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金华宗旨》一书,是道家修炼养生的宝典,也是道教仙人吕洞宾长生不老之道的秘笈。道教内丹修炼的一部奇书,不仅阐述了金丹道养生的原理,而且还介绍了金丹道养生的方法。 太乙 是至高无上的称谓,即指 太乙真炁 。古人云 太乙含真,天一生水 ,人得一则生,失一则死;人无炁则死,鱼离水则亡。 金华 就是 金花 金光 金花之中隐藏着光,这个光就是先天太乙真炁,是修炼金丹大道达到的*境界的验证、 宗旨 这里指修炼的主要目的和根本原则。
《道家真气》作者湛若水在有两千余年传承的梅花门中修炼了三十余年,在思索师门心法中所蕴含的道理的同时,也在找寻气功与现代科学的相通之处。 《道家真气》即以道家炼气法门为纲目阐述气功原理,在气的种类、炼化、功用及修炼方法等方面,试图为道家真气建立初步的架构,并描绘出 人体能量学 的蓝图。书中从基础的入手功法谈起,着重阐述了炼气与健康之间的关系,让人们明白功法原理,从而能正确地运用养生术。
《西游记》的作者丘处机,宋元时期的一位文化去人。他是思想家、文学家、养生家、医学家、宗教家、是一个全方面的通才,他的*重要的主张是儒释道三家合一。他在74岁的时候不远几万里,去蒙古权成吉思汗戒杀爱民。他的随从,根据他西游的经历,写了一个叫《长春真人西游记》的书。所以《西游记》这本书不是一个普通人写的,他是一个成道的真人写的。这个书和一个普通的才子学人写的书是不一样的,普通人写的书词藻华丽,但义理浮现。真人写的书,语言简单,而天机奥秘就在他朴素、通俗的故事里,成道心法就隐藏在字里行间。丘处机主张儒、释、道三家合一,在《西游记》里非常突出的体现了他的这个思想。
《〈庄子〉内七篇析义》是张文江先生关于《庄子》内七篇(《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的解析与试读。庄学集先秦学术之大成,以后又与传入的印度佛学印证,促进了中国佛教尤其是禅宗的形成。庄学已渗入中华民族的思想和语言(如 庖丁解牛 游刃有余 踌躇满志 之类),深深影响了知识人的文化性格。今天解析庄书,不仅试图上通中国的古今学术,而且和世界上其他思想流派,也有可以相互比较之处。作者将庄子思想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阐发深入浅出,见解深刻独到,值得加以留意。本书是《〈庄子〉内七篇析义》的增订本,除对原作的修订外,另增补新作两篇,以修正和丰富原书的不足。
唐代 禅僧 的言行录,书中以简明直接的方式,阐述了 佛法 的奥秘,堪称佛教中的语录之冠。《临济录》是中国禅宗重要的文献之一,是记载禅宗临济义玄简历和禅话的集录,本书中禅宗语录包含有大量禅师间以及禅师与门人弟子间的对话,而这种对话很多都是以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临济义玄作为佛教禅宗主体两大法系之一南岳法系的子系临济宗的创始人,其语录意境玄妙,寓意深刻,尤其是禅宗语录问答系统讲究"机锋"与"顿悟",许多疑问句答句往往"答非所问",以"顿悟","说即不中","应机勘辩"为阐述哲理的主要方式,因而这种问答系统具有很高的语料价值,言简意赅,笔调生动。古往今来,《临济录》都是作为临济宗禅僧的精神支柱而传承发展着,本书是研究《临济录》的专著,也是认识、了解临济宗的必要读物。
《祖风犹龙黄老高古道韵》是道教的理性层面,从人文始祖黄帝的《黄帝四经》、华夏道祖老子的《道德经》分析入手,对比中华文明与西方古代哲学思想,主要阐明中国道史的黄老学说及其学派背景,分析老子选择楼观台、黄帝选择鼎湖宫的历史契机。“犹龙”是《史记》记述的孔子对老子的感叹。
《重阳登高·全真普世道情》是道教之全真派,对社会现实政治层面的影响,主要表达王重阳在民族危机的关键时刻,在宋金之际重演了一个宗教创始人对国族命脉的把握,那就是普世性的宗教信理,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全真七子”以治愈人间疾苦为己任的普世道情,从王重阳的“以身殉道”到王玉阳的“金诏五番”,再到丘处机与成吉思汗的“雪山论道”“一言止杀”,全真教在拯救生灵、挽救民族危亡的重大历史关头立下了奇功。 整套丛书由点及面,一气呵成,层层推进,逻辑严密,叙述形象生动,以大量的文献资料与历史事实为依据,阐证了鲁迅先生90多年前在《致许寿裳》的书信中指出的“中国根柢全在道教”以及郭沫若先生在《稷下黄老派的批判》中提出的“道家思想直可以说垄断了两千年的中国学术界”的论断。书中不仅有对道教思想文化的梳理和阐
