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新中国70年历史的大事记。经中共中央批准,由中央党史与文献研究室组织编写,入选中宣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重点主题出版图书,是广大干部群众庆祝新中国70周年、了解共和国的书籍。本书按时间顺序,系统回顾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国家发生的重大事件,展示了70年来党和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外交、军事、科技等各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对于广大干部群众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披荆斩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辉历程,了解7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安文思,系葡萄牙籍入华传教士。他于1648年到达北京,一住29年。本书由他以葡文写成,原名《中国的十二特点》,是西方早期汉学的奠基作之一。本书前21章,记述了中国的历史与明末清初时的社会状况,特别对中国社会的礼仪风俗、城镇特点、官僚贵族体制和皇城建筑等作了较为详尽的记述。书后所附利类思神父所写的《安文思神父传略》,是一份重要的文献,传记中记载了他和利类思在张献忠处的经历并补充了有关张献忠的文献。一位17世纪生活在北京的葡萄牙籍传教士,以他的视角、他的思维方式、他的价值观去认识、去感知与他的祖国完全不同的东方国度,在生活、传统、习俗、信仰等方面无从避免的冲突与默契、真知与谬误、失望与敬仰 凡此种种,录以文字,便有了本书。
披露了这场全国性政治运动的台前幕后,分析了为什么要发起全国学解放军运动、他对运动有何设想和部署,也探讨了运动对军队自身产生了哪些正、负面的影响、林彪的 突出政治 在全军甚至全国推行带来了哪些后果、这场运动对 文革 的发生发展起了什么作用,以及应该如何处理军队和国家、军人和政治的关系等。
......
外城也称南城,是相对于老北京内城而言的。清军入关后,将京城汉人悉数赶至外城,外城从此成为汉人亦即相对于旗人的“民人”聚居之所。本书走访了佘幼芝、乐崇辉、刘曾复等祖祖辈辈生活在外城的人,运用口述史料与文献考证相结合的方式,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商贾云集、戏台林立、思潮涌动的老北京南城生活画卷。
《中国史学史教程》是为高等学校历史学专业本科所撰写的中国史学史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国史学史是历史学专业的必修课程,近年来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在同类著作中,《中国史学史教程》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一是贯通古今,其内容上起先秦,下迄当世,突出了作为历史学自身之历史的相对完整性。二是脉络清晰,其结构包含古代史学的产生与初步发展、古代史学的全面发展、古代史学的繁荣、古代史学的总结和嬗变、近代史学的兴起、近代史学的演进、现代史学的深刻变革和历史学的理论建设,以及中国史学当前主要趋势,这一纵向结构力图彰显历史学自身“彰往察来”的功能和意义。三是史论结合,其表述形式是在阐述史学发展史过程中,就前人对历史的认识或对史学的认识,提出并阐述与之相关的理论问题,有助于增强读
《走向伟大复兴:中国革命 建设 改革历史表解(1840-2012)》用“表解”的形式,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发生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要会议,以及基本知识、基本线索、基本理论、基本经验进行梳理,将零散的资料系统化、相同的事件归类化、不同的问题比较化,使读者从纷繁杂的历史现象中把握规律、认清本质、总结经验、吸取智慧。《走向伟大复兴:中国革命 建设 改革历史表解(1840-2012)》是领导和机关干部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组织进行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的一本重要的辅导读本。
明末清初之际,耶稣会传教士葡萄牙人安文思和意大利人利类思来到中国,并在这里度过他们的余生。他们是那个时代的目击者及诸多事件的参与者。《中国新史》是安文思神父在中国的几十年生活的硕果,是17世纪西方汉学 的一部重要著作,亦是当时西方关于中国知识的 重要来源。作为安文思的伙伴,利类思撰有《安文思神父传略》。二人在四川传教时,被农民起义军 “黄虎”张献忠掳获,在之后的两年多中被迫为其服务。荷兰汉学家许理和的《在黄虎穴中》一文,以二神父的著述为原始材料,概述了他们在张献忠朝廷的见闻。
《老照片》是一种陆续出版的丛书,现每两个月推出一辑。辟有“故时风物”“名人一瞬”“旧事重温”“私人相簿”等栏目。通过刊发有意思的老照片并辅以生动活泼的文字,以独特的视角回望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可看、可读的历史读本。本辑《老照片》中记录了1954年北京东德共产党代表镜头里的新中国,记载了欧特曼作为中德交流 的“文化津梁”在中国的贡献,讲述了温秉忠与宋庆龄赴美留学的故事,讲述了青岛历 的“警犬班”与“捕犬班”的传奇。
这是中国部系统研究人民公社历史的纪实著作。本书所叙述的人民公社的历史,是本世纪中国乃至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凝重的一幕。 作者是职业记者,为完成此书耗时工作。书中以人民公社二十七年来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为中心,真实地记录了人民公社产生、发展、终结的过程,描绘了人民公社历史上各种各样的人物;通过农村的历史透视当代中国的历史,通过农村的改革透视社会主义运动的改革,并作出颇有见地的分析。
