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当代卓越的文学家、教育家,他除了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小说、散文、童话等文学作品,还创作了谈论教育、学养的一系列文章,在语文教育方面更有杰出的贡献。 《教育就是养成习惯》精选了叶圣陶谈论教育与教学、素质教育、阅读教育、写作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文章,全面反映了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让大师的思想穿越时空与我们并肩同行,为我们增添新的智慧与力量。
文件单行本。 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精神,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为教师安心、静心、舒心从教创造更加良好环境,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要求,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本书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为研究素材,详述如何以有效整合和适度拓展,开展大单元整体教学,介绍了设计思路,实施路径,提供了典型课例,可作为一线教师尝试单元整体教学的范本。内容核心包括:(1)从循因到定向:从学生立场和教材分析出发,梳理认知序列,建立主题单元,解决 为什么整 整什么 的问题;再探索怎么教,探究整合方式,研究学材优化,在学材创生的问题驱动中推进学程的结构化,突破 怎么整 整合后做什么 的问题。(2)从整合到拓展:教材二次开发中的实施支点。典型案例为整合教学提供课堂样例;拓展学材为拓展教学提供优质资源。(3)从多点到多面:区域教材二次开发的实践成效。目的是聚焦儿童教育,打通 深度学习 的有效路径。
《如何阅读不同的文本》是一本关于如何阅读的书,是英国大学在校学生和中学高年级学生在校期间必不可少的学习指导用书。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类书籍文本的阅读技巧与方法,对读者把握文本的历史背景和特有语境,正确领悟解读文本,提升读者,特别是广大学生对各类文本的阅读写作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帮助。 本书行文活泼,没有艰深的术语,注重培育学生各类文本的阅读及创意写作的能力,为此,本版还新增了如何分析电影和网络媒体等各种媒体文本的内容,汇编了大量实例、阅读材料、自我检测题等相关材料,可以帮助读者切实提升阅读与创意写作能力。
网络与信息技术已经渗入了学校的校园、教室与课堂,丰富着教育与学习的 工具箱 ;它通过人工智能,正在取代人类的某些技能与职业,重新拷问 什么知识*有价值 ;而依托网络与信息技术形成的网络社会,作为一面虚拟的镜子,则通过与现实镜子的分离,导致了分人与分语以及教育的非连续性,使教育已经 学以无己 。本书描述和分析了这种现象及对教育的影响,提出了网络社会教育变革的重要任务,并相信 破镜一定能够重圆 。
《 幼儿教育学基础 (第2版)复习指导与习题精编》是国家*规划教材《幼儿教育学基础》(第2版)(*师范教育师组编,李季湄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学习辅导书。本书前面为复习指导部分,按教材章目顺序编排,共分8章,每章设置学习导航、重中之重、应知应会、范例解析、小试牛刀、参考答案与计分标准六大模块;本书后面为模拟测试部分,编写了5套模拟试卷,试卷按照考试题型、分值比例设置题目,全面覆盖了大纲考点。本书紧扣教学大纲,涵盖教材内容、融合学情教情,为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运用知识能力提供全面指导。本书以练为主,使学生夯实专业知识,学会分析方法,明确解题思路,掌握答题技巧,提升专业技能。本书是中职学生参加对口升学招生考试的考前复习指导用书。
本书是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是一部能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相提并论的教育巨著。作者详述了实用主义的教育理论,结合民主的理念剖析教育事业所面临的问题。书中不仅探讨了教育的性质、作用及目的等抽象的内容,同时也涵盖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例如不同学科价值的定位、教材的性质以及劳动、休闲与教育的关系等。作者被人熟知的教育思想可以概括为:教育无目的,成长才是目的;教育即生活;在做中学。
鲁道夫 斯坦纳是奥地利哲学家、教育家、改革家和建筑师,也是华德福教育的始创人。本书主要是通过斯坦纳对教育相关的论述和演讲,全面体现其教育思想,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有借鉴意义。
本书通过对人工智能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的机遇与挑战、化解相关风险的实践范例与可行建议进行专业且全面的介绍,为政策制定者的工作提供指南,促进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章为引言,总括全书的主旨和脉络框架;第二章为人工智能的基本概述,包括人工智能的定义、底层技术、技术应用、发展潜力与局限性等;第三章介绍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的实践趋势与风险评估,为后续的政策应对提供启示;第四章探讨利用人工智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4(确保人人终身享有包容、公平的优质学习机会)所面临的挑战;第五、六章聚焦于风险化解和问题解决,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从事特殊教育,光有一份恻隐之心是远远不够的。面对身上有各种各样障碍的孩子,特教班主任还需要有更适切的以人为本的班主任工作方法。书中娓娓道来的一个个教育故事无不体现着作者作为一个特教班主任,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所表现来的爱、包容、深情以及担当,更体现了她在特教领域的班级管理经验与智慧。本书能为一线特殊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特教班主任提供有效的工作指导。
