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浩瀚无边,烟云如海,难以理解,由是佛学随之难知难解;举凡佛学之研究,不得外于实证,否则一切研究必如飘萍无根,终究只能戏论而无真实义可得。是故若欲确实深入佛学者,唯有依止于实证者所造之论著,方能得其义而广其理,依之研究及传授者,方得契佛法之主旨,免于戏论之言。《佛法概论:三乘菩提概说》始从粗浅之二乘菩提,末至胜妙深密之佛菩提,希皆一一举述。令人藉此浅深次第渐渐熏习,终至能将佛法之成佛之道了然于心。《佛法概论:三乘菩提概说》由方竹平编写。
佛与医之间,有着莫在的因缘。 人世间如生老病死苦等,凡引起医家研究关注的内容,大部分也为佛教所关注。正是这生老病死,才有佛教的创立。佛教的主要目的就是为解除人生的病苦。 本书既是佛家医疗保健的常识性读物,又是佛家治病修学的密典,也可视为一本佛学初机的入门手册。患者应以病患为逆增上缘,正好籍病修道,藉病悟道。 无明,一切病痛疾苦、生死烦恼之源。依佛理修持,破除无明,诸病可治。
全书从世界的现状、佛教的理论、信仰的力量以及如何修佛等方面进行论述,以生动鲜活的语言,揭示了社会存在的诸多问题,阐释了佛法具有的诸多功能以及佛教在心灵励志方面所发挥的独特作用。追述了佛教的历史,介绍了佛教的门派,详释了佛教的基本教义教理,并从佛教徒的角度谈及了自己对于当今诸多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部兼具知识性与可读性的佛学读物。
98岁高龄的学界泰斗季羡林先生,接触到印度佛教研究,已经有半仓多世纪的历史了。本书汇集了先生关于佛教研究的诸多思论,内容涉及佛教的起源、佛教的教义、佛教创始人的生平及佛教兴起、传播所带来的文化历史发展等。先生的研究,始于语言工作者对语言现象的解读,终于对佛教的评价,以及对佛教在中国历史上和文化史、哲学史上所起作用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即研究佛教的意义在于可以清楚地了解印度文化,从而清楚地了解我们自己的哲学史、思想史和文化史的家底。
自从1991年在美国次出版以来,二十多年的时间,本书已成为全世界佛学爱好者的书和入门书。 一行禅师沉稳迷人地讲述了佛陀释迦牟尼从出生、成长、出家、修行、得道、弘法,直至灭寂的完整一生。 世人似乎是从本书中次发现,佛陀从来不是神,而是一个人。他没有任何神通,和我们一样会困惑和痛苦,他也有家人,有妻子和儿子,只是他离开了他们,独自走上了修行成佛,拯救众生的道路。 书中的佛陀不仅、慈悲,而且真实可爱;你看到的正是2500年前的佛陀本人,看到他和大家一起坐在地上吃饭,他吃饭的威仪令人着迷,他吃完饭,和别人一样自己收拾好餐具,放好,一举一动间,散发着佛法的灵性光芒。 娓娓道来的佛陀生平故事,融汇着佛法的精深奥妙;无论你有没有佛学根基,阅读本书,都是一次充满喜乐和感动,受益匪浅的修行。
本书为英汉双语读物,主要介绍了释迦牟尼佛的一生及其十大弟子(舍利弗尊者、目犍连尊者、阿那律尊者、阿难陀尊者、罗喉罗尊者、摩诃迦叶尊者、迦旃延尊者、富楼那尊者、优波离尊者和须菩提尊者)的生平事迹。相信本书对佛学爱好者有的帮助。
阿姜查不断地重复强调:修行的道场就是我们的身心,在我们的六根里,在我们接触外境中去观照。我们必须在眼、耳、鼻、舌、身接触外境的当下,去仔细觉察,心如何被这些外境对象引发出不同的反应,而这些反应又如何构成我们一连串的行为,以及一连串的喜恶分别的制约反应。 阿姜查以非常浅显活泼的比喻,让我们知道如何在这个修行道场里用功,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内心的光明、清静与喜悦。他的方法归纳起来,就是戒、定、慧三学。这三个步骤好像是一个连续、互相关联的过程。把观察我们自己的内心作为起始和核心,阿姜查指导我们如何、放下和不执著。
