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是先秦时期的一部经典作品,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主要记录当时的帝王言论、政治制度及重大的历史事件。由于《尚书》文字佶屈聱牙,非常难懂,所以,自汉代时,便不乏学者为之作注。在历代数量繁多的注本中,南宋学者蔡沉所作《书集传》是其中的一部代表作,堪称里程碑式的作品。《书集传》,又名《书经集传》、《书经集注》,《书蔡传》,共六卷。蔡沉为朱熹晚年高足,《书集传》的写作,就是在朱熹授意、在朱熹未完稿基础上完成的,可以说,《书集传》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朱熹在研治《尚书》方面的心得体会。此次整理,以宋淳祐十年上饶郡学吕遇龙刻本为底本,以元德兴堂刻本、南涧书堂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校本,并参校以元儒陈栎《书集传纂疏》与清官修《书经传说汇纂》。
《水浒全图》,清光绪六至八年(1880 1882)粤东臧修堂刊,为晚清小说版画之珍品。绘画者一般认为是明初画家杜堇。《水浒全图》按小说中的人物一百零八位,一图二人,绘图五十四幅,人物描摹细致传神,线条挺劲秀畅,并点缀树石、云水、庭院,画面饱满,情景交融,引人入胜,完美地体现了杜堇白描人物画的风格特点。
本书据一九二一年刊本影印,梁启超著。《清代 学术 概论》运用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与研究方法 ,针对当时具体的学科、学派、学者的特点作出了详细的评价。全书突破传统学术史的阐述框架,以 时代思潮 来论述清代的学术思想,其中将清代学术思想分为启蒙期、全胜期、蜕分期与衰落期, 并且以思想与人物结合方面的方式对清代学术精髓进行整体的历史考察,是一部系统研究清代学术史、思想史的入门之作。
本书据一九一四年刊本影印,是民国时期中华师范心理学教科书,全书共四编,二十章。本书是作者根据日本大濑甚太郎所著心理学教科书并参考他书,融汇中西之学编写而成,从伦理学的定义、中西伦理学的差异、伦理学的研究方法、善恶的本源及行为标准论、义务论、德论等方面,将伦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在中国遭遇 三千年未有之变局、面临礼崩乐坏、道德滑坡 的紧要关头,对重建国民道德观念、对传统伦理思想进行创造性转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书信集,系作者与亲友往来书札的汇编,清王韬撰,二卷。一九二五年文明书局刊本。此集目录题《王仲弢尺牍》,计收《答顾涤庵明经师》等一百余位受信人的一百六十三通。冠自序,自云曾编印《鸿鱼谱》,以示不敢忘旧。书信体现了他关于政治、经济、文教、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改革思想。作为书札文献可以进一步了解一个资产阶级改良派人士宣传政治思想观点,在传播改良思想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
本书据清光绪二十年刊本影印,原书作于清光绪十三年丁亥,作者黎庶昌因母去世告假返乡期满后赴京待命时。全书采取日记体的形式,详细记录了作者由黔取道四川、陕西、山西入都(北京)途中的见闻与感悟。其间他不仅考察了所经地区的民生实业,还对许多重点形胜的地理文化做了详细描述和考证,纠正了《读史方舆纪要》《水经注》《蜀輶日记》和《汉书 地理志》等古籍中的一些错误,不仅是一部文笔清新雅致的学人游记,也是一部资料翔实、考证精准的地学游记。
清末 傅云龙 编撰的 游历图经 系列中的一 本, 据清光绪二十七年 ( 1901 )石印 本影印。 光绪 十三年 ( 1887 ) , 傅云龙 奉命出游日本、美国、秘鲁、巴西、加拿大、古巴诸国。于途中诹事译文、历地摹图,归后整理成列国图经六部,是书即其中之一。 二卷, 由旅途所见从 古巴天文、地理、风俗、食货、考工、兵制、职官、政事、文学、叙例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古巴国的情况,并 勘察 绘制了图表, 据以编 制 图经。
