既然上帝存在,为什么人还会遭遇痛苦?无论你持有什么样的人性哲学,当你经受痛苦时,你的人生哲学必将经受考验。C.S.路易斯用饱含同情的笔触和丰富的洞见来论述这个谜题。这是一部真正的杰作,充满了希望、智慧和对人性的真实认识。 C.S.路易斯在《痛苦的奥秘(精)》中,谈及有关痛苦的知性方面的问题,阐明了痛苦的与生俱来,面对此需要坚韧不拔的毅力、耐心和神的关爱。
《斐多》描绘苏格拉底受死当日与其门徒就生死、灵魂、智慧、快乐等问题进行讨论。其对西方文化影响之深远,几乎没有另一本著作可以相比。杨绛先生的译文清新可读、充分还原了苏格拉底与其门徒平易家常的对话风格,为中文世界贡献了一部文学价值与哲学价值并重的经典作品。
《论心灵之安宁》是斯多葛派哲学家塞涅卡的书信集,信的内容涵盖了塞涅卡对哲学、美德、死亡、学习、恐惧、享乐、财富等诸多生活议题的看法。 全书精选12篇书信,分为两部分。 部分含8篇书信——《论生命之短暂》《论心灵之安宁》《论幸福生活》《论无端的恐惧》《论恩惠》《支持简单生活的一些论点》《论提前计划徒劳无益》《论通过理性达到的真正之善》,塞涅卡探讨了作为普通人,该怎样安排自己的时间、用何种态度与身边人来往、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第二部分含4篇书信——《论肉体与心灵》《论选择老师》《论醉酒》《论自然是我们 的供养者》,这称得上是”塞涅卡生活指南”,它讨论了注重生活中的种种细节,正是这些细枝末节的小事,组成了我们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