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知识和运用》共七章,包括概说、词类、短语、句子、复句、句子常见的语法错误和标点符号的运用。全书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对汉语语法中的基础知识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和说明,同时对重要知识点给予明确的分类依据和形式标准,对易混淆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和辨析。该书用例来源广泛,从多个角度、不同层面展示了汉语语法现象的丰富性,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汉语语法知识,更好地运用汉语语法规则。可供广大师生和语言文字工作者使用。
语法、修辞、逻辑都是有益于写作的基本知识,这三者的结合是重多语言学家和逻辑学家都想实现的愿望。基于此,《逻辑 语法 修辞(第2版)》做了些尝试,把逻辑、语法和修辞结合起来研究。这样,从逻辑方面说,既可以把逻辑应用于语言来研究,也可以从语言概括出逻辑来研究;既可以用传统逻辑方法,也可以用现代逻辑方法来研究;还可以从不同学科中结合语言表达的实际,寻找结合点,进行规律性的探索。
《普遍语法原则与汉语语法现象》是用当代语言学的“管辖与约束理论”理论研究现代汉语的典范之作。2001年出版初版,本书是作者结合当前的研究成果的修订版,书稿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原则本位的语法理论,提出语言研究就是要寻找简单、明晰、有限的语法原则这一基本纲领。在此背景下,成功地分析了现代汉语中的一系列引人入胜的语法现象。本书深刻的洞察力和令人折服的表述力,带给读者的绝不仅仅是具体问题的思考成果,更是一条走向普遍语法之路。
  形式和意义的关系是语言学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汉语语法隐喻研究》的目的是借助语法隐喻现象的分析,深入探讨汉语中形式与意义的复杂互动关系,同时从语言类型学角度对汉语和英语在形义互动上的差异进行解读。《汉语语法隐喻研究》是一部系统研究汉语中语法隐喻现象的著作。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下,描述了汉语语法隐喻的识别方法、分类标准和分布特征;揭示了汉英语法隐喻的异同点,并从语言类型学角度做出了解释;确定了语言演进和语境要素对汉语语法隐喻使用的具体影响。对汉语语法隐喻的深入分析及汉英语法隐喻的对比,丰富和完善了语法隐喻理论。
王氏训诂字词固然广征博引,且大多精准到位,但终究没能在文字上形成如《淮南子杂志》卷末之古籍校读条例,对于今人阅读、理解王氏的著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在《高邮王氏四种汉语语义学研究》一书中,作者彭慧由现代语言学中语义学一门而入,对“王氏四种”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将父子二人在字词训诂上的成就,归纳入现代语义学的各个范畴内,系统阐发了王氏父子由于时代局限和著作体例限定而未及表达的汉语语词含义分析的方法和指导思想。
本论文集所收论文是从第六届汉语语法化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中遴选而来的。收入本集的论文多在这次会议上宣读过,会后又经过作者认真修改和反复润色。这些论文代表了国内语法化理论研究以及汉语语法化研究的*成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综观21世纪的外国语言文学研究,就语言学研究而言,形式语言学理论和功能语言学理论继续对抗和对话,认知语言学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发展迅速,各种语言学的理论思潮试图从不同角度解释语言事实;在应用方面,语言学更加广泛地与多学科交叉,运用和借鉴包括数理逻辑、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神经科学、认知科学、生态科学、经济学等各学科在内的研究成果和方法,不断凸显语言学作为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交叉学科地位。就文学研究而言,英美文学研究受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文学及文学研究都关注文化全球化与本土性的关系。 本书为英文版。
周韧副教授的博士论文《现代汉语韵律与语法的互动关系研究》,经过修改后即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他要我写一个序,我就借此机会对该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特色略作述评。 ???该书主要探讨现代汉语中语音层面与语法层面相互制约的有关机制,研究重点是现代汉语中韵律对语法的制约作用。众所周知,语言中韵律与语法的互动关系,是近些年来国际语言学界的热点问题之一。这种课题要求研究者对外关于重音、焦点等相关理论、对于汉语语法与韵律的互动关系的研究成果,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和比较准确的掌握。他利用英语阅读能力强的优势,大量涉猎外相关的文献,加以爬梳和整理,努力领会其精神实质;并且结合汉语的语料事实,评价其优劣得失,择善而从又加以创造性地发展。正缘于此,使得该书能够在充分观察语言事实的基础上,阐述了韵律与语法的互动
