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
《中国近代史》被誉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开山之作,一个时代的经典。全书从鸦片战争讲起,一直叙述到其时正在进行的抗日战争,用明白通畅的字句将近百年的史事浓缩在短短五万余字的篇幅里,主题鲜明,史论兼具,是一本人人都能读、也人人都该读的近代史。 本次再版,校订文字的同时,也收录了包括甘博、汤姆逊等在内的诸多同时期来华外籍人士所记录的珍贵影像、图片六十多幅,多为华语世界首次呈现,在丰富和完善内容的同时,也帮助读者更好理解历史情境。
《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是一部风格独特的中国近代史作品。这本书主要写的是 1840 年到现在我们国家的建设情况,并以此为主轴,穿插着写了中、美、俄三国斗法的趋势。本书试图告诉读者,我们国家能从 1840 年被英国狠揍一顿后,发展到现在逐渐走向昌盛的原因。
《图说中国历史 中国版图和历史年表》正面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集中梳理,并表达在一张对开图上,一览性强,时间和事件清晰明了,便于查找和记忆;背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除了表达*行政区划信息之外,还独创性的在今天的地图上表达了中国古都和重要古地名信息,并配以文字和图片说明,使读者在使用本图的过程中有切实的古今对比体验。
......
曾国藩做事看起来慢,其实却是很快。因为这是扎扎实实的死功夫,不留隐患,日积月累,便无人可以超过。 曾国藩自幼读书就用笨功夫,不读懂上一句,绝不读下一句,一篇文章连读几十遍才勉强成诵,连躲在床底下的小偷,都忍不住钻出来替他背了一遍;当了翰林后,为了见上军机大臣穆彰阿一面,他天天写诗文呈送,一连被拒了13次,最后硬是把穆彰阿给感动了; 曾国藩做任何事都不投机取巧,打仗更是将这种“尚拙”的哲学发挥到了极点。 曾国藩打仗从没有用过锦囊妙计,而是信奉“结硬寨,打呆仗”,日日不断地垒墙挖沟、筹备火炮,绝不主动出击,直到把太平军困得人心惶惶、士气全无,再慢慢攻城,最终用四场胜仗解决了太平天国这个大患。 曾国藩深谙“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的道理:不走捷径、扎实、一步一个脚印,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在时代大背景下,全面介绍了梁启超的生平、著述、政治、治学、文学,作者非常熟悉梁启超,对其政治活动及政治思想的剖析令人尤为印象深刻。
本书是描写近代福州优秀女性的随笔集。记述中国现代史上福州一批女性,从一个侧面反映福州作为近代中国启蒙思想一个策源地的文化积淀,反映福州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贡献。这些名媛在政、学、艺术界的家事国事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她们的内心挣扎、自我觉醒、社会参与、情感困局乃至沉浮命运,多少可以折射出一个时代的诡谲变迁。
枭雄难为袁世凯 著史当如唐德刚 上自孙文缔造共和肇始,下逮蔡锷护国运动兴起,寥寥数年,此乃袁世凯当国之年,国可谓不兴,民可谓不幸。 袁世凯如何在晚清政府和国民革命军政府之间养敌自重以觊觎总统宝座,宋教仁刺杀案的历史谜团到底暗示了什么背景,孙中山的个性对他改造国民党以谋求革命有何影响,袁氏当国时期的内政外交如何复杂多变,筹安会“六君子”与袁氏政府之间的关系到底如何,不该遗忘的古德诺教授的政治理念是什么。唐先生凭借其一贯的学者气节,不依风附草,不人云亦云,坚持论从史出,坚持言必有据。
本卷辑有《“湖南农民运动”考》、《南方大山间的小小苏联一“苏维埃运动”侧影》、《“粗风暴雨!粗风暴雨来啦!”》、《痞子文化及“士改”》、《伟大的事物,可能是危险的事物——中国农业合作化始末》、織简:1958——兼析民粹主义在中国》、《革命是怎样变成“伪革命”的》、《军管年代——程世清在江西》、《灯塔:1978》九篇历史纪实作品。 对于中国而言,1978年,决非一般里程碑的意义,其彪炳史册的辉光是:在一个从来缺乏英美改良传统、沉醉于法俄革命磅礴激情的国度。倘若说,在1949年、1976年以前,她尚不具备改良的条件,那么到了1978年,邓小平、胡耀邦、叶剑英等老一代共产党人,从根本上结束了中国未经宣布却实际长期存在的战争状态,及时而又坚决地把握住了一个契机,一个从此将革命变为改良的契机,从此——人性与人道的全面苏
以独立的判断和诗一般低徊的笔触,唤醒一段正在消逝的历史,让已经模糊的身影清晰可感。 曾经有那样一个时代,曾经有那样一批人物。他们那相样地想着,那样地活着。他们离我们今天并不遥远,但他们守护、在意、体现的精神、传统、风骨,已与我们相去甚远。读着他们,我们感觉到恍若隔世;抚摸历史,我们常常浩汉不已。民国时期的那批学人,有着与今天的学人迥然不同的风度、气质、胸襟、学识和情趣。他们的个性或迂或狷或痴或狂,但内里全不失风骨、风趣或风雅,底子上都有一个“士”字守着。总而言之,是一批不失“硬朗”,而又“好玩”、“有趣”的人。 本书为《中国青年报? 冰点周刊》很好专栏——“钩沉”结集,其专栏主笔徐百柯从故纸堆里或人们的记忆中,钩起79个人物。这些人物有些是我们些许熟识的,还有一些人物,徐百柯
