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之组成,品类繁多不可胜数。其中不少出于人类的创造,如房屋、汽车、工具、绘画,但其他许多则系大自然的产物。对科学家而言,这包罗万象的世界乃是一个遵循着严格规律、结构有方、秩序井然的世界。 赫尔曼·哈肯著凌复华译的《大自然成功的奥秘--协同学(精)》一书,通俗而又生动地阐述了赫尔曼·哈肯教授所创立的协同学的要义,这是揭开大自然成功之谜的一个重要尝试。与仿生学简单地分析和模仿生物器官功能的目标不同,协同学试图从相当普遍的角度,探讨有序、有规律结构的形成,不仅放眼无生命世界,更关注有生命世界,甚至涉及人类社会的精神领域。一旦对这种规律有所了解,自能进而加以利用,为人类造福。
本书推出了社会生态学和生态文明论这两个全新的学科理论上篇社会生态学在对人类社会进行生态系统分析之首
本书探索了几乎优选范围内人权理念乃至实践的纯粹现象。与常规的研究路径不同的是,弗里德曼没有从法律或是哲理的角度检视权利,而是在书中设问:作为一个社会和历史问题,权利话语在当今世界为何如此普遍且诱人?大量的书籍和论文谈及人权,但以人权文化为论题是颇具特色的。这是在当代为数不多的关于人权的综合性社会学研究。凭借着很好的学识和优雅的文风,劳伦斯·弗里德曼论及了所有的核心主题:女性权利、少数人权利、隐私、社会权利、文化权利和法院的角色,以及人权是否具有普遍性,等等。这部尤为精炼的作品均衡地讨论了每个问题,并穿插了有趣的细节和例子。其核心论点是:人权话语的优选兴起是现代性的产物,尤其是一种文化信仰在不断传播,即人是有权获得尊重和发展机会的独特个体。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世界也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出现了所谓“第三次全球化浪潮”。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物质产业转移一浪高过一浪,发达国家自己则从传统的商品和资本输出国,逐渐变成了输入国。为了满足本国的物质产品消费需求,只能用金融产品与发展中国家的物质产品相交换,由此出现了长期持续拉大的国际贸易逆差,和依靠其他国家巨额资本输入才能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的情况,这就是我自1998年以来一直在倾力研究的“世界资本主义新阶段”,即“虚拟资本主义”问题。由于世界资本主义走入了虚拟资本主义新阶段,“货币霸权’’取代了传统的物质产品生产霸权,成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争斗的新焦点,国际经济、政治、外交与军事关系就相应地产生了新特点,对于正不断加快融入国际经济体系步伐的中国来说,不了解这些新变化,以及这
最初是由台北狮谷出版公司于1981年出版的,后来台北远流出版公司于1984年曾发行再版。这本小书今天得以与大陆读者见面,笔者内心甚觉快慰。书中主要收集了作者于1960年负笈来美以后与先师殷海光先生之间的通信。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本书探索了几乎优选范围内人权理念乃至实践的纯粹现象。与常规的研究路径不同的是,弗里德曼没有从法律或是哲理的角度检视权利,而是在书中设问:作为一个社会和历史问题,权利话语在当今世界为何如此普遍且诱人?大量的书籍和论文谈及人权,但以人权文化为论题是颇具特色的。这是在当代为数不多的关于人权的综合性社会学研究。凭借着很好的学识和优雅的文风,劳伦斯·弗里德曼论及了所有的核心主题:女性权利、少数人权利、隐私、社会权利、文化权利和法院的角色,以及人权是否具有普遍性,等等。这部尤为精炼的作品均衡地讨论了每个问题,并穿插了有趣的细节和例子。其核心论点是:人权话语的优选兴起是现代性的产物,尤其是一种文化信仰在不断传播,即人是有权获得尊重和发展机会的独特个体。
隐士,顾名思义:隐者,藏也:士者,知识人也。 可是,知识人为什么要藏起来呢? 作者法朗士通过梳理隐士的传统,为我们呈现了历史的镜框中封存的一幅幅隐士的精神画像。这种精神的实质就是:人本质上是充满欲望的,且欲壑难填;当人试图摆脱这种与生俱来的欲望时,就必然要面对孤独。隐士就是一种承受孤独的方式:在孤独中寻找内心的宁静,寻找真我,寻找原初。 在与孤独结伴的途中,隐士们各自踏上了不同的朝圣之路:他们有的躲到杳无人迹的沙漠,有的走进修道院,有的步入苦修会,也有的跑到瓦尔登湖(梭罗)……更有意思的是,他们的隐士生活似乎并非总如他们期望的那般安静,他们中有人在经历了一段隐士生活后又重回尘世,有人则时而隐修,时而回到尘世,也有人因隐修生活总被来访的客人打扰而不得不一再更换地点……本书为我们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