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袁毓林教授和合作者们依据袁教授研究十余年的“基于隶属度的汉语词汇划分理论”进行汉语词类划分的成果。 词类划分是语法研究的基础,一般的词类划分依据的是词的语法功能。但完全根据这个标准来划分词类,可能会分出无数小类,因为词和词的功能很少是完全一样的。因此词类的划分总是比较大致的分类,而每一个词类里,总有一些词从属这一词类的程度(隶属度)高一些,有些则低一些。本书作者从汉语的实际出发,借鉴认知心理学上有关原型范畴的理论,创造性地设计出测量词类隶属度的量表,用以衡量一个词是否从属某个词类,以及从属的程度有多大,从而用一种相对可操作的方法,达到了对词的从属词类的模糊划分。 本书分为两编,编是对实词、虚词、代词和数量词以及特殊小类的共四个测量量表的详细说明;第二编是运用这些
本书是上海普通高校“九五”重点教材中的一册,主要对现代汉语中语法分析的类别、用法等作了细致深入的讲述。该书内容丰富,讲述全面系统,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理论性、知识性及实用性,有助于读者弄清现代汉语中语法分析的特点、用法等。不仅是一本优秀的普通高校教材,同时亦可供广大现代汉语爱好者学习、参考使用。
《咬文嚼字》杂志2012年度精装合订本。《咬文嚼字》1996年创刊,关注社会语言应用现状,以宣传语言文字规范化、传播语文知识为宗旨。读者对象是编辑、记者、校对、广告从业人员、文秘、节目主持人、教师、学生以及一切使用和关心中国语言文字的朋友。杂志注重针对性、知识性、可读性,内容深入浅出,文字清新活泼。“人人看得懂,个个用得上”,在同类刊物中,形成了鲜明的特点。
本书是上海普通高校“九五”重点教材中的一册,主要对现代汉语中语法分析的类别、用法等作了细致深入的讲述。 该书内容丰富,讲述全面系统,具有的科学性、理论性、知识性及实用性,有助于读者弄清现代汉语中语法分析的特点、用法等。不仅是一本的普通高校教材,同时亦可供广大现代汉语爱好者学习、参考使用。
汉语历史悠久,文献资料十分丰富。从年代上讲,自有文字记载开始,一直到二十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这三千多年积存的古书上的语言,都属于古代汉语的范围。多数学者认为,古代汉语可以分为两个性质不同的系统:一个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作家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文言;一个是唐宋以来以北方话为基础而形成的古白话。本书所探讨的对象,以文言为主,包括文言文和文言诗,涉及古白话的地方很少。 本书除了在普通词语方面释疑解惑以外,也适当地介绍一些历史文化知识。举人名地名为例。古人有名有字又有别号,有的一人有几个别号;古书中行文记事,除称人别号之外,还有以官爵相称的和以地望相称的,情况相当复杂。地名也是如此,许多地方在本名今之外还有古称别称,如果不明底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