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二人都是从事中共党史的教学与研究几十年的专业工作者。对“”史的研究工作,也近20年了。由于“”这段历史的特殊复杂性和曲折性,至今对一些问题还不能说都分析清楚了。但是,我们认为,对“”10年的历史,
枭雄难为袁世凯 著史当如唐德刚 上自孙文缔造共和肇始,下逮蔡锷护国运动兴起,寥寥数年,此乃袁世凯当国之年,国可谓不兴,民可谓不幸。 袁世凯如何在晚清政府和国民革命军政府之间养敌自重以觊觎总统宝座,宋教仁刺杀案的历史谜团到底暗示了什么背景,孙中山的个性对他改造国民党以谋求革命有何影响,袁氏当国时期的内政外交如何复杂多变,筹安会“六君子”与袁氏政府之间的关系到底如何,不该遗忘的古德诺教授的政治理念是什么。唐先生凭借其一贯的学者气节,不依风附草,不人云亦云,坚持论从史出,坚持言必有据。
1911年,清朝即将灭亡的那一年,华丽帝国的遮羞布下,满是能致它死地的痼疾和菌群。看似平静的表层下面,涌动着一股强大的、不可逆转的潮流:革命! 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高喊 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强烈呼吁改革。手无寸权的光绪帝,书生气的维新臣,赤手空拳地与老迈而阴奸的慈禧及其羽翼争斗。辛亥革命的枪声脆然一响,二百六十多年的大清龙旗,应声而落 无数坚忍不拔的革命士兵、知识分子,抛头颅,洒热血,以身殉志,以命酬国。 自立军 首领唐才常率先倒下;史坚如、吴樾、徐锡麟赤血横流;一生戎马倥偬的民族英雄赵尔丰,摇身一变成为成都 赵屠户 ;袁世凯养敌自重, 篡夺 胜利果实 辛亥革命,是一首个人英雄主义的伟大史诗,也是一首民族主义的雄浑交响曲! 铁血华年,革命早夭。近百年的岁月已恍如云烟,革命的激进者翘首
《挖历史》MOOK,乃不定期连续出版物,兼具杂志和图书二者属性。本书着眼于一个“挖”字,致力于“挖历史,去遮蔽,求真相”,做到谨挖、深挖历史真相。 本出版物拥有超级强大的作者阵容,如袁腾飞、岳南、马勇、孙宝根、李冬君、傅国涌、杜君立、冯学荣、王跃文、张宏杰、蒋丰、周海滨等众多历史学者倾情加盟。书中所选文章皆为他们原创发表,言之有物, 论从史出。更难能可贵的是,篇篇文章皆行文生动活泼、简洁易懂,还配有一些珍贵的历史老照片,可读性和趣味性非常强。
任何重大历史事件、历史活动,都离不开各类人等的参与,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著名的具有时代性象征意义的代表人物,了解他们,也就把握了那个特定时代的脉搏。 而那些历史人物之所以被人们广泛关注,一是由于他们的特殊地位,如毛泽东,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如邓小平,他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关键人物。二是由于人物的复杂性,如毛泽东,从功业上来说,他既在历史上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又犯有严重错误,这样一个功过俱存的人物,自然众说纷纭;如邓小平,他的政治生涯中三次被“打倒”,而他所倡导的“改革开放”及“一国两制”政策理念,却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如胡耀邦,他有改革急先锋的功绩
1949年国民党退守台湾后,台海两岸关系也一直备受人们关注。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两岸经历了从军事上对抗、政治上对峙、人员彼此隔离走向军事上停止对抗、政治上局部对话、人员交流和人员逐步往来的互动过程,政治氛围关系日渐和缓。但这些投奔事件的主角们,仍未能得到对岸最后的“宽恕”,历史的一页也迟迟未能翻过去。在这些主角背后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在尘封的历史中又有哪些不曾公开的细节?本书将一一揭秘。 《机密档1:台海两岸未公开档案》:蒋纬国口述蒋介石到台后的反省、用人标准和生活态度,以及其与蒋经国的恩怨和他明知道李登辉有台独倾向却放弃参加“大选”与之竞争的内幕;台湾情报局官员现身说法,揭开两蒋统治时期的情报内幕以及周恩来被暗杀历史悬案的神秘面纱;国民党将领回顾海峡两岸战火纷飞的岁月及隐蔽
本书讲述了一个真实人物刘旋天(1931年9月在南京向蒋介石请愿抗日的学生领袖,抗战中先后在陆军、空军任校将级军官)及其家庭几十年的烽火生涯,文中描述直接与刘旋天经历有关的人物就有:蒋介石、陈立夫、周至柔、沈昌焕、何键、程潜、刘建绪、何应钦、胡蝶等近三十人,而且将他与数位显赫的民国人物的个人交往写得十分生动。本书从1911年辛亥革命开篇,重点结合刘旋天的亲身经历,对九一八事变、淞沪会战、武汉会战、长沙大火、湘西逃难、三次长沙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桂柳会战、湘桂黔撤退、湘西会战、反攻缅甸、空军建设、日本投降、芷江受降、南京受降等抗战中的重大军事战役和历史事件以及国民党从大陆的败退,前后38年都有十分精彩的阐述与分析:对民国历史中的八位总统、五大北洋军阀、两任主席和一个最大的汉奸,都有交代
