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修四库全书》作为我国迄今为止*型丛书,为清乾隆时官修《四库全书》的续编,分经、史、子、集四部。史部共670册,含历代史学(尤其是乾隆至清末)典籍1000余种。本书为史部典籍的提要,由当代学者精心编纂,以为后人进行史学研究之指导。
是书为上海古籍出版社《续修四库全书 经部》所撰提要。经部收书1100种,分为易、书、诗、礼、乐、春秋、四书、孝经、群经总义、小学等十类,每书分别撰写提要,揭示作者生平,概述该书内容、版本源流,辨析其版本价值、学术价值等,便于研究者参证。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集部》选录图书共计1048种、22390卷,其中楚辞类14种、128卷,别集类621种、10979卷,总集类67种、6708卷,诗文评类79种、1309卷,词类132种、1091卷,曲类61种、540卷,戏剧类44种、582卷,小说类30种、1053卷(通俗小说一回按一卷计)。所涉及的著述者约一千一百余人,其中有《四库全书》存目书114种,《四库全书》未收书495种,《四库全书》成书后问世著述421种,三类合计1030种。余下18种则属于更换《四库全书》底本。集部所收书的构成和比例情况也体现了《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冀为中国传统学术*后二百年之发展理清脉络"的学术目标。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集部》的类目设置,与《四库全书》等传统文献相比,除楚辞类、别集类等一遵成例之外,增设了戏剧类、小说类两大部类。"小说"类收录故事体的传奇、话本和通俗小说,仅收入10种
作为皇家编修的大型丛书,《四库全书》难能可贵的是不仅并未对词曲采取轻视或者不屑的态度,且不乏对词人词客观公正的评价。《四库全书》 词曲类 收录宋词别集56种,既有苏轼、黄庭坚、辛弃疾、陆游等豪放派大家,亦有柳永、周邦彦、李清照等婉约派词人;既有姜夔、吴文英等格律派的中坚,亦有蒋捷、张炎等宋末四大家的代表,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宋词发展的鼎盛气象。本书选取文津阁本《四库全书》所收录的上述宋词别集汇编成册。
本书收录司马朝军为《续修四库全书》所收杂家类352种著作所撰写的提要,对每种书的著作者、内容旨要、主要观点、学术价值、版本源流等加以记叙,间有考订,充分吸收古今研究成果,穷搜博采,提要钩玄。本书作为一部提要工具书,是对杂家类文献的一次全面系统的清理,力争做到“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对于古籍研究、版本目录学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四库馆臣编撰的《四库全书初次进呈存目校证》对尘封了两个多世纪的《四库全书初次进呈存目》抄本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包括标点、校勘、互证及编制书前总目、书后索引等工作。由于底本为众手所抄,讹脱衍倒在所难免,因而在此次整理时,参考中华书局影印浙江杭州刊本《四库全书总目》予以校订刊正,补脱删衍,并出校记加以说明。底本文字疑似有误者,则在校记中指出其与《总目》之异同。《四库全书初次进呈存目》在《四库全书》与《总目》纂修程序上具有过渡性的价值,因而此次整理时,还将《存目》中的每条提要与《四库提要分纂稿》、《四库全书荟要总目提要》、文渊阁《四库全书》书前提要、《文溯阁四库全书提要》、《文津阁四库全书提要汇编》、《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四库全书总目》中的同一条目一一比照,在【今案】中列出其所
《四库全书总目》是我国规模较大的官修提要式书目,浓缩和蕴涵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脉络和精义,自问世以来,备受学者专注,影响巨大。但《总目》提要的疏误也并不鲜见,清代干嘉起,即有学者撰著纠其谬误,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更是将这种考正推向了一个高峰,进而形成了四库总目之学。近几百年来,国内外专家公开发表的有关订误文字有数百家。可惜这些文章多半分散在各种报纸、杂志上,遍寻非常不易。如能将它们汇编为一帙,无疑有功于广大学人。本书既是这样的资料汇订,作者上穷碧落下黄泉,费尽六年时间,收集了六百余家中外学者的考订专着、文章,一一摘录分注于各篇之下,其间亦时有作者本人的校勘和考证,因此本书堪称集大成之作。
《四库全书总目》是我国规模*的官修提要式书目,浓缩和蕴涵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脉络和精义,自问世以来,备受学者专注,影响巨大。但《总目》提要的疏误也并不鲜见,清代干嘉起,即有学者撰著纠其谬误,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更是将这种考正推向了一个高峰,进而形成了四库总目之学。近几百年来,国内外专家公开发表的有关订误文字有数百家。可惜这些文章多半分散在各种报纸、杂志上,遍寻非常不易。如能将它们汇编为一帙,无疑有功于广大学人。《四库全书总目汇订(套装全11册)》既是这样的资料汇订,作者上穷碧落下黄泉,费尽六年时间,收集了六百余家中外学者的考订专着、文章,一一摘录分注于各篇之下,其间亦时有作者本人的校勘和考证,因此《四库全书总目汇订(套装全11册)》堪称集大成之作。
《四库全书初次进呈存目》清乾隆间敕撰,是四库全书馆自行撰写的初的提要。今存 1878 篇提要,其中 1869 篇提要完整, 9 篇提要为残篇。该书是一部重要的四库学文献,在《四库全书》诸提要稿中,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也是此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和阁书提要的基础,于研究清代学术与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四库全书》是清·乾隆年间纂修的一部丛书,收书三千四百余种。为了纂修四库全书,当时在北京设立了一个专门机构,称为“四库全书馆”。在纂修《四库全书》的过程中,馆臣每校定一部书,即写一篇提要,“将各书大旨及著作源流,详细考证,铨疏厓略”,这些提要汇集起来,加上存目提要,按照经、史、子、集四部类次,由纪昀加以整齐划一,进呈乾隆皇帝御览后,就成为《四库全书总目》。《四库全书总目》成书后得到广泛的流传。《四库全书总目》,都是由皇六子永瑢领衔纂修的,但据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所言,实际工作是由纪昀完成的。本书为经部3册,由蛾术丛书编委会整理完成,以浙江杭州刻本为底本。繁体竖排,使用全式标点。
《续修四库全书》是一部收书5213种,共1800册的巨型丛书。本书编有《续修四库全书》总目录,列出每册所收书名及著者,并编有以四角号码排序的书名索引和著者索引。
《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晓岚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费时十三年编成。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共有3500多种书,7.9万卷,3.6万册,约8亿字,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 全书 。当年,乾隆皇帝命人手抄了7部《四库全书》,下令分别藏于全国各地。先抄好的四部分贮紫禁城文渊阁、辽宁沈阳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河北承德文津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 北四阁 ;后抄好的三部分贮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 南三阁 。
《四库全书总目》是汇集《四库全书》各著录及存目书的提要,由纪昀总汇修订而成。此书问世后影响很大,研究补订者代不乏人。其中胡玉缙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是佼佼者之一。胡氏对《四库全书总目》做了大量的匡谬、补缺工作,他博采群籍,按《四库全书总目》的次序,分别辑录,汇为一编,又对阮元的《四库未收书目提要》也做了同样的处理。方便读者检阅自己需要的材料。胡氏过世后,王欣夫整理他的遗著,编定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六十卷和《四库全书未收书目提要补正》二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