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公元一世纪末至二世纪中叶一批基督教领袖或思想家的作品。这些著作见证着使徒教会时期的传统教导,并且为后世教会广泛接纳。同时这些文献对于研究初期教会的思想发展,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其内容包括初代教会信徒生活、教会组织、使徒统绪传承、礼仪、基督教与犹太教的关系、基督教与教外人士的关系,以及有关耶稣言训的口头传统,等等。
本书根据圣经《创世记》和《民数记》中的记载,重述了摩西的生平,并从这些故事中阐发深刻的属灵意义,揭示美德的生活是以神的无限善性为基础的一个永恒进程的主题。作者综合了早期希腊传统与犹太传统,认为圣经的终极目的不是历史教导,而是帮助人的灵魂飞升向上帝。他把灵性的上升分成三个阶段,每个阶段以耶和华对摩西的显现为象征:首先是在光中的显现,其次是在云中的显现,再次是在黑暗中的显现。第一个阶段让人认识到上帝是唯一自存的实在,第二个阶段认人体会到上帝是无形、无法完全领会的,而第三个阶段则让人意识到,对上帝的追寻是无穷尽的。本书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大量使用寓意解经,阅读此书可以使我们对亚历山大学派的寓意解经传统有更为直观的认识。
欧内斯特 勒南是19世纪法国著名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宗教学家。22岁时因信仰危机而背弃天主教,政治上和信仰上倾向自由主义,宗教上倾向怀疑论。《耶稣传》已经出版,风靡欧洲,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批判风暴。在本书中,读者可以看到一个在许多方面与福音书记载迥异的故事。
《我的重生》是以马内利修女的自传作品,是她早动笔、晚完成的一本书,因此也是她对于自己一生的全面回忆。书中记录了她从孩提时代到生命的后的思想和行动。以马内利修女有虔诚的信仰,但她同样有开放的思想,尊重哲学、科学,认同其他宗教的存在。在她的执教生涯中,她引导许多女性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意义。她在埃及贫民窟中与拾荒者为伴,帮助那些贫苦人,在她的奔走号召下,贫民窟中建起了学校,流离失所的孩子有了家。回法国后,她募集捐款、做公益项目,仍致力于改善贫穷地区的生活。爱,是她所信仰的,也是她对世界的表达。
本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宗教史家恩斯特 特洛尔奇的代表作,是完整且深入地理解特洛尔奇思想的最佳导引性文本。在本书中,他从思想史的角度,系统地阐释了基督教学说传统及其内在的规范性意义,进而深刻地探讨了个体的心性伦理、历史主义的相对性与信仰的绝对性、社会的价值基础等现代性核心问题。 本书共六章,第一章直接提出本书的基本问题,即现代历史学改变了欧洲传统神学确立社会统一价值基础的方式,神学需要向现代性开放,应当转向宗教史学,那么它如何确立新的标准意识;第二章考察了现代历史哲学的典范,即以施莱尔马赫与黑格尔为代表的演化论的历史哲学;第三章指明现代历史学在19世纪后半叶朝向相对主义和专业化的演变趋势,宗教史学面临着论证自我绝对性的危机;第四章和第五章则分别表明特洛尔
《异教徒》是《回到正统》一书的姊妹篇。对切斯特顿来说,《异教徒》是对坏哲学或异端思想的批评,《回到正统》则是对好哲学或正统信仰的辩护。作者在《异教徒》中抨击了他同时代那些藐视正统信仰的异教徒,揭示出他们的思想何以是坏哲学。书中充满着智慧的悖论和思考问题的独特视角,语言诙谐幽默,颇为引人人胜。
《沙漠教父言行录》收录了沙漠教父安东尼所流传下来的珍贵语录,内容包括沙漠教父的属灵教导、轶事、寓言,以及对人生的反思。这些语录质朴而生动,充满了属灵的智慧和洞见。沙漠教父对修基督教灵修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中还收录了东方教父阿塔那修的名著《安东尼传》。
本书收入了巴西尔的两部力著及其部分书信。巴西尔的《创世六日》是传世名著,包含了他就《创世记》章宇宙起源所发表的九篇讲道。巴西尔以字义解经为主,间或采用寓意解释,对创世故事的各个不同部分加以注释,揭示出整个创世都是造物主上帝的作为,万物都在上帝之爱的引领下走向各自的目标。此书很像一本可供读者沉思上帝对宇宙计划的灵修著作,而布道文的文体,使得书中的文字显得非常通俗易懂,而且字里行间也流露着巴西尔澎湃的激情。 其中所收录的另一部重要著作是《论圣灵》,此作品引用大量的经文论证圣灵具有完全的神性,其与圣父、圣子是同一位上帝。并阐明三者在权柄、职分和恩赐上是合一的,而且三者彼此同质,彼此共契。这部作品属于基督教神学关于圣灵论的开创之作,在当时反对阿里乌主义的斗争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后
