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原称《老子》,又称《道德真经》、《五千言》,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释者、传抄者的集合体)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河上公,亦称河上丈人、河上真人,齐地琅琊一带方士,黄老哲学的集大成者,黄老道的开山祖师,其老子注《河上公章句》成书Z早,流传Z广,影响Z大。 宋元福建刻书不仅在当时影响巨大,闽刻古书具有较高的版本价值,为后人校勘、整理古代文献提供了刊刻时代早、较接近原貌的底本或校本。《宋刊老子道德经》据南宋建安虞氏家塾本影印,注释系河上公章句。校勘精良,版刻精美。
我社推出的这套《国学经典典藏版》,是继我社国学经典百部丛书后的又一力作,所选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例上以原文、注释、白话解读的形式对经典著作进行明白晓畅的注解,以全本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引领读者跨越文言文的隔阂,真正亲近经典、领悟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在愉快的阅读之旅中获得通透畅达的人生智慧,对于做人做事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套书采用国际流行的16开异形本,版式疏朗大方,装帧印刷精美,便于携带和阅读。 郁离子 是刘伯温的托称,刘基写作《郁离子》的时候,是在他47~50岁,经历了元朝官场上的四起四落,正值其人生的低谷,使得他郁郁不得志,不能施展抱负,后来被夺去兵权,遂弃官归隐家乡青田山中,发愤而著《郁离子》。原书共18章,188则短文。
《世说新语》是一部记载东汉末年之南朝刘宋时期名士轶事及其隽语的典籍,主要是有关人物的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全书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共1130则。本书撷采精华,精选263则加以译注。本书编纂体例分为原文、题解、注释和译文四部分。题解主要介绍每门的主要内容及主题思想。注释包括注音和释词两部分,生僻字、多义字加注音,重点词汇和文化常识性的内容出注。译文主要采取直译的方式,当直译有害于文义理解时,则以意译的方式翻译。本书的注释和译文不仅详细地注解了相关的疑难词语、典章制度、地理常识等,还对相关的历史背景做了介绍,并且尽可能细致地讲解原文的言外之意,对于初次接触它、阅读它、欣赏它的读者大有裨益。
我社推出的这套《国学经典典藏版》,是继我社国学经典百部丛书后的又一力作,所选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例上以原文、注释、白话解读的形式对经典著作进行明白晓畅的注解,以全本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引领读者跨越文言文的隔阂,真正亲近经典、领悟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在愉快的阅读之旅中获得通透畅达的人生智慧,对于做人做事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套书采用国际流行的16开异形本,版式疏朗大方,装帧印刷精美,便于携带和阅读。 《百喻经》,全称《百句譬喻经》,是古天竺僧伽斯那撰,南朝萧齐天竺三藏法师求那毗地译。《百喻经》称 百喻 ,就是指有一百篇譬喻故事,但现存的譬喻故事只有九十八篇;之所以称之为 百 ,有两种说法,一就整数而言,二是加上卷首引言和卷尾偈颂共为百则。《百喻经》全文两万余字,结构形式单一,每
《战国策》由西汉刘向根据国家藏书室中的多种抄本整理而成,分为东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等策,共三十三篇。主要记载了二百四十多年间各国在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以及策士们在游说诸侯或相互辩难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对后世产生了长远影响。《战国策》原文各章并无标题,有的本子用各章*句作为标题。本书采用根据文意或文中的精华部分自拟题目与各章首句相结合的标题形式,希望使读者既能够见题知意,又能根据各章首句便于在其他《战国策》文本中查阅。为了帮助读者阅读和理解,每篇选文前面都写了简要的题解,或介绍文章背景,或简述文章内容,或分析文章的特色,写法各异,视文章而定,不求一律。选文的原则,尽量体现出《战国策》中较为中正的思想内容和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力争
《筹海图编》是一部防海御倭专著,对当时的抗倭战争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后人筹划海防提供了借鉴。 本书图文并茂,通过一百余幅地图,展示并论述了我国明代沿海海岸海域的地理形势,沿海驻军、水寨、烽堠、瞭望哨等海防部署、海防设施,以及倭寇劫掠沿海的历史,入侵的时间和路径等。书中还收录了大量中日历史交往资料、朝臣和将帅提出的防海御倭方略、永乐年以来的平倭战绩、抗倭战争中殉国殉难的军民事迹,以及明军的兵器和战船等军事装备资料。丰富翔实的资料使本书成为明代海防史料之集大成之作。 书中还总结了明初以来海防和抗倭斗争的经验,在海防地理、海防战役和海防思想三个方面提出了很多切实有效的方略对策,而其所倡导的军事协同与经济贸易相结合、远洋出击与近海防御相结合、维护海疆安全并获取海疆利
曹雪芹编著的《红楼梦》是清代乾隆年间诞生的一部长篇小说。该书的 前八十回,其作者是伟大作家曹雪芹;对高鹗续作后四十回,目前学术界尚 有争议。这部巨著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中心,联系广阔的社会背 景,着重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深刻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 的奢靡丑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书中所表现的以反封建 主义的叛逆精神为思想内容的爱情,富有深刻的社会意义。此书在创作艺术 上成就巨大,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血肉丰满,个性鲜明,栩栩如生,成为 不朽的艺术典型。结构宏大完整而又自然浑成,使千头万绪、参差错综的种 种事件和众多的人物活动,紧密联系贯通,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语言洗练 、自然、形象,极富艺术表现力。《红楼梦》无论在思想内容上,还是在创 作艺术上,都代