汉语历史悠久,文献资料十分丰富。从年代上讲,自有文字记载开始,一直到二十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这三千多年积存的古书上的语言,都属于古代汉语的范围。多数学者认为,古代汉语可以分为两个性质不同的系统:一个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作家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文言;一个是唐宋以来以北方话为基础而形成的古白话。本书所探讨的对象,以文言为主,包括文言文和文言诗,涉及古白话的地方很少。 本书除了在普通词语方面释疑解惑以外,也适当地介绍一些历史文化知识。举人名地名为例。古人有名有字又有别号,有的一人有几个别号;古书中行文记事,除称人别号之外,还有以官爵相称的和以地望相称的,情况相当复杂。地名也是如此,许多地方在本名今之外还有古称别称,如果不明底细
《脚前的灯,路上的光》内容简介:不仅对人类和历史文明影响巨大,也改变了无数人的生命,它指示人应当按照怎样的方式来生活。但因其篇幅巨大(66卷),一般人在借鉴学习时不容易把握重点,在生活中碰到具体问题,常不知所措。真应验了“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古语。其实,里的很多箴言警句简明有力,用不着太多人意的解释,许多经文历来令人喜爱,称为“金句”,值得珍藏在心,回味默想,受益终生,是人生真正的财富。甚至一节经文就能改变一个人的生命,终生受用不尽。 《脚前的灯,路上的光》把基督徒喜欢和熟悉的金句,按系统和专题加以编选,汇集成书,共分7大方面,52个专题,500句金句,比较全面地涵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一目了然,方便大家熟读咏诵,并在生活中遵行。
转喻作为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机制,分布于语言结构的各个层面(包括音位、词义、语法、语篇、语用等),但语法中的转喻研究一直未能得到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其研究成果较为零散,未成体系。有鉴于此,吴淑琼编著的《基于汉语句法结构的语法转喻研究》以认知语言学的概念转喻理论为基础,尝试把语法转喻视为概念转喻的一个分支,从理论构建和语言事实分析两个方面,对其加以系统探讨和阐发,旨在揭示隐匿于语法结构背后的认知机制,丰富和拓展概念转喻的理论研究和应用范围。《基于汉语句法结构的语法转喻研究》主要关注三个问题:一是语法转喻的含义和本质特征;二是语法转喻的运作模式;三是语法转喻在汉语句法结构中的体现。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如下。 ,对语法转喻的定义、动因、本质特征、功能、始源的实现方式等进行了系统描
《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第二版),以专题理论和个案研究为主体框架,框架保持了版的面貌,第二版在内容上作了适当修改和增添,例如,对版出版之后,十五年来的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作了总结,对错误的地方进行了修正,增补了参考文献,个案研究部分也新增了内容。《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第二版),作为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领域的部专著,版的内容代表了当时大陆学者对有关理论问题和个案研究的看法和水平,第二版延续了这一著述特色。
本书是作者朱莹在吉林省集安市榆林镇做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整理出来的一部专著。作者从语音和词汇入手,对榆林镇话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认为榆林镇话应归入胶辽官话,它是包围在东北官话和胶辽官话盖桓片之中的一个方言岛,它与辽宁省的庄河方言和山东省的蓬莱方言属于同一语源。《集安市榆林镇话语音词汇研究》分为语音和词汇两个部分=在语音部分,作者对榆林镇话的语音系统及语流音变进行详细的描写,把榆林镇话语音与中古音、普通话及其周边方言进行历时和共时的比较,从中理出榆林镇话的方言系属。在词汇部分,作者从构词特点、词义特点、功能特点、儿话特点等角度对榆林镇话的词汇进行了考察,收集整理出《榆林镇话词汇表》,共收词语2599条。