《老照片》是一种陆续出版的丛书,现每两个月推出一辑。辟有 故时风物 名人一瞬 旧事重温 私人相簿 等栏目。通过刊发有意思的老照片并辅以生动活泼的文字,以独特的视角回望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可看、可读的历史读本。本辑《老照片》中香港威海卫警察谷迅昭回忆了他从威海到香港做警察的历史往事,呈现了清末民初的杭州运河和苏州城,以照片为中心考证了山东博山聚乐村饭庄的历史,等等。
《旧中国三教九流 艺人嫖客》由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侯杰,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博士秦方等知名学者撰写,看似、聊天,实则讲历史、讲社会。人在江湖,生不由己,不论是一代名角,还是杂耍艺人,不论是卖笑不的交际花还是血泪尽洒的下层,不论是流连风月的文人还是低俗残暴的嫖客,行走江湖,都得遵守他们独特的行业规矩。而隐藏在严苛的风俗禁忌背后的,是他们可悲、可叹、可敬、可笑的复杂人生。 《旧中国三教九流 艺人嫖客》描写了艺人、、嫖客等阶层的生活情趣、风俗习惯、情感生活、道义良知等,真实表现了他们人性中的美好与丑陋,再现了晚期至民国时期的社会风貌,是一本比张鸣教授《重说中国近代史》更有意思,比冯骥才老师《俗人奇事》更靠谱的文化、历史漫谈之作。
100年前,一位名叫凯瑟琳·卡尔的美国女画师,有幸走进中国皇宫并在此生活300余天。其间,她为慈禧太后陆续绘制了4幅油画肖像;返回美国之后,她又对自己在宫中的特殊经历加以梳理总结,出版了这部反映清官生活的纪实作品。陌生的异国宫禁,如同一幅鲜活的风情长卷,在这位西方女性笔下徐徐展开。里面有富丽堂皇的殿阁,有奢华的皇族生活场景,有东方特有的庄严而繁缛的礼仪程式,也有秀美怡人、旖旎无限的湖光山色……但让卡尔小姐经久难忘,感怀至深的,还是慈禧太后本人。 卡尔最初是怀着忐忑不安、甚至是带着几分恐惧步入皇宫的,因为此前她脑海里有关慈禧的印象,皆是来自西方媒体的各种负面传言…… 本书作者得以置身、甚至融入其中,近距离地观察深宫生活的方方面面,感悟慈禧其人的点点滴滴……
《挖历史》MOOK,乃不定期连续出版物,兼具杂志和图书二者属性。本书着眼于一个“挖”字,致力于“挖历史,去遮蔽,求真相”,做到谨挖、深挖历史真相。 本出版物拥有超级强大的作者阵容,如袁腾飞、岳南、马勇、孙宝根、李冬君、傅国涌、杜君立、冯学荣、王跃文、张宏杰、蒋丰、周海滨等众多历史学者倾情加盟。书中所选文章皆为他们原创发表,言之有物, 论从史出。更难能可贵的是,篇篇文章皆行文生动活泼、简洁易懂,还配有一些珍贵的历史老照片,可读性和趣味性非常强。
本书讲述了一个真实人物刘旋天(1931年9月在南京向蒋介石请愿抗日的学生领袖,抗战中先后在陆军、空军任校将级军官)及其家庭几十年的烽火生涯,文中描述直接与刘旋天经历有关的人物就有:蒋介石、陈立夫、周至柔、沈昌焕、何键、程潜、刘建绪、何应钦、胡蝶等近三十人,而且将他与数位显赫的民国人物的个人交往写得十分生动。本书从1911年辛亥革命开篇,重点结合刘旋天的亲身经历,对九一八事变、淞沪会战、武汉会战、长沙大火、湘西逃难、三次长沙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桂柳会战、湘桂黔撤退、湘西会战、反攻缅甸、空军建设、日本投降、芷江受降、南京受降等抗战中的重大军事战役和历史事件以及国民党从大陆的败退,前后38年都有十分精彩的阐述与分析:对民国历史中的八位总统、五大北洋军阀、两任主席和一个最大的汉奸,都有交代
全景再现北大与大师们的历史渊源, 整部作品所涉人物囊括了二十世纪人文科学领域的大部分大师级人物,如蔡元培、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等。作品对这些知识分子群体命运作了细致的探查与披露,对各种因缘际会和埋藏于历史深处的人事纠葛、爱恨情仇进行了有理有据的释解,读来令人心胸豁然开朗的同时,又不胜唏嘘,扼腕浩叹。
亲历者。真故事。这是一部值得阅读和收藏的书。本书的作品源自《文史资料存稿选编》和《文史资料选辑》,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和权威性。作品的作者多是蒋介石的旧部,他们以亲历者的特殊身份所做的特殊讲述让我们看到了蒋介石作为一代枭雄也罢,或是人民公敌也罢,他的一时一事、一个侧影所折射的人格全貌;还有讲述者从一个阵营到另一个阵营的特殊的心路历程与据一番时事论另一番时事的特殊的精神境况,其史实与讲述均不免有令人震撼和耐人寻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