这是一部新中国从建国之初到“文革”之前17年间的纸上风云录。从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到抗美援朝战争,从土地改革运动到社会主义改造,从人民公社化运动到“大跃进”,从“三反”、“五反”到“消灭四害”运动;从会议笔记本到革命运动纪念册,从各种奖状到证书,从门票入场券到海报卡片,从国徽设计图到报纸片面;从防治血吸虫病到治淮工程,从农民翻身票到节日庆祝宣传单,从牲口“*本”到殡葬改革,从节目单到护照通行证,本书从国事、政事、大事、军事、农事、怪事、红事、民事、文事和外事十个方面记录了17年里中国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与历史。 作者以“向下看”的眼光和平实的笔调,忠实地记录了那些可能被掩埋的旧纸片上的历史。本书所收录的证照里,上自高层领导的会议证件,下至普通百姓的戏票奖状,都无不呈现出那个
本册以全景视角呈现开国大典这一重要历史时刻,重点讲述大典筹备和举行过程中的历史典故、精彩时刻、感人场景和难忘经历,阐释以*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建立新中国的卓越功勋、伟大意义,以及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深厚感情。
本书将带我们走入煤老板真实的的私人世界。煤老板老五用纸和笔记录着自己这个阶层的所思所想、大小事件、艰难险阻以及诸多段子。现在,他将这些私人档案公之于世,让我们有这次前所未有的机会了解煤老板波澜跌宕的人生。 煤老板 一词风行四海,但煤老板这个阶层是如何产生和萌芽的呢?它有哪些传奇人物呢?它有哪些你不知晓的人生智慧呢?它与暴富、人脉、冲突、械斗等之间又存在怎样的关联呢?本书作者老五作为煤老板中的一员,为你开辟一个个崭新的视角,给出对煤老板零距离的全新围观。
张宏卿所*的《乡土社会与国家建构(以新中国成立初期原中央苏区的土改为中心的考察)》运用政治学、制度经济学和社会学的相关理论,采用宏观与微观、长时段与短时段、区域比较与个案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江西土改为中心,考察了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过程中乡村社会的变迁及其与国家建构的关系。
建国前后,在战场上一败涂地的蒋介石,准备用暗杀与破坏来挽救败局。一时间,敌特猖獗,他们阴谋要暗杀*等国家领导人,还有人要轰炸天安门,在罗瑞卿、李克农等人的领导下,中央警卫部队、公安部中央纵队、便衣警卫大队、纠察大队和各地刑侦部门,一起组成共和国的铁拳内卫,他们凭借着机智与勇敢,重拳出击,陆续侦破“计兆祥潜伏电台案”、“七一”暗杀、炮轰天安门等重大暗杀和破坏行动,有力地保障了中央领导人的安全,捍卫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概论》虽然仅有十几万字,但它对国史研究中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和关注,对国史研究中的一些基本问题的思考和论述,使人们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基本概念、基本任务、国史研究的理论指导等主要问题有一个整体的、宏观的认识,对当前国史研究的现状和发展有了更多的思考。这对国史研究来讲,无疑是填补空白之著。
什么是开国大典?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海军领导机构何时成立,首任司令分别是谁?届全国卫生会议提出了新中国卫生工作的哪三大原则?海南岛是怎样解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内容及其象征意义是什么?党在经济恢复时期的策略路线是什么?什么是抗美援朝运动?……本书收录了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知识竞赛600题。内容包括党史国史,国情国力和时政要览等三个部分。
中国共产党的省委书记在新中国成立后,都是掌握一省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大权的地方人员,相当于过去的封疆大吏。 文化大革命 期间,造反派们对揪出来的各级领导,极尽侮辱。在*的支持下,周恩来总理提议要保护这些受虐待的对革命作出过贡献的部长、省委书记们。于是 省委书记的避风港湾 一说就产生。《北京地安门西大街38号:省委书记的避风港湾》从一个独特视角描写中国伟人周恩来。十年动乱中,他以一己之力,借助中直招待所即金台饭店对许多老同志进行保护,这些故事惊心动魄、刻骨铭心,不仅真实可信,且感情饱满,笔墨深沉,字里行间有诸多对 文化大革命 的反思,其写实的文笔和严峻的氛围,烘托出一个特殊历史时代,历史的厚度在这里呈现。
“省委书记的避风港湾”一说产生在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的省委书记都是掌握一省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大权的地方人员,相当于过去的封疆大吏。“文化大革命”期间,造反派们对揪出来的各级领导,极尽侮辱。在*的支持下,周恩来总理提议要保护这些受虐待的对革命作出过贡献的部长、省委书记们。 《北京地安门西大街38号:省委书记的避风港湾》从一个独特视角描写中国伟人周恩来。十年动乱中,他以一己之力,借助中直招待所即金台饭店对许多老同志进行保护,这些故事惊心动魄、刻骨铭心,不仅真实可信,且感情饱满,笔墨深沉,字里行间有诸多对“文化大革命”的反思,其写实的文笔和严峻的氛围,烘托出一个特殊历史时代,历史的厚度在这里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