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惑》,是铃木大拙的代表作之一。在本书中,铃木大拙从佛教的源流、禅门公案等着眼,使读者领悟:禅自生活中来,它不是神秘主义,也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相反,它是最实在、最贴近生活和人的生命体验。了解禅,是为了解决每个人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解决偏离自己的内心带来的痛苦,化解最深层的心理困境,理解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
《西藏的寺与僧(1940年代)》作者柳陞祺于西藏和平解放前在拉萨调查与搜集资料后所作,反映了当时西藏宗教的真实面貌,系对1940年代藏传佛教寺院与僧侣情况的较早、较全面的系统记述。
《金刚经》是中国佛教最重要的佛教经典之一,因其义理深致,行文简约,流传极广。明成祖永乐皇帝所作《金刚经集注》收集旧注七十余家,从各个方面解释阐发了禅宗等佛教派别的思想,为注本中较完备者。此次影印出版以明代永乐年间内府刻本为底本。
蓝天释译的《佛遗教三经》包含《四十二章经》《八大人觉经》《佛遗教经》三部佛经。《四十二章经》是古代中国译出的部佛教经典;《八大人觉经》言简意赅,讲述了佛门弟子所应具备的八种佛法智慧;《佛遗教经》是佛陀最后的说法,作为佛陀最后的教诲,历来备受推崇。
《大宋僧史略》,三卷,北宋赞宁撰,主要记载了佛教事物以及典章制度的起源和沿革。卷上叙论佛陀诞生之年代,佛教之东传,伽蓝之创造,译经、译论、译律、出家、受戒、忏悔、经论讲义之沿革,僧讲,都讲,以及禅法传入我国之经过等。卷中主要叙述教团制度,如僧正、僧统等之沿革,为研究我国佛教史之珍贵资料。卷下叙论紫衣、大师号,戒坛、宗教结社之历史,斋会、结社之起源,以及度僧之方法。本次整理,以《大正藏》本为底本,校之以日本延宝八年(1681)浅野久兵卫重印本、明治十六年(1883)福田大教正校正本、金陵刻经处本等。底本中的明显讹误,直接作相应校改,在校注中予以说明。底本中疑为讹误者,不径改,但在校注中予以说明。本书所引诸经,只有经名,在校注的过程中,凡能考见出处者,注明经文名称、卷数,文字差异较大者,
勾陈上帝周青获邀前赴如来法华大会.法华大会上却掀起纷争,是乃无论佛道,有前缘亦有孽缘,有缘自有了结之时。历经千百世轮回,周青终于得与自己女儿相遇;太古遗宝重出江湖,引动佛道四方蠢蠢欲念,争执再起,亦自有有缘人得之。魔头轩辕再度出山,众魔惟其马首是瞻,腥风血雨山雨欲来。为避天劫,得渡无量量劫,佛也染红尘,起杀心;两相争斗,佛道谁又能占得先机?法华大会,梵音里,各方谈法;娑婆净土,乱斗中,了结因果。因缘渡人,消除业力,前世种因结后世诸般果。佛、道、魔等修真各界,围绕因缘业力各自劫数,继续纷扰不断的争斗,渐成柳暗花明之势……
周青轰杀了金乌分身,获取大巫精气,修为进展迅速。又借助玉帝开通的星力,开始炼制周天星斗大阵。与大圣一番交谈,周青方明白须斩得三尸,修成化身,才能证混元道果。在与冥河教祖的两次争斗危机中,帝江、共工、祝融化身纷纷化出,周青个人修为再次提升。冥河教祖已经醒来、如来提前降生,苍莽山斗剑即将来临,周青加紧炼制周天星斗大阵,派出化身四处活动……天下大变初显端倪,各方势力蠢蠢欲动,谁将逐鹿天下?
