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墨胡开文研究(1765-1965)》介绍胡开文是近代以来中国制墨业的杰出代表之一。一直以来却因其家支庞杂、分布地域广泛而令人倍感困惑。《徽墨胡开文研究(1765-1965)》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从故宫博物院所藏墨品文物的配方、造型、题材、款识等特征入手,将胡开文制墨家族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全面总结,并对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探究。
本书引用大量出土实物和传世品拓片、照片,详细考察了中国古代钱币铸造技术范铸法(商代晚期-南北朝),从出现到淡出的八百多年间里,钱范及其铸造工艺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演变历程,首次将范铸工艺的技术演变、交叉发展点等问题逐一厘清。所收录的钱范囊括了不同时期官铸、私铸,典型、非典型的各种材质和各种类型。通过对出土实物和传世钱范的分析比较,总结出不同时期的钱范所具备的特征,为辨别钱范的时代、真伪提供了依据。前期成果备受学术界关注,具有无可替代的学术价值和地位。
《古乐之美》根据中国古代乐器按照不同制作材料制定的八音分类法:“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将全书分为八卷,甄选六十种古乐器,从乐器形制、历史背景、制造工艺、文学艺术四个角度为读者讲述中国古乐器的源流发展及美学意义,从音乐与文学、艺术与历史中解读涵盖在乐器中的天地人伦、五行节气,以及中国人独有的情感脉络和哲学思考。 昔日,伏羲制琴瑟,女娲造笙簧,上古传说与华夏先民繁殖息息相关;伯牙遇子期,嵇康会阮咸,是文人高士的精神陶养之所在;四面楚歌声、边塞杨柳怨,满怀壮士征人慷慨苍凉的家国悲秋;相如凤求凰,张生与莺莺,则演绎着一出出萦绕不绝的楼台幽情……钟鼓高悬,千秋万象,琴弦一拨,天地阔远,翻阅本书,重温绵延三千多年的华夏文明,领略余韵悠长的中国古乐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