《风追盛唐钟吕八仙道光》是道教的民间文化层面,着重阐明中国脍炙人口的钟吕八仙其实来自于和盛唐平行对应的心灵高度,是盛唐文明的一种祭奠和救恩现象,介绍了吕洞宾“化腐朽为神奇”的传奇人生,其剑仙、酒仙和《钟吕传道集》《灵宝毕法》表现出的诗仙形象验证了盛世唐朝的根柢在道教;
《真诰》,包括《运题象》、《甄命授》、《协昌期》、《稽神枢》、《阐幽微》、《握真辅》、《翼真检》七篇,内容涉及四个方面:一是较多记载了传道之事;二是较常谈到修道养生之术,包括数种存思法以及服食丹药的方法;三是较详尽地描述了 之地的来历、地理位置、众神仙迹等;四是介绍了上清经的传授历程。《真诰》是中国古代道教 重要的经典之一,也是保存至今的东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社会文化史料之一,在中国 史、文化 占有独特地位。此次点校,以明代《正统道藏》本为底本,以明万历三十二年俞安期重校本、南京图书馆藏明嘉靖二年韦兴刻本、日本京都大学“六朝 研究课题共同研究班”《真诰校注》为校本,并参校《无上秘要》等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一系列重要道书整理而成。
本书是日本学者、中国思想史研究大家浅野裕一的代表作,选取道家思想中有力的一派即黄老道作为对象,考察其思想特色及形成和发展的轨迹。所谓黄老,在人物上是指黄帝和老 子,在书籍上则是黄帝书和《老子》的合称。黄老道在汉初风靡一时,占据汉帝国中心思想的位置,是中国思想史发展的重要一环。作者对相关材料竭泽而渔,娴熟地运用传世典籍与 马王堆出土帛书等出土文献资料,对于道家思想的起源与演变进行了富有创造性的探索;同时,对于中国历史进程中秦汉帝国的性质差异以及汉武帝时期政治思想的转变,从思想史的 角度作出了精彩的阐释。
这本由江峰*的《中国历代张天师评传(卷5)》 既突出此期与张天师相关的重要人物、重要事件的评 述,又从总体上对于此期各代张天师及其教众群体予 以一般性的观照。既有对他们嗣教实践中出现的某些 现象、问题相对集中的讨论,又增加教派洞天胜境、 建筑艺术、斋醮科仪、神道仙话、劝善戒恶、符咒易 卜、风水节庆等诸多具象符号一般性的诠释与描绘, 从而使得此期张天师及其正一道能以一种*为丰满、 实在、清晰、具体的历史形态进入到当代人的文化视 野之中。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不仅在历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深深地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本书介绍了道教修行的作用,道教修行应了解的基本理论,道教修行与神仙信仰,道教修行的环境与条件,道教修行的主要方法等,希望本书对信道之人的修行有所帮助!
罗安宪著,人民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28万字。 道家是对中国文化以至世界文化产生过并仍然产生着重要影响的学术派别。心性问题亦是中国哲学之一主要问题。海内外研究儒家心性论者甚众,成绩斐然。佛教心性问题亦有不少论作。对道家心性问题,学术界存有异议,有人根本否认道家有心性论,有人虽对道家心性问题有所论及,但失之表面,亦很不系统。本书次对道家心性问题做出了系统全面的研究,认为道家有很系统的心性论,道家心性论是与儒家、佛教心性论迥然相异的中国心性论的第三种形态。 全书除导言与结语外,共分为八章。分别为道论、性论、心论、情论、人论、命论、生死论、修养论。 (1)道家之一切理论无不是围绕道而展开的。道既是生物之原,亦是成物之本,亦是天地万物之本性,亦是人安身立命之根据,亦是君王治国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