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对中国对外传播历史演变与发展的系统回顾,作者陈日浓先生多年以来一直从事对外传播中国的工作,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功底,他全面地梳理了中国对外新闻传播事业的沿革,时间跨度从几千年以前的人际传播,一直到从对外新闻传播事业日趋繁荣、多种传媒共同发展的二十一世纪。内容涉及体制、机制、媒介、内容、功效等,对所有在中国对外新闻传播方面发挥了作用的媒体,包括报纸、期刊、通讯社、广播、电视、互联网络、人际传播等都作了系统考察。全书资料丰富、结构清晰,对于指导目前的对外新闻传播实务、促进对外新闻传播工作不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书以媒介形象为视点,对媒介形象进行了系统研究。本书包括5章,分别为:导论、媒介形象的内涵及功能、媒介形象的主客体及价值、媒介形象的生成和媒介自我形象的建构。 本书主要站在媒介组织角度,分析媒介形象的特征与价值。通过揭示媒介形象生成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解读媒介形象在受众中生成的过程和规律,探讨媒介形象建构的可能性与具体的技术操作,试图为媒介组织的发展提供新的战略视角和具体的操作模式。
《媒介与移民文化身份认同的建构:以澳门内地移民为个案》从传播学的角度,以澳门内地移民为研究对象,采用建构主义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在澳门特殊的移民城市背景、媒介环境下,探索跨文化背景中移民文化身份认同的构建过程、媒介对移民文化身份认同的影响两个核心问题。通过对23名20世纪80年代以后来自内地不同地区的移民进行深度访谈、撰写备忘录、编码等数据分析处理后,本研究建构了“媒介与移民文化身份认同建构”的理论框架,形成了2个实质性理论和4个理论假说。
本书围绕马克思主义传播、马克思主义国际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及国际传播等相关问题开展研究,已经出版三部。本次申请出版著作为第四部,汇集了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研究相关优秀成果。本书从“第四届意识形态与舆论研究高峰论坛”近200余篇投稿中遴选了部分论文,分为“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研究”“意识形态理论与实践研究”“网络意识形态建设与安全研究"“对外传播研究”四个专题出版,以飨读者。
《播撒书香:2019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综览》记载2019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媒体报道、综述,实况记录书展的精彩,总结成功经验与存在的不足之处,为推动上海书展继续成为打响“上海文化”的品牌而努力,推动上海书展进一步成为城市阅读和全民阅读的风景线。
《2020年中国广播收听市场年鉴》分为数据篇、分析篇和附录部分:数据篇挑选出全国60个重点城市的收听率数据,详细呈现各电台、频率在传统的线下市场的收听表现,以及其融媒体在新兴的互联网平台上的传播效果;分析篇由广播行业专家和资深研究人员撰写的中国广播市场研究文章或分析报告组成;附录篇选载重要文件目录、统计资料等,收录了全国电台和频率名称、频率频点,采用的标准编码进行编号,以供查阅检索。
《文博教材: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系统地介绍了有关博物馆的社会功能、组织管理、工和原则等专业知识。此次修订仍由原书主编王宏钧负责,在修订版中对原书章节作了较大调整,在博物馆信息化等内容上作了较多的增补,使该书具有了理论前瞻性和现实指导意义,系国家文物局文博专业教材之一。
《移动图书馆云服务研究》以移动互联网和泛在信息环境为背景,对当前移动图书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现状进行梳理,提出了移动图书馆云服务的思路。从理论层面探讨了移动图书馆云服务的体系架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从实践应用层面论述了移动云服务的服务规划与实践应用。 《移动图书馆云服务研究》深入分析了外移动图书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现状,并对移动服务的用户体验和有效性进行调研。从移动图书馆云服务需求研究出发,对当前外主流的移动云服务系统的系统架构、服务功能和功能特色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以超星移动图书馆系统为例开展了云服务系统的可用性研究。结合当前云服务系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移动图书馆云服务体系架构,并研究了移动图书馆云服务运行机制、管理模式和服务规划。,以重庆大学图书馆为案例.
本书持续关注中国音频生态发展的动态和未来趋势,分享和推介广播频率融媒传播效果评估,解读广播频率融媒传播效果EMC融播指数和广播市场收听竞争格局基础数据,探讨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传统广播视频化融合路径,洞察中国网络语音直播、网络音频、有声书读物等在2021年度发展中的新趋向和新态势。本书通过科学、真实的手数据和客观、理性的案例分析,全场景呈现中国广播和音频传媒市场的发展和创新成果,为音频产业融合升级提供理性参考和客观依据。
本书系中国博物馆协会名人故居专业委员会2021年年会论文集,围绕“人物类博物馆的使命与担当”主题展开,共收录50余篇论文,内容兼具前沿性和资料性。全书分为三部分:一,聚焦名人纪念场馆建设,在展示内容方面,凸显主题,强化名人纪念馆的公共服务教育功能,如传承红色文化、促进党史教育、建立爱国主义基地等;二,研究名人故居类纪念馆如何更新发展理念,变换发展策略,提高发展质量,进而增强社会影响力;三,探讨在技术层面如何增强讲解工作感染力,进一步做好纸质文物的保护与管理、充分开发自身精神文化资源从而展现自身特色等。
《创意媒体》是由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创意媒体学院主办的影视媒体类学术集刊,设有创意设计、影视传播、经济、演艺娱乐、动漫游戏、网络媒体、广告营销、文化会展等栏目,着力构建现代创意媒体创新发展的学术研究平台,深度探讨知识经济背景下的创意经济发展与媒体产业、影视市场、文化传播等领域中的热点问题,以此促进我国现代创意媒体内容产品和影视媒体产业的发展。
《UGC质量实时预判机制研究》融合用户研究、行为科学、信息质量、大数据分析等相关理论和方法,深入探讨社交网络用户参与行为及其对UGC质量的影响,通过挖掘“用户行为-UGC质量”关联,把基于内容和基于行为的方法结合起来,建立了多种基于用户行为挖掘的UGC质量实时预判模型,为UGC质量治理提供新思路。 与之前相关研究相比,《UGC质量实时预判机制研究》从用户行为的角度研究UGC质量治理,为适应新一代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需求,提出UGC质量“预判”的思想,能够变事后控制为事前预测与管理,有助于管理部门更有效地进行网络内容治理。
阅读,关乎一个民族的兴盛和进步。开展全民阅读,已逐渐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公共文化政策。因此,定期对国民基本阅读数据进行调查统计,不仅关系到出版行业自身的发展,而且对在全社会范围更加有效地开展阅读活动,建设书香社会,推动社会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项目,到目前为止已经持续开展了九次。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完善,其方法更加科学,成果愈益丰富,已经成为业界重视、大众关注的了解我国国民阅读状况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