本书由25 万字,100 多幅照片、图片构成,以编年史和史料考据的形式,讲述桂林米粉的起源、影响及围绕桂林米粉所发生的,牵动中华民族心魄的重大历史事件。是史上部专门为某种地方小吃立传、考据和书写编年史的大型书籍。 这是一本以史料为食材烹制的风云大餐。作者以清末到1949 年的广西为主要背景,展示了桂林古城最富戏剧性的半个世纪。有清末新军训练、民初议会选举、老桂系陆荣廷统一两广、新桂系在北伐中崛起、广西“模范省”的建设、八桂子弟浴血抗日前线,也有红军长征中最惨烈的湘江突围战、桂林八路军办事处在抗战文化城建设中发挥的积极作用等,在这一系列影响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中,桂林米粉都充当了其中一个角色,或者说是不可或缺的见证者。 展示历史,需要有宏大的叙述,更需要有对细节的关注,以桂林米粉作为民
全景再现北大与大师们的历史渊源, 整部作品所涉人物囊括了二十世纪人文科学领域的大部分大师级人物,如蔡元培、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等。作品对这些知识分子群体命运作了细致的探查与披露,对各种因缘际会和埋藏于历史深处的人事纠葛、爱恨情仇进行了有理有据的释解,读来令人心胸豁然开朗的同时,又不胜唏嘘,扼腕浩叹。
本书是当代最重要的思想者之一、学者余世存长期研习中国近代史的思想成果。作者坚持个人的史观和对历史人物的同情、坚持人性人情高于一时一地的道理、坚持个人的独立判断,回溯了大变局时代中一代中国人的命运和抗争,如邵飘萍、陈寅恪、张作霖、黄侃、顾维钧等。 作者试图找出这些历史人物与当下人的联系,深刻触动到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历史情感,是我们自身心量的丰富增益,只有这样,我们现实疲惫的心灵才能获得静谧、安宁、正念正信而正精进。
本书是近代上海豪门盛宣怀家族的历史纪实。 盛宣怀作为洋务运动的一员干将,一生亦官亦商,亦中亦洋,创造了中国洋务史上的十余项“”(即家银行,家电报公司,家钢铁联合企业……),极大地影响了中国近代工商业及教育文化的发展,并给上海这座城市留下极多极深的印记。盛宣怀八儿八女,或精明干练,或风流倜傥,或多情缠绵,本身留下许多令人关注的故事;这些子女又都是豪门联姻,互相攀附,于是以盛家为中心,形成了一个上至朝廷大员,下至江南豪富的典型的海派豪门网络。 盛氏家族在两百年间,共繁衍了八代子孙,经历了一系列剧烈的社会变革和动荡。兴盛时可以直接和天子对话,衰败时竟落得个尸骨无存;有钱时可一夜输掉一条弄堂,没钱时竟八个人睡一间厨房……期间大红大紫,大喜大悲,祸福变幻,聚散无常,无不打上时代、社
本书旨在通过研究清末民初时期中国农村手工业的发展情况来探索制度变迁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虽然清末民初时期是中国对外开放通商口岸、洋货和机器制品大量涌人的时期,洋货必然会对传统的手工业部门造成的冲击,但是某些手工业部门,例如土布业,却在这个时期洋布和本国机布的双重夹击下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在华北和江南,形成了几个大而繁荣的织布区,在这些地区,农民几乎家家织布,织布收入超过了农业收入而成为农民增加收人的主要来源。 清末民初时期是中国对外开放通商口岸、洋货和机器制品大量涌入的时期,洋货必然会对传统的手工业部门造成的冲击,但土布业却在洋布和机布的双重夹击下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本书通过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认为,包买制是决定一个地区土布业是否达到繁荣的最为重要的因素。
当事人的亲见亲历。比如,在周恩来身边工作过的原中央统战部副部长童小鹏;与蒋经国过从甚密的原民革中央副主席、曾经是蒋经国重要助手的贾亦斌;炮击金门的一线指挥开国上将叶飞和原福州军区副司令员石一宸将军;首次出访联合国的原国防部副总参谋长伍修权将军;进行两岸秘密接触的与蒋介石关系密切的“和平将军”张治中;与毛泽东有特殊关系的章士钊为统一客死香港;接待沟通两岸高层的大记者曹聚仁的原安全部办公厅主任的徐淡庐等。这些人都是重大事件的主角。本书依据翔实的史料和当事人的口述历史,真实可信地再现了这些重大事件的来龙去脉,揭秘大陆对台决策内幕。既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又具有很强的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