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子解题》为国学大师吕思勉先生于20世纪20年代讲学时所做。书中对中国经部与子部中的重要典籍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讲解,作者因其 有益初学 而编次,故冠以 解题 之名;书中内容,并未限于解题,还多谈各书的读法。书中所论切实而简要,所列参考之书少而精,并按循序渐进之理明确读之先后,无论是就初学入门而言,还是就经、子研究而言,均是不可多得的力作。此外,本书还将搜集吕思勉先生有关治学的相关论述作为附录,以便与正文相互发明。
胡适是一位擅长演讲的大师,梁实秋称誉胡适的演讲具有“邱吉尔风度”,他的演讲题材从说教的人生意义话题,到枯燥的学术问题辨析,从敏感的政治文化热点问题,到冷僻的个案研究介绍,胡适都能通过一场生动、通俗的演讲,打动周围的听众,使听过他讲话的人对他永生难忘。本卷收录胡适演讲中与时政评论有关的部分。
商业和服务业的真谛是,通过商品、服务与顾客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针对这一点,作者说他在丽思卡尔顿酒店获益颇多。本书详述了此事,丽思卡尔顿酒店提供了令大多数顾客甚是满意的优质服务。这些时常被称为“神秘”(Mystic)的服务,来自每一位工作人员与顾客之间保持的人际关系。作者也有幸接触到这种与顾客构建人际关系的方法,获得了以为己用的机会。同时也深深体会到,这些经验不仅适用于待客业和服务业,还通用于一切业种和工作。作者在本书中介绍了其在工作中得到的这些技能(Know-How)。
《易传》是解释《易经》之作,共七种十篇,因而被称为“十翼”。《易传》七种,非一人一时之作,它们的产生,不会晚于战国。《易传》还极其重视“开物成务”,具有强烈的实践功能。这些思想,不但影响了两千年来的中国文化,对今天,也不这值得我们借鉴。
《国学文选类纂》收录钱基博先生国学研究方面的代表性文章和著作,也有先生治学的心得和体会,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文章有《国学历代变异的问题》、《中国古代学者治学的方法》、《国学之意义及治国学方法之评判》、《今日之国学论》、《十年来国学之商兑》、《治学篇上》、《治学篇下》等。
“艺术文献集成”搜集中国古代艺术方面的经典原著,以可靠的版本为底本,并予以重新校点整理,本书即是其中的一种。本书是我国较早的园艺学专著,全书六卷,约1万字。卷一为栽花日历,卷二为深花十八法,卷三至五分述352种,花卉生卡习性及用途,卷六为昆虫类考。
《清代学术名著丛刊:五经异义疏证》为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所撰。内容涉及昏冠、聘问、锡命、丧祭、明堂、社稷、争役、田税、器物、乐舞等,每论证一事,辄具今古文经家法,以明其统绪源流,并裁以己意,择善而从。嗣后郑康成对许慎《清代学术名著丛刊:五经异义疏证》提出辩难,撰《驳许慎五经异义》一书。然自隋唐以来,许久失传已久,后人虽多有辑佚者,但仅存百余篇。清人陈寿祺取王复本、庄述祖本、钱大昭本、孔广森本参订之,其中篇题可考见者有二十五事,有顺序者《田税》第五,《天号》第六、《罍制》第八,依次排列,其他无篇次者则以类相从,略具梗概。又采诸经义疏、诸史志传、《说文》、《通志》及其他学者着述,与许、郑相互发明者,以资稽核,附以己意,加“蒙案”二字,进行疏通证明,加以解说,成《疏证》三卷。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国家合而分,分而合,盛而衰,衰而盛,展示了波澜壮阔而又多姿多彩的历史景观。在这种错综复杂的历史变迁中,政治家们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经验,形成了各成体系的治国理念。学者们则以这些经验与理论为原料,提炼加工,创造出五光十色的政治学说。 本书从我国古代各种典籍中选取相关的代表性言论一千二百多条,并翻译成现代白话文。有些难懂的词还做了注释。选编的原则,内容上务求精,即理念积极向上,论述精当透彻,尽可能对今天有应用价值;文字上务求短,即语言简洁,文字通俗,尽可能使读者易读易记。我们学习古人,切不可泥古不化,既要学习古人,又要古人,才符合“与时俱进”的辩证法。