《南闽梦影》立足李叔同出家前后所做的文章,收录他在音乐、雕塑等方面的艺术心得、与友往来书信以及出家后奔波于各寺间所做的演讲、讲辞,几乎涵盖了他一生的思想变化历程。书中大师“直把杜陵呼小友”的挥洒自如与出家后“誓度众生成佛果”的普济胸怀,让他的文章各有千秋,数分秋色。
《中国佛教文化》在总结中国佛教文化体系的结构、元素、内外联系、演变根源和内在特质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佛教文化诸多元素的丰富内涵,如对佛教缘起、平等、慈悲理念,人生理想理论,伦理思想,心性学说,生态哲学等多有论述。《中国佛教文化》还初步探究了中国华严宗佛教哲学理论架构和范畴体系,此外还强调中国佛学思想精华对当代世界文明建设的现代意义。
中观,藏文叫“撒瓦喜饶”,意思是根本智慧。哲学的“哲”就是智慧之意,哲学就是智慧之学。“般若”,也是智慧的意思,但它不是一般的智慧,而是佛陀的智慧。应成不是先陈述自己的观点,而是以破斥、反驳的方式来作分析。比如一个人要往邪路上走,往危险的道路上走,你告诉他说那条道路很危险,他可能不会听。那好,你走吧,我就带你走到这条绝路上去,把你带到悬崖绝壁上,这时你还怎么往下走?认识到自己确实是走错了,自己也就因此觉悟了,就愿意返回了。 有和无、常和无常都是二元对立,是其反面存在的相对存在,二元对立消失,这就是中观。沏尔巴斯基把中观论称作“相对论哲学”,中观讲的就是相对论,最主要的因缘是相对因缘,而不是一般的因缘。 一切烦恼的温床是我执和法执,所以破我执和法执是中观里的重点,核心是
《大圆满前行释修宝典》分为上篇“与轮回分道扬镳”,共七章,章开始实修前的准备工作,第二章机会:认出暇满难得,第三章无常:深思世事不确定,第四章业力:思维因果不虚,第五章痛苦:思维轮回诸苦,第六章选择:思维解脱的利益,第七章依止上师的窍诀;下篇“与众生共至菩提”,共五章,章究竟的护佑——皈依,第二章如意宝藏——发菩提心,第三章净障之王——念修金刚萨埵,第四章(之一)无量福德之源——供曼扎,第四章(之二)斩断四魔——修古萨里积聚资粮,第五章显现自心佛性的捷径——上师瑜伽。
本书以巴利三藏经典、注疏以及流传于佛教国家,特别是以斯里兰卡的传统为基础,又是一位佛教僧人的微薄努力。 本书的部分叙述了佛陀的一生,第二部分阐述了巴利语系佛教。 本书是由斯里兰卡的上座部佛学大师那烂陀长老所著。长老在斯里兰卡家喻户晓,以其广博的佛学知识和高深的佛法修证而闻名于上座部佛教国家。 本书共分四十四章。以原始经典为基础,真实地介绍了佛陀的一生、结合现代科学和哲学,精辟地论述了上座部佛教的特色,系统地讲解了因果业报、六道轮回、涅盘及菩萨思想,使人耳目一新,其中更有作者自己修证后的真知灼见,是南传上座部佛教学者的书。
《碧岩录》在中国佛教史上有“祥门书”之称。 许多参祥者由此书进入悟道之门,也有很多参禅者因此书而落入狂禅,故历耒视若珍宝者有之,付诸一炬者有之。 国悟克勤的大弟子大慧宗果禅师,因顾虚以后的学人不明根本,专尚语言,于是将《碧岩录》的木刻版尽数统毁,以救其弊。此后本书一直在禅林中秘密传写,不见天日。经过一百多年以后,于元代仁宗年间才刻板重印。在中国佛教禅宗史上,《碧岩蒙》是一部有着深远影响的著作。
《静心:弘一法师的人生幸福课》简介:生命起始之时,最初的那颗心除了清净透明什么都没有,可是在红尘俗世中混得久了,这颗心好像什么都沾染上了。在不断地求索与挣扎中,有时候心会越锁越紧,越来越浮躁迷乱找不到方向。《静心:弘一法师的人生幸福课》的文字中渗透着弘一法师的风骨和智慧,给浮躁的人们一份安宁,告诉人们一切顺其自然,便能宁静致远。它让人们在风云变幻中宠辱不惊;在岁月流逝中心清如水;让人们领悟到什么是真正的大彻大悟、禅定心安。让我们跟随大师的指引,一路找到灵魂的栖息之地,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
李叔同在俗世为艺术家,在佛为高僧。其一生心得弥足珍贵。大师晚年整理、修订了大量的佛学要义,旨在弘扬佛法,让更多世人觉悟。本书精选了其修订后的佛学著述近三十篇。而为了更全面地展现大师的艺术成就,除说法外,编者还收录了处世格言、演讲稿、诗词、散文、信件等作品。大师俗世爱徒、挚友,都曾为大师提笔,本书也一并收录。往昔岁月,弹指一挥间,希望大师的佛语禅心,能让奔波、劳碌的世人多一点启发,多一点对生活的感悟、回味。
李叔同在俗世为艺术家,在佛为高僧。其一生心得弥足珍贵。大师晚年整理、修订了大量的佛学要义,旨在弘扬佛法,让更多世人觉悟。本书精选了其修订后的佛学著述近三十篇。而为了更全面地展现大师的艺术成就,除说法外,编者还收录了处世格言、演讲稿、诗词、散文、信件等作品。大师俗世爱徒、挚友,都曾为大师提笔,本书也一并收录。往昔岁月,弹指一挥间,希望大师的佛语禅心,能让奔波、劳碌的世人多一点启发,多一点对生活的感悟、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