本书据一九三二年刊本影印,周作人著。全书总共收录了作者在 1912年至1924年间所写的儿童文学的文章,其中主要包含了《童话略论》《童话研究》《古童话释文》《儿歌之研究》《儿童的文学》《儿童的书》等,其主要讲述了童话、儿歌的发展历程,既富有研究价值,也颇有天真童趣,是 五四运动 前后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代表性的论著。
清末 傅云龙 编撰的 游历图经 系列中的一 本, 据清光绪二十七年 ( 1901 )石印 本影印。 光绪 十三年 ( 1887 ) , 傅云龙 奉命出游日本、美国、秘鲁、巴西、加拿大、古巴诸国。于途中诹事译文、历地摹图,归后整理成列国图经六部,是书即其中之一。 十卷, 由旅途所见从 巴西天文、地理、国系、风俗、食货、考工、兵、政事、文学、叙例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巴西国的情况,并绘制了经纬表、巴西国图、形势表、部落表、铁道工表、兵船表等表格及地图。
戏曲论著, 王国维著。据六艺书局刊本影印。后附戏曲考原、古剧脚色考、优语录、录曲余谈。 本书考证唐宋大曲的来源、现存的曲辞、名目、流变、体制以及与戏曲的关系。推溯大曲之得名和唐宋大曲之渊源、流变和演出内容等,解释大曲的音乐专用名词,如遍、序、引之类。主体部分则参阅、引用多种前人书籍资料详细考证了隶属于各宫调的诸唐宋大曲的名称、源流、演化、结构,后附宋元人流传至今的作品与存目,以略窥唐宋大曲之本。
《使西纪程》 是清代*任驻外公使郭嵩焘所著。是其从上海到伦敦五十天的日记后经由自己整理而成,这些日记是郭嵩焘按照清政府指示 出使各国大臣应随时(向政府)咨送日记等件 , 凡有关系交涉事件,及各国风土人情,该使臣皆当详细记载,随事咨报, 自当用心竭力,以期有益于国 的要求所记。全书分上下两卷,主要叙述了赴英途中的所见所闻,并掺入了个人感想,文中言到西洋也有两千年的文明,看到一些港口每天上百艘轮船进进出出却次序井然,不禁叹道: 条理之繁密乃至如此 。还盛赞伦敦: 街市灯如明星万点,车马滔滔,气成烟雾 宫室之美,无以复加。 从途经十数国的地理位置、异土民情、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到土耳其开始设立议会、制定宪法的改革,苏伊士运河巨大的挖河机器, 重商 对西方富强的作用,等等,日记中全都作了介绍,尽可能
梁启超著,收录于《饮冰室专集》之二十三,全书分八个部分,是书为作者 1920年从欧洲游历回国后,整理自己的观感而写成的。记述游欧途中各国社会概况及风土人情,描述了*次世界大战给欧洲人造成的灾难及世界影响, 全面反映了梁启超对战后欧洲的观察,对西方文明的态度和看法,以及对中西两种文化的观点, 为其后来倡导 东方精神文明 的代表作。
清末 傅云龙 编撰的 游历图经 系列中的一 本。据清光绪二十七年( 1901 )石印本影印。 光绪 十三年 ( 1887 ) , 傅云龙 奉命出游日本、美国、秘鲁、巴西、加拿大、古巴诸国。于途中诹事译文、历地摹图,归后整理成列国图经六部,是书即其中之一。 四卷。 由旅途所见从 天文、 地理、 国系、风俗、食货、考工、兵制、外交、政事、文学、叙例 等方面详细介绍了 秘鲁 国情况,并勘察绘制了 时差表、国图表、代系表、国系表、铁道表、领事表、分疆表、大事编年表等 表格 及地图 , 据以编 制 图经。 于政治、经济、文化、风俗、地理沿革等介绍颇全面。
《 婺学治事文 编 》是清光绪年间金华丽正书院将当时的学生所写的优秀议论文汇编成册,全书共有五卷。由时任金华知府继良作序。文章的作者有金兆丰、傅典虞、汪庚年、胡宗懋等诸多士子。所写文章多为议论时政,其中有部分甚至论及国际关系。
罗振玉撰集。据一九一六年上虞罗氏影印本影印。全书分三卷附补遗,卷首有罗振玉《古镜图录序》,卷末附《古镜图录补遗》。卷上上启 汉之元兴,下迄明之洪武,得三十余品,其无年月者可据此参证而得其时代与其变化之迹;中卷以后则选文字刻镂精好者。 共收铜镜拓片 百余幅, 所收铜镜亦不止罗氏一家,还有徐乃昌等收藏家的收藏。
