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全集》是研究王阳明心学思想及王阳明一生重要的著作,是儒家思想中的代表作。 阳明先生的门人徐爱、薛侃、南大吉刻印了《传习录》。其后钱德洪、邹守益、欧阳德、王畿等人在明嘉靖年间又陆续刻印了阳明先生的《文录》《文录续编》《年谱》等。隆庆六年(1572),御史谢廷杰巡按浙江时,汇集了《传习录》《文录》《别录》《外集》《续编》《世德纪》,以及《年谱》《奏疏》《祭文》等,整理而成《王文成公全书》,刊行于世。全书共三十八卷,分为《语录》《文录》《别录》《外集》《续编》《附录》,附录又包含《年谱》《年谱附录》《世德纪》《世德纪附录》。这是王阳明先生的全集,以后刊行的各种全集,基本都是依据此刻本翻刻或排印。 本套《王阳明全集》的简体版,是以民国二十三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王
《太素脉诀全书》是近代季萼编著的一部诊法类中医著作。成书于1936年。全书分为六编,仿张太素《太素脉秘诀》并加以引车发挥。季氏自谓此书是不明脉理者入门之书,故又介绍一些脉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用语亦较通俗浅显。
内容简介 《老子》又叫《道德经》、《道德真经》,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完整的哲学著作。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书分内、外、杂篇,原有五十二篇,乃由战国中晚期逐步流传、揉杂、附益,至西汉大致成形,然而当时流传版本,今已失传。目前所传三十三篇,已经郭象整理,篇目章节与汉代亦有不同。内篇大体可代表战国时期庄子思想核心,而外、杂篇发展则纵横百余年,参杂黄老、庄子后学形成复杂的体系。
《本草纲目》是成书于我国明代的一部杰出的药物学著作,也是一部集16世纪以前中国本草学之大成的药典,对我国近代药物学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在世界范围内也有着极佳的声誉,被誉为 东方药物巨典 。 本书以权威的金陵古本为蓝本,本着取古人之要义、为现代人所实用的原则,删繁就简,精选精校,辑录精华,保留了至今常见常用的本草,及切实有效的复方,原汁原味再现天下药典之精华,指导今人认识本草。
本书以图文相辅相成的形式,实录了完颜麟庆所至所闻的各地山川、古迹、风土、民俗、风俗、河防、水利、盐务等具体情况,较为全面地反映了道光年间广阔的社会风貌。
《易经》被尊为“六经之首”,尊享着无比崇高的地位。而在道家经典中,《易经》也享有与其在儒家经典中相同的地位,被道家奉为“三玄之冠”。真正算得上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于《易经》,曾给出了这样的定位:“易道广大,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数,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可算是对《易经》全面而重 要的评价,甚至无论从其影响的广度和深度上讲,都是世所罕见的,也从来没有一部著作能够产生它那样的重要影响。 本书精选古本正源,并兼采众家著作,经过精心的审校,以文、白对照的形式,再现这部伟大著作的精华。本书按照《易经》六十四卦的顺序,每卦独成一节,以原文、注释、译文三个 板块的形式,在力求保持《易经》原有意味的基础上,努力在读者和原著之间搭建起
内容简介 鬼谷子 是先秦诸子之一,《鬼谷子》一书是其后学者根据其言论整理而成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政治、军事、外交等领域,主要讲的是攻守谋略的理论。纵横家所崇尚的是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之技巧,其指导思想与儒家所推崇之仁义道德大相径庭。《鬼谷子》一书,历来被人们称为 智慧之禁果,旷世之奇书 ,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独具特色,是乱世之慧说,乱世之哲学。它的哲学是实用主义的,讲求名利与进取,是一种讲求行动的实践哲学,其方法论是顺应时势,知权善变。因为千百年来中国一直以儒家思想为正统,所以鬼谷子的学说没有得到后人应有的重视,因此,历代学者对《鬼谷子》一书推崇者甚少,讥诋者极多。 其实,《鬼谷子》一书并非等闲之书,它一直为中国古代军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所研究,现又成为当代商家的之书。它所揭示
