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伽蓝记》是南北朝时期记载北魏首都洛阳佛寺兴衰的地方志,共五卷。 此书按照城内、城东、南、西、北的次序,以四十多所名寺院为纲,兼顾所在里巷、方位以至名胜古迹 ,同时叙述相关事迹。从书中可以了解孝文帝迁都洛阳到尔朱氏之乱,四十年间洛阳的故事和台省坊市的分布,甚至于外商来洛阳居住和各国的风土人情、道里远近,书中都有所涉猎。内容包括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学、艺术、思想、宗教等方面 ,对于今日研究洛阳的历史地理、考古发掘以及进行现代化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书中涉及到的一些洛阳的商业和手工业经济的记载,成为今日研究六世纪北朝城市经济地理罕有的史料。 《洛阳伽蓝记》明代以前的版本早已佚失,本书选用国家图书馆珍藏的现存早的版本 如隐堂本影印出版。如隐堂本也是诸刻本中好的版本,此次出版使
这本董楚平译注的《楚辞译注》以王逸《章句》本为根据,收录《离骚》、《九歌》、《天问》、《九章》、《悲回风》、《远游》、《卜居》、《渔父》、《九辩》、《招魂》、《大招》,裁去《惜誓》以下的汉人作品。每篇有原文、题解、白话翻译和注释。注释择善而从,尽可能吸收古今学者的研究成果,间或也有作者自己千虑之一得。书末附《史记 屈原列传》,适合大众阅读。
。。。
本书作者是清代著名学者,汉宋学互相争胜期间宋学最重要的人物。本书是作者撰写的一部专谈古今著述体例的著作,历来广受好评,现代史学大家陈垣先生最为推荐,并要求作为启蒙发凡的良好读物。
《赵绍祖金石学三种》收录上古三代至元代安徽地方与人物的各种金石文字共27卷,包括《安徽金石略》十卷、《泾川金石记》一卷、《古墨斋金石跋》六卷。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社会生活、民风习俗等诸多方面,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马叙伦全集:石屋余渖 书屋续渖》收入两种著作,即《石屋余渖》和《石屋续渖》。两书为掌故类笔记,记载了马叙伦先生耳闻目睹的晚清民国掌故,颇具史料价值。两书收入民国丛书,后又有上海书店单行本。此次排印,根据上海书店单行本整理,并参校民国丛书本。
《三十二篆体金刚经》是佛教大乘般若类的重要经典。梁代昭明太子萧统将《金刚经》分为三十二分。集的三十二体分别是玉筯篆、奇字、大篆、小篆、上方大篆、坟书、穗书、倒薤篆、柳叶篆、芝英篆、转宿篆、垂露篆、垂云篆、碧落篆、龙爪篆、鸟迹书、雕虫篆、科斗书、鸟篆、鹄头书、麟书、鸾凤书、龟书、龙书、剪刀篆、缨络篆、悬针篆、飞白书、殳篆、金错书、刻符篆、钟鼎篆,每一体写《金刚经》一分,用楷书对照。在使用每一种篆体字前,都有一个简要说明。此经艺术性————大于科学性。此次出版,以明万历三十九年本为底本影印。
《刘艺草书观音宝相重光记拓本》是书法家刘艺先生书蔡学士所撰之《明万佛延寿寺千手千眼观音宝相修复重光记》,其文不足九百字,却对重塑的千手千眼观音宝相的描写精致而华丽,对其周围环境的描写宏气。刘艺先生之草书相离相带,连贯通畅,笔意奔放,体势连绵,给人赏心悦目的审美感受。它对弘扬我国传统文化有积极的意义,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价值,为书法艺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值得读者、尤其的书法爱好者收藏,品鉴。
本书选录了自唐至清初的59家有名词人的代表作100调,每调一词。调式都较为通用,涵盖小令、中调、长调各类。同治、光绪年间谢朝徵对所选各词加以笺注,删去词调,成《白香词谱笺》四卷,从而使其同时成为一部简明词选。
《三十二篆体金刚经》是佛教大乘般若类的重要经典。梁代昭明太子萧统将《金刚经》分为三十二分。集的三十二体分别是玉筯篆、奇字、大篆、小篆、上方大篆、坟书、穗书、倒薤篆、柳叶篆、芝英篆、转宿篆、垂露篆、垂云篆、碧落篆、龙爪篆、鸟迹书、雕虫篆、科斗书、鸟篆、鹄头书、麟书、鸾凤书、龟书、龙书、剪刀篆、缨络篆、悬针篆、飞白书、殳篆、金错书、刻符篆、钟鼎篆,每一体写《金刚经》一分,用楷书对照。在使用每一种篆体字前,都有一个简要说明。此经艺术性————大于科学性。此次出版,以明万历三十九年本为底本影印。
周作人著的《儿童文学小论(精)/清末民初文献丛刊》据一九三二年刊本影印,总共收录了作者在1912年至1924年间所写的儿童文学的文章,其中主要包含了《童话略论》《童话研究》《古童话释文》《儿歌之研究》《儿童的文学》《儿童的书》等,其主要讲述了童话、儿歌的发展历程,既富有研究价值,也颇有天真童趣,是“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代表性的论著。
《马叙伦全集:石屋余渖 书屋续渖》收入两种著作,即《石屋余渖》和《石屋续渖》。两书为掌故类笔记,记载了马叙伦先生耳闻目睹的晚清民国掌故,颇具史料价值。两书收入民国丛书,后又有上海书店单行本。此次排印,根据上海书店单行本整理,并参校民国丛书本。
。。。
西晋文学家陆云的文集。陆云(262-303),字士龙,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官员、文学家,东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第五子。与其兄陆机合称“二陆”,曾任清河内史,故世称“陆清河”。其诗颇重藻饰。此次影印,据宋庆元六年华亭县学刻本原书高清扫描。
清邓承修撰,据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安雅书局刊本影印。六卷,卷末有《跋》。上起清同治十三年(1874)正月十二日,下迄光绪十一年(1885)七月初四。奏稿包含论闱姓赌捐和吏治、考场积弊,弹劾李瀚章、崇勋等内容。
此书为作者兴致之作,涉猎奇闻轶事、朝野掌故,也谈及诗文词赋、书画作品,此书于光绪三年序中云,“在军旅之中,有可资观览助谈者,随得随记而成。志在明学术,正人心,厚风俗,以兴平治之事者,故曰《随笔》”。因其有丰富的官场阅历,又曾参与洋务活动和任清末外交大臣,所记清代人物事件,有较高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