该书是 辅导员工作100系列 之一种,从10个方面向新辅导员提出了100个建议。作者具有丰富的辅导员工作 经验,且长于思考,建议紧跟现实,合情合理。相关学科理论,如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为作者的建议提供了理论依据。作者写得很随性,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理论与实际结合得较好,且具有一定的操作性。
本书为著名教育学家、东南大学校长郭秉文先生的英文博士论文,原书1915年由哥伦比亚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出版,并由导师孟禄教授作序。全书共分八编,涉及上古教育制度的起源、上古教育制度及其退化、汉以后各朝教育的沿革、新旧教育的过渡时代、民国时代所建的新教育等,系统介绍了中国教育制度的沿革与影响。1916年商务印书馆曾出版由周槃译述的文言文译本,本次出版为现代汉语新译本,更便于阅读理解。此外,新译本补充了1916年版所删除的原文脚注与参考文献,并作了精心校订,补充了学术年表与导读文章。
《外国教育名著丛书:教育学讲授纲要》是西方 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赫尔巴特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作者另一代表作《普通教育学》的补充与具体化。内容主要包括三编:论教育学的基础、普通教育学纲要、论教育学的特殊分支。 在《外国教育名著丛书:教育学讲授纲要》中,赫尔巴特把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分为三种,即管理、教育性教学和训育。管理的目的在于对儿童进行外部的领导,维持教学与教育的秩序,为实施教学与教育创造条件。教育性教学的条件是注意与统觉,即在教学中必须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同时必须让学生在原有观念的基础上掌握新的观念。训育是一种持续的诱导工作,它通过交际、榜样、启发使学生直接得到积极的发展。
《新汉译世界高等教育名著丛书》是集中反映全球知名学者探讨高等教育思想及实践的大型丛书。辑收录了美国十二位著名大学校长的主要教育著作,是对美国历史上大学校长著作的系统译介。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前期是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世界学术中心从欧洲向美国转移的萌发时期。在这个时期,美国高等教育实现了从传统学院向现代大学的转变,完成了以学术职业化为核心的 学术革命 ,建立了较为完整的高等教育制度,从而开创了 美国教育史的新纪元 。在这个前所未有的重大变革过程中,集中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大学校长,他们开创了美国高等教育史上独一无二的 巨人校长时代 。 丛书辑集中展示了诸位校长对高校建设与规划方面的思考,内容涉及选课制度、学业排名、课程设置、本科教育、学者职责、教育目标以及大学使命等经典议题。
南怀瑾先生一生极为重视教育,尤其重视青少年教育问题,认为这直接关系到中华文化的发展和明天。针对青少年普遍感到迷惘、彷徨的症结所在,他亲自撰文,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从当时的现实问题,如心理问题、二十世纪的政治哲学思想问题等,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历史文化,层层剖析前因后果,句句发人深省。本书中的一系列文章曾于一九七六年陆续在《人文世界》杂志连载,后合编成册,一九七七年以《二十世纪青少年的思想与心理问题》为名由老古出版公司出版,受到社会各界的推崇,引起强烈共鸣,被誉为 当前社会之解剖书 青少年思想教育之诊断书 中西文化交流之过滤书 等。一九八四年三月第三版时改名为《新旧的一代》,我们在重新编辑本书过程中,一致认为本书是南师谈论教育问题的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应引起重视,经刘雨虹老师
本书共收录作者在大学任教期间回应大学生关于专业学习、读书范围、读书方法、读书习惯及学养风范等问题的书信75篇。全书图文并茂,共20余万字。循序渐进地回答了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和怎样读书的问题,实际上是培养学生养成终身学习习惯的过程。书稿的核心问题是解决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问题;在形式上,以书信体的形式交流,体现了平等的视角,以案例引入、用案例说事儿,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提供参考。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 是具有中国原创性质的本土化的新兴课堂教学模式。对分教学模式注重教学过程的改革和评价,有助于学生实现深度学习。全书由下述五个章节组成:章阐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产生的理论基础、具体的四元教学流程及在我国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二章介绍教育领域深度学习的内涵、国内外目前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及实现深度学习的教学要求;第三章重点论证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是如何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第四章是对分课堂促进深度学习的高校教学设计及案例分享;第五章是对分课堂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及案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