晚清刘学询著,据清光绪二十五年 ( 1899)石印本影印,分上下两卷,前有《谕旨》,刘学询《自序》。1899年, 刘学询以二品衔道员身份赴日本考察,他大量考察了日本的金融、司法、军工、矿业等,是书收录了作者游历日本考查商务期间所写的日记。在其《自序》中也有说明: 今年四月,会同日本上海总领事小田切万寿之助往考商务,以六月一日由上海起程八月二日还抵上海,往返六十一日,谨将逐日闻见所及汇为日记,缮写正本呈由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代为奏上,而以副草付之石印。
许嘉璐主编的《石鼓文疏记读金器刻词天马山房藏书总目天马山房藏书目(精)》为《马叙伦全集》的一册,影印收入四种著作,即《石鼓文疏记》《读金器刻词》《天马山房藏书总目》《天马山房藏书目》。前两种为文字学著作,是马叙伦先生的学术代表作;后两种为目录学著作,是马叙伦为自己藏书所编的目录。四种著作皆有较高的学术文献价值。
清邵作舟撰。二卷。邵氏久寓北洋幕,熟悉洋务,留心时政。书凡二十余篇,首冠总论,次列三纲:学校、理财、用人,内容涉及经济、文化、政治、教育等方面,极言变法,指陈当道之窳败, 书中对君主专制制度、官僚制度之批判入木三分。
《中国历代书目题跋丛书(第四辑):群碧楼善本书录·寒瘦山房鬻存善本书目》包含《群碧楼善本书录》、《寒瘦山房鬻存善本书录》及"补遗",清末民初江南藏书家邓邦述所撰。《群碧楼善本书录》六卷,为民国十六年(1927)邓邦述向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让售藏书时所编。《寒瘦山房鬻存善本书录》七卷,为邓邦述鬻书后,根据寓中遗存之书编成。均详记卷数、册数、作者、行款、藏书印,后缀邓氏题跋。各书原有藏家题跋、标记、小注、藏章及位置等,亦一一记录,为后人版本调查与鉴定提供依据。
《訄书》是章炳麟的*部自选的学术论文集,初刻本共收论文五十篇,曾多次重订,影响很大。《訄书》集中体现了章炳麟早年的政治社会思想。《訄书》公开从正面批评了孔子和孔学,进而对于封建中国的 天道 观、 天命 论做出了有力的批判, 熔铸新理 、 推迹古近 ,成为了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重要思想武器。
本书是翻译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宣传了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的观点,并于 1897 年 12 月在天津出版的《国闻汇编》刊出。该书问世产生了严复始料未及的巨大社会反响,维新派 领袖康有为见此译稿后,发出 眼中未见有此等人 的赞叹,称严复 译《天演论》为中国西学第 一者也 。
英国学者甄克思于 1900 年出版的《政治史》( A History of Politics ),严复首次把 totem 一词译成 图腾 ,从此成为中国学术界的通用译名。此书讲的是政治进化史。甄克思和严复都认为,在宗法社会和国家社会(即军国社会)之间存在着一个 拂特之制 ( feudelism ,今译封建制度)的时期。甄克思在这本书中,用历史发展阶段的观点,把历史描绘成从图腾社会向宗法社会、再向军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他认为,在军国社会里,个人是组成社会的基本细胞,人民是平等的;而在宗法社会中,社会细胞由家族构成,个人归各自的宗族统辖,并受到祖法的约束,没有自由。受到甄克思这种进化史观的影响,严复认为当时的中国终于进入军国社会阶段,属于七分宗法、三分军国性质的国家。
《日本杂事诗》是 黄遵宪 任驻日本使馆参赞期问的诗作,与他的日本史专著《日本国志》相辅相成,自注部分的文字亦极富价值。原本一百五十四首,诗稿冢即在日本友人大河内辉声家茔地,立有诗碑。自从刊印流行,深得海内外人士赞誉。 l890年重又改定,上卷删二首,增八首,下卷删七首,增四十七首,共有诗二百首,是为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