《金刚经》全文五千一百六十四字,梁武帝的昭明太子将之分为三十二品。全经以佛回答须菩提尊者的提问展开。须菩提是佛的十大弟子之一,被尊为“解空”。此经以一实相之理为体,以无住为宗,以断疑为用,以大乘为教相。主要的思想,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本书以巴利三藏经典、注疏以及流传于佛教国家,特别是以斯里兰卡的传统为基础,又是一位佛教僧人的微薄努力。 本书的部分叙述了佛陀的一生,第二部分阐述了巴利语系佛教。 本书是由斯里兰卡的上座部佛学大师那烂陀长老所著。长老在斯里兰卡家喻户晓,以其广博的佛学知识和高深的佛法修证而闻名于上座部佛教国家。 本书共分四十四章。以原始经典为基础,真实地介绍了佛陀的一生、结合现代科学和哲学,精辟地论述了上座部佛教的特色,系统地讲解了因果业报、六道轮回、涅盘及菩萨思想,使人耳目一新,其中更有作者自己修证后的真知灼见,是南传上座部佛教学者的书。
证严是台湾僧人和社会慈善家,他于1966年创办了佛教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四十多年来,证严与其弟子,奉行一日不做、一日不食、自立清修的生活,并以出世的精神,积极投入入世的社会救助工作。 本书包括春夏秋冬四卷,从中,我们可来领悟到证严的人生哲学。 “净化人心”是证严一生的宏愿,其思想与著作,对世人有着深刻的影响,的“人生系列”丛书自1989年在台湾出版以来,以深入浅出的智慧话语,解除了无数烦恼心灵的苦痛与焦躁,深受读者的喜爱。为此,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套书的中文简体字本,希望有助于大陆读者了解和研究证严及其思想。
自南朝宋末菩提达摩由天竺来华传授禅法起,经历几个世纪的发展,禅宗形成为中国佛教的一个重要宗派。本书对达摩禅及其传承、达摩禅的开展、慧能与禅宗、坛经之成立及其展与“众流归于曹溪”的历史,也即印度禅演化为中华禅的历史做了系统的考察,对其间重要禅者的事迹与传承、禅法的方便施化与演变做了细致的梳理。
《永嘉禅讲座(初级)》,包括《止观入门——天台教观略讲》和《禅修要义——〈永嘉禅宗集〉选读》两编,主要内容有永嘉禅概论、初级修学四禅八定的方法和相关禅定境界,以及《禅宗集》中对于初学行人在实修方面的具体指导。
《时光文库(100):佛养心道养性·用佛的境界道的胸怀点释人生》精选多个融合儒释道思想精华的经典故事及公案,在解析诸家思想内涵同时,结合现实人生的种种境遇,使得高深莫测、晦涩难懂的传统思想如同娓娓道来的家常话语,让人有所思、有所悟,找到解决生活难题的办法。
少林寺方丈释永信亲自执笔,首度向公众讲述自己与少林的深厚缘分。解读对当下少林寺及佛教生存环境的思考与探索,描绘他心中的少林。 全彩印刷,近300幅珍贵图片,从另一个侧面理解少林文化,感知几代少林僧人为了传承少林文化所做的不懈努力。找寻出释永信的心路历程,对释永信及少林寺的所作所为有深入的了解。 少林寺始建于北魏,迄今已1500多年,既是佛教重庙、禅宗祖庭,又是武学圣地;如今,少林寺更是走出国门,名播海外,“少林功夫”已经成为中华武术乃至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 但是,近些年来,一些媒体的断章取义、坊间的各种传闻使得少林寺处在舆论漩涡之中,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更是饱受争议。 为了解开公众心中的疑惑,告诉大家一个真实的少林寺,上海故事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策划并出版了《我心中的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