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秉言认为,在竹木上刻画,并不是对原作的简单摹刻,而是二次创作,是自己艺术情趣,胸襟人格对原作感悟的体现,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进行修整,根据自己的情趣来选择刀法进行创作。如他所刻的由黄胄绘作的《赶集归来》图,对人物面部刻的较实较细,喜悦的表情生动外溢,有一种少女牧民特有的健康之美。而对驴和牧羊犬的刻画则充分利用了红木的肌理,用劈刀法刻出几个大写意笔法的块面组合,深浅浓淡,浑厚豪放,表现出了它们的肌肉结构和活泼神态,使霍去病墓前石刻的雄浑刀法在红木上得以再现。其虚实相间,动静有序,工写结合,赏心悦目,似比黄胄的原作更具神韵。 徐秉言的红木浅刻,能运用不同的刀法表现出水墨画中不同的笔意。譬如他在他的作品《听雨》中,荷叶用削刀法和细刀法刻出徐青藤的泼墨法笔意,既有水墨淋漓之
《简明竹谱》是根据清代成丰年间的木刻本《写竹简明法》整理出版的。作者蒋最峰为清代乾隆年间人,《写竹简明法》是为乾隆皇帝八十寿辰进奉所刻印,印数很少。嘉庆丙辰年春(公元一七九六年) 汉阳人叶志诜在琉璃厂火神庙书摊上购得此书,于六十年后,即咸丰六年一公元一八五六年一又重印此书,以为流传。此书共分上下两册,主要介绍竹子的基本画法,例举范图很少。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荣宝斋出版社曾出版了此书,为了便于读者的翻阅和学习,编辑时把上下两册合成一册出版,并在后部增添了范图二十四幅,基本以原貌示人。 现我社又重新编辑出版此书,对原书略作调整,并为技法文字部分作了断句,使读者更容易阅读学习,也希望读者通过此书,能更深入地了解和研究中国画的传统绘画技法。
本帖是从木简中选择出类拔萃的、书法特征鲜明的隶书汇集而成的,编辑中并不把注意力完全放在四平八稳这一点上,而是着重于木简隶书上的特质,以及视觉上的特殊性的理解方面,其目的是让学者探究早期隶书的真谛,领略其自然的书写方式和原始面貌。 全帖共收十一种类型的木简隶书,原简登出,分别以A、B、C、……英文字母标明,以示区别。其中A类简属于典型的扁平垂直的例子,与其相似的是将扁平垂直的要素进行极度夸张的E类简。两者不同之处在于E类的垂直线条稍有斜向的流动感,A类的则比较平稳严密;两简都强调波势,但在波势的处理方式上E类更放开一些。从这两类简中,可以看到石碑隶书的严整影子,以及木简隶书特有的速度感,体现了木简隶书的标准写法,书写者的技艺也较高,因此,这两种简是临习木简隶书必须掌握的基础写法。其它类
《古董速查手册》收录了纽约、斯图加特、伦敦、香港、北京、上海、广州、昆明、天津等城市或地区的四十余家拍卖公司1996~2006年间拍卖成交记录和拍品图片,按拍品朝代、品名、款识、估价、成交价、尺寸、拍卖公司、拍卖日期等资讯排序,是广大收藏爱好者的实用工具书。本书是《竹雕木雕》。
本篇是重要的心性说理论著作,也是研究先秦人性论的重要材料。简文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陸相近,习相远』的观点,提出了『性自命出,命自天降。道始于情,情生于性』 的观点。『性』指人的本性。《苟子·正名》『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命』指生命;『天』指自然界;『情』是指人的真情流露;『道』指行为规范。认为人有生命,就有性,人的生命是自然界给予的。人的真情流露来源于人的本性,人的行为规范又是从人的真情开始的。 本文详细分析『性』。认为性,不仅人有,而且动物也有,人的性表现出来便是好恶,是喜、怒、哀、乐之气,这种气发于外,便是情。简文还陈述了『性』的七种类别及其相应的含义和外界作用于『性』的七种方式。 简文阐述了心性之间的关系。认为人都有性,而且都是相同的,因为它受命于同一个天,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