孔廣森(1752-1787),字眾仲、揭約,號羿軒,山東曲阜人。孔子的第六十八代孫,清代的經學家、音韻學家和數學家。少年師從戴震,又拜莊存與為師,精研《公羊》學。後師從桐城派姚鼐,創作駢文。著述宏富,有《羿軒孔氏所著書》,包括《春秋公羊經傳通義》十二卷、《大戴禮記補注》十四卷、《詩聲類》十三卷、《經學卮言》六卷、《禮學卮言》六卷等;又有《儀鄭堂文集》二卷、《儀鄭堂遣稿》一卷等。 《經學卮言》是孔廣森撰寫的一部群經總義類著作,涉及《易》、《書》、《詩》、《爾雅》、《論語》、《孟子》和《左傳》, 自問世以來,產生了較為廣泛的影響,但從未有單行本。此次由楊新勛整理、校注,以南京圖書館藏嘉慶二十二年(1817)刊《顨軒孔氏所著書》本為底本,《清經解》和《續修四庫全書》本為參校本,詳作校勘;並對文中部分疑
“楚辞”最基本的含义,是指战国时代我国南方楚地出现的一种新诗体。同时也指屈原以及后来其他作家用这种诗体写就的诗篇。传世的屈原作品,一般认为《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较为可靠,最足以展现伟大诗人的光辉形象和艺术才能。宋玉的《九辩》《招魂》(此篇或说出自屈原),以及难以遽定作者的《远游》《卜居》《渔父》《大招》四篇,也都与评价屈原、研究楚辞有特殊重要的价值,足资珍贵。东汉王逸作《楚辞章句》,并最早就上述楚辞各篇作出系统的注解。宋代先后有洪兴祖《楚辞补注》、朱熹《楚辞集注》,都在王逸的基础上更有所拓展,获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由此以讫明、清,各种楚辞的注解本和研究著作愈趋繁多,粗略统计约在二百种以上。“楚辞学”已经成为我国传统学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此次整理,以1983年中华书局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我国部纪传体通史,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史记》既是一部史学名著,也是一部文学名著,在我国史学史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曾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汉文学史纲要》)。《史记》记事上起远古时期的黄帝,下至西汉武帝,记载了约三千年的历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内有一篇自传性质的《自序》),共计一百三十篇。其中有几篇,或者没有写定,或者在流传中散失,由汉元帝、成帝间的博士褚少孙补写了《武帝本纪》《三王世家》《日者列传》《龟策列传》等篇,又为《外戚世家》《陈涉世家》《滑稽列传》等增补了一些内容,并标以“褚先生曰”字样,以示区别。 本次选注我们主要以中华书局标点本《史记》三家注为底
《性命古训辨证》是一部重要的历史学著作。此书从语言学角度入手,从甲骨文钟鼎彝器直到先秦典籍中有关“性”、“命”二字悉数统计,以音韵、训诂、考据方法,通过字形寻求字义。在探求古字演进的过程中,作者又进一步探求其演进背后的历史文化意义,以“性”、“命”两字的解释来梳理孔、孟、荀、墨诸子思想,最终得出宋明理学是先秦儒学之集大成的结论。
《挺经》是一种以刚劲强硬为特征的处世哲学,是曾国藩修身处世、为官带兵、战胜困难、走向卓越的法宝。我们从中可以看到曾国藩如何能于众说诋毁中安然保全自身。 《冰鉴》是曾国藩对自己相人识人的总结,是曾氏一生的智慧结晶,对于现代人而言,《冰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智慧的经典,具有十分重要的实用性和启迪性。 《家书》根据收信人分为五部分,,行文自由,挥笔自如,随想而至,在平淡家常事中能看到曾国藩的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 《日记》根据类别分为十个部分,全面地展现了曾国藩对于人伦、家庭、事业、修养等各个方面的为人法则、处世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