我社推出的这套《国学经典典藏版》,是继我社国学经典百部丛书后的又一力作,所选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例上以原文、注释、白话解读的形式对经典著作进行明白晓畅的注解,以全本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引领读者跨越文言文的隔阂,真正亲近经典、领悟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在愉快的阅读之旅中获得通透畅达的人生智慧,对于做人做事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套书采用国际流行的16开异形本,版式疏朗大方,装帧印刷精美,便于携带和阅读。 《兵经百字》,又称《兵镜百篇》、《兵法百言》、《兵经百篇》、《兵略》、《揭子兵书》、《兵法圆机》等,是揭暄所作。《兵经百字》全书共一百字,分为智部、法部、衍部(一说为术部, 衍 乃 術 之误)三部分。这本书名气虽比不上《孙子兵法》,但却是《孙子兵法》的补充和发展,很值得一读。 《唐李问
《三国志》是晋代陈寿撰写的史学名著,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至晋武帝太康元年(280)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共计六十五卷。本书共选文八篇,分别为卷一《魏书一武帝纪*》,卷二《魏书二文帝纪第二》,卷十九《魏书十九任城陈萧王传第十九》,卷三十二《蜀书二先主传第二》,卷三十五《蜀书五诸葛亮传第五》,卷三十六《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第六》,卷四十六《吴书一孙破虏讨逆传*》,卷五十四《吴书九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本版编纂体例分为题解、原文、注释、译文四部分。注者在前贤古本的基础上重新进行精心点校,又进行了简洁精明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同时为每卷都做了题解,介绍本卷主要内容、写作背景、相关人物轶事等,可作为读者在阅读时的参考。
我社推出的这套《国学经典典藏版》,是继我社国学经典百部丛书后的又一力作,所选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例上以原文、注释、白话解读的形式对经典著作进行明白晓畅的注解,以全本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引领读者跨越文言文的隔阂,真正亲近经典、领悟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在愉快的阅读之旅中获得通透畅达的人生智慧,对于做人做事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套书采用国际流行的16开异形本,版式疏朗大方,装帧印刷精美,便于携带和阅读。 《尉缭子》《吴子》是中国古代兵书的精华,是中国军事理论殿堂里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尉缭子》是著名的《武经七书》之一,是我国战国晚期流传下来的一部著名兵书,是研究先秦哲学思想、军事思想和军事制度的重要典籍之一。《尉缭子》具有非常丰富的军事思想,涉及战略、战术、训练
《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辑而成。《论语》的各章各节独立成篇,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记录了孔子关于哲学、经济、政治、伦理、美学、文学、音乐、道德等方面的言论,是研究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家学说的主要文献。 本书编纂体例分为题解、原文、注释、译文四部分,对《论语》进行全面的解读。题解概括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及阅读要点;原文采用西汉安昌侯张禹的通行底本;注释博采众长,对作品中出现的生僻字词、相关文化知识等进行必要的说明;译文与原文和注释相对应,并以信、达、雅的标准对原文进行现代解说,力求做一个适合大众阅读的普及本。
《礼记》共49篇,是一部以儒家礼论为主的论文汇编,内容涵盖战国以后及西汉时期社会的变动,包括社会制度、礼仪制度和人们观念的继承和变化等,阐释礼经意涵,可指引后人阅读礼经的思考方向。 本书的编纂体例分为题解、原文、注释、译文四部分。题解的部分,除了介绍篇名由来、郑玄《目录》对该篇的经典评述外,另对每篇经文的思想主旨、内容构成、文本特征等加以简介,旨在帮助读者从整体上对每篇经文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原文部分,在参考前贤古本的基础上划分段落,加以校点;注释部分,一是参考权威辞书词典条目释义,二是结合上下文意,三是参考先贤古本的注释,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解注;译文部分,平文大义,则随文直译,而一些晦涩难懂的地方,则酌情疏解,但求言简意赅,易于理解。
宋吴仁杰《离骚草木疏》是一部专门考释《楚辞》中草木的名著,其蓝本是王逸《楚辞章句》,参阅洪兴祖《楚辞补注》,对其中的草木予以考辨发明。这次整理、点校以南宋庆元六年刻本为底本,以元刻、明抄本为参校本,并吸取清代祝德麟《离骚草木疏辨证》的校勘成果,是首次整理、点校。前言六千余字,详细介绍作者以及各版本源流、异同、优劣。清祝德麟《离骚草木疏辨证》是在吴仁杰《离骚草木疏》基础上的考辨之作,主要涉及四方面:一、辨证音注或校订吴氏征引《楚辞》原文;二、辨证《离骚草木疏》引文异同;三、格物辨正,考订吴氏是非。此次据清乾隆四十四年祝氏悦亲楼刻本整理。前言五千余字,详细介绍作者以及各版本源流、异同、优劣。宋代钱杲之《离骚集传》是对《离骚》的注释。承袭王逸《楚辞章句》,旁征博引多种典籍,在
《唐诗三百首》众体皆备,广收经典名篇,家弦户诵,流行*广,至今仍是影响力*的唐诗选本。 本版《唐诗三百首》按体裁编排,先录古体诗,后录近体诗,分为五言古诗(40首)、七言古诗(42首)、五言律诗(80首)、七言律诗(51首)、五言绝句(37首)、七言绝句(60首)六大类,每类下附列乐府,如此便涵盖了唐诗的所有体裁。每一体裁所录诗作,又按诗人所在的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年代编次,依序阅读可以窥见时代投射在诗人创作上的影子。 本版以清光绪十一年四藤吟社刊本为底本,删落蘅塘退士的批注及上元女史的补注,对诗作重新整理、注释: 一、介绍诗人生平履历,颂其诗,读其书,知人论世。 二、每首题解。解释诗题的含义,介绍诗作的创作年代或背景,概括诗作的内容或主旨。对底本诗题、作者讹误之处加以说明。 三、注释详尽。对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