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若一条灵性大河,几千年来,越流越深远,愈涌愈壮丽,为许多人提供了灵性的智慧和人生的方向。但的解读却非易事,需要反复阅读和前辈牧者释经著作的帮助启发,方能系统地了解和轻松地应用。而目前中国的基督教世界解经类著作多以引进为主,本土化原创性的著述少之又少,有分量、有影响的就更是屈指可数;表面看来,大凡研经释义之书都给人枯燥无味、晦涩难懂之嫌,而《十步释经法》却是华文世界不可多得、举重若轻的研读之作,不仅形式亲切活泼、内容简约易懂,为教牧人员及神学生研经释学的教科书,亦是普通信徒和有志于研究的学界之士的“空前”良好的参考书。读来令人赏心悦目,是处境化释经学的佳作。 本书学术和思想价值极高,对灵性的滋养价值亦不容小觑。
反智主义倾向不仅存在于美国福音派基督徒中,更茁壮生长于长久浸泡在反智文化的中国社会的基督徒群体中。本书的作者约翰?派博正是针对教会里的这一反智现象,鼓励基督徒成为爱思考的基督徒,也就是鼓励基督徒养成阅读习惯。借着与爱德华兹的对话,派博指出“我们必须用我们的头脑,也必须知道,用我们的头脑也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在宣讲、解释、确认和理解福音时,运用我们的理性。 作为学者的派博还进一步深挖出了反智主义背后的毒根:相对主义。他通过对历史中多次反智主义的表现,如实用主义、主观主义等等的论述,把这本书带向了思想性的高潮,使人认识到思考应该成为一项必须持续下去的、追求至善的行动。
《基督教中国化研究丛书:文化处境》的关系从其历史发展沿革来看乃是两种文化体系相遇和对话的关系,当然也是两种强势文化彼此接触和对比的关系。从历史到现今,基督教文化与中国文化都被认为是不同的传统或传承,而且二者各有代表、各具特色,似乎尚没有真正走到一起,更谈不上有任何重要、关键性的叠合或结合。在中国人的眼中,基督教好像与西方世界有着密切关联,基督教文化也往往会被视为西方文化、至少是代表着西方文化。而中西交往有着悠久的历史,虽有对话、更多冲突,双方在社会政治层面的复杂经历和双边关系上的起落反复,亦使不少中国人在认识基督教时产生了隔阂,形成了距离,相互在了解上也交织着许多误解,留下了种种敏感话题。因此,基督教的东传、其与中国文化的“相遇”一直是冲突不少、矛盾不断,人们将之描述为二者
《美国传教士与晚清中国现代化》作者在图书馆中拂尘披览了许多近代中华美国传教士的中西文论著,在资料收集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他着力勾勒了美国传教士在华活动的主要方面,并结合他们传布“福音”的言行,提出了既有见地,又恰如其分的看法,评骘珠玑,散落全书。 美国传教士在华活动是早期中美文化交流中最为显著的渠道,因此《美国传教士与晚清中国现代化》作者所申论的内容,是当今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引人注目的热门话题之一。近年举行过多次关于美国在华教会学校的研讨会。美国教会组织也曾差人来华搜集有关教会学校的文字或口述资料。与此同时,中国和美国学者也写出了若干关于美国传教会在华文教活动的专著。更有意思的是,近年有些留学美国的学生回国收集老一代留学生的经历。当然他们所收资料和访问的资料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