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理解教育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展兴盛起来的,是国际社会为“在人的思想中构筑保卫和平的屏障”而确立的重要理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直接推动了国际理解教育的发展以及在世界各地的传播与实践。在全球化深入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逐渐形成的新时代,国际理解教育展现出若干新使命、新命题和新动向。《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比较研究》基于详实的文献资料,对国际理解教育的形成发展进行了全面回顾及系统梳理,对英国、美国、日本和我国的国际理解教育实施状况及中小学课程进行了总结与比较研究,提出了新时代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建设的基本框架以及相关建议,可为相关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本书为博物馆儿童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共收录参加研讨会的论文14篇。论文中来自外博物馆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分享了他们关于博物馆儿童教育的经验,共同探讨了博物馆儿童教育的新理念与新方法,内容主要涉及博物馆的儿童学习空间设计、专题展览设计、教育活动设计、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国际博物馆儿童教育的演变等。在国外,博物馆已成为儿童教育的重要课堂,西方国家非常重视博物馆儿童教育功能,中国传统博物馆中的儿童教育与国外存在很大差距。因此本次论文结集出版,将对从业人员提升对博物馆儿童教育的认识,推出更多适合儿童的高质量教育项目有所助益。
第六届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成果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及管理工作岗位上,经过多年努力而取得的创新性成果,代表了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水平。本书将详细介绍110项获得第六届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的获奖项目,是全省高等学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及各级教育管理部门了解教学成果,学习、交流和推广先进教学经验的重要材料。对于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推动高等教育不断深化改革,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强的高水平专业人才具有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历了恢复与发展、加强与改进、全面加强与创新发展三个阶段,取得了历史性的发展。本书结合改革开放40周年重要历史节点,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史,总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40年发展历程中的宝贵经验。具体来说,本书立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际,从总体上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划分为党的理论创新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高校学生党建、高校共青团建设、班集体建设、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等15个专题,并对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中涉及的一些重大事件进行了描述分析。
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对于教育质量的提升具有较强的指导价值。本书作为世界银行培训项目,从监测理念的角度讲述了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方面所做的工作,探讨了当前基础教育质量监测领域的经验与不足,为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具的开发、监测的实施及报告提供了一般性的理论指导与经验借鉴。
本书是高校青年教师优秀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集,涉及多个学科专业,反映了高校青年教师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前沿的生动实践,同时注重典型性、实用性和可读性。本书是“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的成果,该资助 计划申报主题聚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进学术、进学科。同时,又对入选该资助计划的重点推荐对象开展课程思政专题培训,现已实施了两期,共培训约300名优秀青年教师,通过政府主导、集聚全市优质资源,努力为高校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有利环境,形成了全市范围内聚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跨学科交流大平台,建立了政府搭台、专业力量支撑、青年教师自我发展的培养模式。
《学习与课程的探讨》案例集是在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案例探讨的基础上,总结提升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的方法,同时强调教师反思的重要性。只有当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与学并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完成支撑课程改革的任务时,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才会走出教育是教育、技术是技术,形式上一个概念、实质上两个体系的认识误区,达到提升教育技术能力,达到以教为本、技教合一、适教求技、技助教成的目的。
《燕京大学与“五四”新文学》立足中国现代教育史和文学史的交叉地带,对一个尚未引起学界充分注意的重要现象——燕京大学与中国现代文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揭示。作者从史料的开掘入手,从校风状况、课程建设、师资构成、校园刊物及学生创作与主流文学社团的关系等角度,对燕京大学与“五四”新文学的关系进行丁立体的观照与呈现。对填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相关空白、推进现代教育与现代文学之间关系的研究,本著都有积极的意义。
本书是高校青年教师优秀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集,涉及多个学科专业,反映了高校青年教师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前沿的生动实践,同时注重典型性、实用性和可读性。本书是“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的成果,该资助 计划申报主题聚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进学术、进学科。同时,又对入选该资助计划的重点推荐对象开展课程思政专题培训,现已实施了两期,共培训约300名优秀青年教师,通过政府主导、集聚全市优质资源,努力为高校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有利环境,形成了全市范围内聚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跨学科交流大平台,建立了政府搭台、专业力量支撑、青年教师自我发展的培养模式。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在过去长期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高等教育运行机制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高等教育运行机制正在逐渐形成。由我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的运动机制研究”,目的在于丰富和发展我国教育经济学原理,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等教育发战略提供参考依据。 本书正是在该课题部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全书由我和魏新教授、丁小浩教授负责策划、组织与统稿。参与本书各章编写的主要人员如下:绪论,闵维方;章,丁小浩、魏新;第二章,康宁;第三章,李文利;第四章,陈霜叶;第五章,李文利、闵维方;第六章,李文利;第七章,陈晓宇、陈良焜;第八章,丁小浩;第九章,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