本书利用西汉和东汉的详尽的共时和后时语料,对两个时期词语附加、量词、否定句中代宾位置、动趋式和被动式等语法专题进行细致的描写和比较。两个时期的语法存在许多相同之处,而相异之处主要表现在:东汉出现了大量新兴的副词、形容词、动词、名词、代词附加成分。遭受类被动式在东汉时期出现并居被动式的首位,而同是在先秦和西汉使用频率很高的“为”类被动式和“于” 类被动式的使用比例明显减少。“被”字句的表达法逐渐完备。在先秦时期占优势的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情况,西汉时期开始衰减,东汉时期则基本已经消失。在西汉时期“来”和“去”用在其他动词后构成连动结构,但是在东汉时期部分已经虚化为趋向补语,在东汉时期动趋式已经出现了。从数量上看,无论是名量词还是动量词,东汉都在西汉的基础上增加很多。以扬雄为
《杂糅与会通:词汇语义学与修辞的交叉研究》是一部研究词汇学、词汇语义学和修辞的跨学科论著。书中讨论了词汇学和词汇语义学的如下基本内容:词与词位、词汇化程度、语素、词根以及派生法、复合构词法、转类法、缩略法等构词方式;语义场以及同义关系、反义关系、同形或同音异义关系、一词多义、上下义关系、整体一部分关系六种语义关系;语义泛化、语义缩窄、语义扬升和语义贬降四方面的语义演变;当代隐喻理论、原型理论和衔接理论与词汇学和词汇语义学的关系。在知识介绍的过程中,穿插着它们同修辞的关系的活泼描述;在讨论“形而下”的应用中处处有“形而上”的或拓殖新荒、或深耕细作的理论挖掘。
本书以新的理念和视角对古代汉语语法、现代汉语语法及其应用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研究,补正了学界的一些看法,并对新的研究领域进行了探索。主要构建了新的《诗经》句法体系;分析了句法结构及其变换;提出了语义指向计算机识别的概念,探讨了副词语义指向计算机识别的策略和流程。本书对于推进句法结构研究、语义指向研究和副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对于攻克自然语言语义处理难关,具有启发意义和参考价值。
本书是讨论儿童语言获得实验方法的名著,亦是国外儿童语言获得研究的经典教材,是将生成语法理论的假设与儿童语言实证研究紧密结合的典范。 书中展示了大量儿童句法、语义获得研究的实验,详细阐述了实验设计的理念、必须满足的合理性条件、具体实施的步骤以及存在的问题,为开展儿童语言的科学实验提供了很强的实用性指导。 作者重点推介的两种实验方法——真值判断任务和诱导产出任务在国外已广泛用于儿童语言获得研究。这些方法逻辑性强,可以有效地控制句子使用的语境,为实验数据的可靠性提供保证。
本丛书为外教社从JohnBenjamins出版公司引进的一套10本语言学原版专著,丛书研讨的专题包括了语用学与哲学、认知语言学、语法、社会学、文化学的交叉领域,展现了语用学研究的前沿发现。布瑞泽所著的《语法意义与语用》为丛书之一。内容包括生成语义学、构式分析、词序、布拉格学派、否定、心理空间、象似性等。
本书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基于语义角色的谓词组合能力和组合语义关系描写框架,借此框架对谓词同义词进行对比,找出其差异,将处于聚合关系的谓词同义词的辨析交由组合关系来解决,将同义词辨析的思路由语义内部本身转向外部关系。
《功能语法导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创始人韩礼德教授的代表作,是一部可供语篇分析参照的语法理论巨著。它建构了一种语法体系,阐述了现代英语的口笔语语篇。 《功能语法导论》所依据的理论就是作者自己创立的系统语法。不过,这里的宗旨并非系统理论本身,而是系统的输出部分。它之所以称为功能语法,是因为它是为探讨如何使用语言而设计的:探讨个体怎样依据所表达的意义从可资利用的句法结构和词汇中作出选择以及为什么作出这些选择。事实上,韩礼德教授是要详细确立功能语法分析的基本原则,而读者可以据此分析语言使用的任何一种语境,诸如教育语境、发展语言学语境、人种学语境或文学语境。 《功能语法导论》是一部实用教程、一种针对各类语篇的描写和分析工具。它又是一部令人振奋之作。在将理论应用于语言分析的
《功能语法导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创始人韩礼德教授的代表作,是一部可供语篇分析参照的语法理论巨著。它建构了一种语法体系,阐述了现代英语的口笔语语篇。 《功能语法导论》所依据的理论就是作者自己创立的系统语法。不过,这里的宗旨并非系统理论本身,而是系统的输出部分。它之所以称为功能语法,是因为它是为探讨如何使用语言而设计的:探讨个体怎样依据所表达的意义从可资利用的句法结构和词汇中作出选择以及为什么作出这些选择。事实上,韩礼德教授是要详细确立功能语法分析的基本原则,而读者可以据此分析语言使用的任何一种语境,诸如教育语境、发展语言学语境、人种学语境或文学语境。 《功能语法导论》是一部实用教程、一种针对各类语篇的描写和分析工具。它又是一部令人振奋之作。在将理论应用于语言分析的
语料库语言学和计算语言学为促进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快速发展的两门基础学科。《英语语料库与自动语法分析》系这两个领域的一本专著,它以国际英语语料库为背景,着重探讨大型语料库的语法分析,尤其是英语口语材料给计算机自动处理带来的一系列难题。书中涉及基于概率的自动词类识别和基于实例的自动句法分析这两大技术,并有专门章节来探讨句法分析的评测问题,对AUTASYS和The Survey Parser这两个软件系统的实际表现进行了深入的量化评测。此外,本书还探讨了介词短语的自动分析,特别是这类短语的句法功能的自动判定,并对自动语法分析在语音合成及语音识别中的应用做了相应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