《鬼谷子》一书是其后学者根据其言论整理而成的,这部两千多年前的谋略学巨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奇葩,历来被人们称为“智慧之禁果,旷世之奇书”。其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哲学、政治学、军事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学、情报学等多种学科,是一部可以被广泛解读的著作。它一直为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所研究,现又成为当代商家的 之书。它所揭示的智谋权术的各类表现形式,被广泛运用于内政,外交、战争、经贸及公关等领域,其思想深深影响今人,享誉海内外。
林逋著的林和靖集(精)是宋代著名隐逸诗人林和靖的诗词文集,书稿正文文字以一九三五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邵裴子校本为根据,整理者又对诗词中的疑难之处加以注释,以方便读者阅读使用林和靖集(精)后又附上后人题咏传记资料等,以收知人论世之效
《医道还元》是“圣清光绪二十年,岁在甲午,季秋甘九戌刻,降著”,“扳藏粤东省城善书总局”的一本文穰,全书22万余字,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文稿,对道学、中医学、中国哲学,尤其是中医哲学的研究意义重大。 作《医道还元》“注疏”,在“注疏”的规范性上难以把握。因为就《医道还元》正文的九卷,都分为“总论”和“洋解”两个部分,“详解”对“总论”进行逐句解释。如果把“详解”当作“注”,那所做的只能叫“疏”;如果把“详解”当作“总论”的“分论”,那所做的则叫“注”。从这个角度,《医道还元》原文本应该叫《医道还元注》才合适。就文本的实质而言,“详解”与“注”无异。既然原文本已经含“注”,那后来在此基础上做的工作,只能叫“疏”了。鉴于原文难以界定,所以本书名为《医道还元注疏》,此“注疏”的意
就朱熹而言,关怀不仅仅是一个不需要做特别事情的纯粹的精神境界的问题(如冯友兰先生所说),而且是一个必须有特别行动的道德生命内在的源源不绝不可遏止的力量源泉的问题;它不仅仅是一个普泛的一般的道德力量的源头的问题(如牟宗三先生所说),更是一个具有明确价值指向的儒家式担当天下的生命行动的力量源头的问题。 研究朱熹可以有很多种方法,但无论用哪种方法,都不应歪曲朱熹的原意。完全做到这一点也许不可能,因为任何解释都会多少加进后人的意思。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努力避免孤立地局限于某些特殊范畴或思想片断来图解朱熹,并尝试把他的思想资料放回到当时具体的历史文化的大背景之中,然后从整体上把握他本人而不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进而追究他的——同时也是与我们的精神生命相通的——关怀。本书便试图运用这
《芥子园画传(第2册)·人物鸟兽屋宇》,亦称《芥子园画谱》,是中国古代最为完备、系统的中国绘画初学入门的“教科书”气从康熙年间刊行以来,一代代的绘画大家、翰墨士林皆将其作为最基础的绘画模板,甚至一些民间匠人也把它视作匠作式样而大加临摹运用。近现代诸多画坛名家如黄宝虹、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多曾谈及自己初学画时以《芥子园画传》为进修范本的经历及得益。
《黄帝内经》是中国医学的秘宝,是预防、保健、护理、生理、病理、病原、病症、针灸、药治、物洽、医疗方法之开端、是最系统、最完备的古代医学理论,是医学的开始,是医国医民、内圣外王、天人合一的要典。 《黄帝内经》18卷,合《素问》、《灵枢》各9卷而成,本书依明崇祯皇帝御医王九达先生之例,将《黄帝内经》分“摄生”“藏象”“经度”“ 运气”“脉候”“色珍”“病能”“论治”“针刺”9卷,再细分为208节,每类均先《素问》而后《灵枢》。再加《黄帝内经广解》开宗明义于前,共成10章。 本书对《黄帝内经》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先以按语对书中每节内容进行提示;再标以《黄帝内经》原文;接着对原文中生难字词备以“音注” 并释义;后继以“义泽”,即将《黄帝内经》原文详细地翻译成白话文,使学习者易于诵读;并附以图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