本书收录了查士丁留存下来的三篇主要著作。《护教篇》是写给罗马皇帝安东尼 庇护及其养子的信,请求罗马政府停止逼迫,公正对待基督徒,并说明基督徒的信仰和行为实际上反映了更高的理性和道德标准。《第二护教篇》是写给罗马元老院的信,信中指出罗马政府迫害基督徒是出于无知和偏见,而基督教教义比所有人类哲学更崇高。《与特里弗的对话》记录了查士丁归信的过程,说明了基督教道成肉身的教义与一神论并不冲突,耶稣就是旧约中预言的弥赛亚。
考门夫人的《荒漠甘泉》自出版以来,在世界各地已被翻译成21种文字,全球销量已超过1000万册。本书是一本以丰富的内涵、感人的故事、精湛的意蕴取胜的心灵福音典籍,是作者丰盛的生命体验和虔敬的诵经领悟,传达了坚定的信仰和生命的智慧,给人带来美好启示和心灵慰藉,让生活在荒漠中的现代人品尝到甘泉的甜美与清凉。其长久不衰的魅力与不同凡响的赞誉,捕获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书中的每一段落故事和点滴感悟,都曾帮助无数的人从困顿和逆境中振奋精神,重新创造美好的人生。使其成为畅销世界的不朽名著。其中话语犹如橄榄榨出的油,葡萄酿出的酒,精炼而醇美,每日用它来灵修,细细品味,反复咀嚼,将使您在苦难中得安慰,磨练中体会神的心意,更可帮助您得着向前奔跑的能力。
《陌生客同路人》是一本《圣经》入门读物。 《陌生客同路人》从一位陌生客在以马忤斯路上遇到耶稣的两位门徒讲起。这段故事记载在新约路加福音第24章。故事讲到耶稣复活后,他的两位门徒在去以马忤斯的路上遇到这位陌生客,他们问这位陌生客是否知道三天前拿撒勒人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三天以后复活的事。于是这位陌生客开始向两位门徒讲解耶稣的故事,陌生客所讲的故事就构成了本书的内容。我们知道,这位陌生客其实就是刚刚从死里复活的耶稣。 《圣经》曾被称为“历*为人所误解的一部书籍”。曾有因它而起的战争,因它而形成的谣传,也有靠它而立或因它而废的政策。神学家为它辩解,又对它作出批评。抱怀疑态度的人也曾这样看待它。若你只是一个普通人,你也会因《圣经》所引发的问题而困扰不已。我们要问的问题是:
怀疑者多马 是耶稣门徒中众所周知的一位,他为了确定耶稣是否真的复活而要求将手指伸入耶稣的伤口。然而,《约翰福音》记载的这个故事有诸多不确定之处, 怀疑者多马 也成为*令人困惑的圣经人物,现代人对他的理解除了这个含混不清的故事少之又少。 格伦 莫斯特的《怀疑者多马》一书则明确地希望读者认识到,关于这一圣经人物故事的变形经历了非常长的一段时期,而我们可以从这些奇奇怪怪的扭结和转变中对这一人物及其背后所蕴含的宗教、社会、历史获得更多的理解。 著名文学批评家弗兰克 克默德在《伦敦书评》中评价此书 博学 迷人 ,尤其指出作者对卡拉瓦乔的分析 精妙绝伦,充满智慧,犀利深刻 。作者将 怀疑者多马 这一文学符号放置在绘画传统中加以考量,向读者充分揭示了其研究的魅力,通过阅读它们,我们了解到的不仅是一个圣经
本书围绕关于Shengjing解释的常见疑问,探讨了释经方面的40个问题。作者提供了关于Shengjing的文本、正典和翻译的信息,阐述了释经的总体原则,考察了不同体裁的解释方法, 检视了新近释经学研究中的一些热门议题。本书文字简明清晰,有时代气息,体例编排便于读者选择 切合自身兴趣和需要的议题。书中每章都附有启发思考的讨论问题,既可用于个人研究,也可用于小组学习。
祷告就是与上帝相伴。“祷告涉及神学与伦理两方面,需要思想,也需要行动。”侯士庭如是说。祷告不在乎争取表现,而在乎培养与上帝的关系,因为“上帝就是友谊”。我们若误解了祷告的目的,就无法坚持祷告。 侯士庭深入探索了祷告的方式,揭示出祷告改变生命的大能。祷告可以带领我们学会倚靠上帝,让他来医治我们过去的伤痛,消除心中的黑暗面,使我们勇敢面对他的爱,建立与上帝、与人为友的美好关系。对祷告的深刻认识将帮助我们冲破障碍,建立属天的友谊。
本书是一部 教世界通史,以时间为经,以地区和国别为纬,全面系统地介绍了 教产生、发展和流传的历史。全书所记时限始于 教产生前的犹太社会状况,止于 教在近现代中国的流传。所记内容按教派分化展开,广泛涉及 教及各支派的经籍、教义、神学、人物、组织、教制、教职等等,同时兼及 教的节日、礼俗、圣地、遗迹、建筑、文学、艺术等等。在对 教本身作全面考察的同时,书中还对 教与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的关系作了深刻的分析,对一些重要史事和学术问题也提出了新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