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写的是贵州省安顺市塘约村在党支部领导下,把承包地重新集中起来统一经营,走同步小康之路后产生的奇迹。塘约村,全村3300多人口,劳动力1400多个,外出打工较多时达到1100多人,是个典型的“空壳村”。到2014年还是个二级贫困村。就在2014年,塘约村遭遇百年未见的大洪水,大水把很多农户冲得一贫如洗。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把农民组织起来,由村民代表大会投票公决,成立“村社一体”的合作社。合作社将初入社的村民土地集中经营,并由此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组建了农业生产、养殖、建筑、运输、加工等专业队,妇女也组织起来。全体村民因看到好处都自愿把承包地确权流转到合作社统一经营。全村抱团发展,走同步小康的集体化道路。其结果,不仅在短短一年里一举脱贫,更在于他们踩出的路,给周边越来越多干部群众以很大的启示和鼓舞,并由于
贫困与发展问题一直是国际发展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在全世界面临这类问题的人群中,女性是一个极其特殊的群体。任何一种好的国际发展理论都必须回应这个群体的发展诉求。在本书中,努斯鲍姆将以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女性问题与人类发展问题关联起来,首次系统阐述了她的能力进路。书中包含不少经验性和叙事性内容,充分展现作者以哲学论证回应人类经验复杂性的理论抱负,所有希望了解哲学论证对国际发展政策之可能贡献的人士都将从中寻得阅读的乐趣。
本书从法社会学视角研究中国农村社会初级关系圈中的人际冲突,即发生在家庭成员、亲戚、邻里等亲密关系/熟人之间,涉及身体伤害的事件。这些事件常常与纠纷、争吵、委屈、不公等勾连在一起。本书重点关注两个方面的议题:一、村落社会初级关系圈中那些与纠纷、争吵勾连在一起的现象具有何种社会文化意涵;二、此类行为的发生机制。基于这样的问题意识,作者扎根于具体的地方社会,考察这种纠纷产生的社会场域和文化脉络,并将其置于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恩怨爱恨、初级关系中的仁义礼信以及村落政治的利益纷争下进行考察。
本书是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对山东工作的批示精神,根据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指示意见编纂;是一本全面介绍山东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和当代社会主义文化的简明、题库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