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槿惠以最平实的笔触,娓娓道出她的过往人生,处处可见她对父母的追慕与怀念之情、对韩国人民怀抱的使命感,以及历经大起大落后的省思与坚韧。 《绝望锻炼了我:朴槿惠自传》全书自朴槿惠的少女时代始,描述了总统府青瓦台中的“家庭”如何过着寻常的生活。母亲遇刺后,朴槿惠担当起“夫人”的角色,其间得以了解政治的基本议题和国家的基本状况。父亲也遭暗杀后,她与弟妹黯然离开青瓦台。面对种种不堪现实与外界批判,她对人性和权力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决心远离政治。 1997年韩国陷入经济萧条,朴槿惠眼见民生多艰、国家危殆,毅然重返政坛。书中详细描写了在加入大国家党之后,朴槿惠如何以原则和信念立身,带领大国家党踏上破除陈年积弊、夺取国会议席的征程。
在中共历史上,林彪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人物。少华、游湖所著《林彪的这一生》(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第2版)以翔实的史料、优美的文字和独到的评述,全景式地反映了林彪跌宕起伏、曲折多变的一生,堪称史学园地一株引人注目的新葩。这本书有三个显著特点: (一)有质有文,毫无沉闷之感。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文史不分家的传统,许多著名的史学论著,如《史记》等,本身就是优美的文字。但不知从什么时起,史学渐渐远离了文学,只剩下一幅无血无肉的骨架,也就渐渐远离了喜爱它的人们。 《林彪的这一生》,作为一部史学人物传记,大胆采用纪实体裁,以平实的叙述、白描的勾勒、洗练的文字,实现了史学与文学的有机结合。在这里,人们完全看不到一般人物传记那样的沉闷之感,凸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鲜活的、丰满的、独特的人物形象
本书以时间为序选取了习仲勋同志多彩人生画卷中的 39 个典型事迹,生动表现了习仲勋同志在革命、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时期的多个精彩瞬间,展现了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冲锋在革命、建设、改革前沿的光辉形象。第 1 — 32 节叙述了习仲勋同志自少年时代起投身革命,在革命和建设中英勇奋斗的片断;第 33 — 39 节讲述了习仲勋同志在邓小平等人指导下勇于破除思想藩篱冲锋在改革前沿,为探索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特区建设、发展及相关改革而奔走、实践的光辉业绩。全书通过丰富、生动的事例突出习仲勋同志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时期披荆斩棘不断取得新成就的历史画卷,同时配以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来使这个画卷更加丰满生动。
本书实事求是地回顾了习仲勋同志的生平事迹,全面地展示了当年历史演进的趋势和特点,客观地反映了刁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革命精神和革命胆略,以及对国家、民族走过的这段重要历史道路进行的深刻思考。读后令人深受感动、深受启发、深受教育。本书对广东广大领导干部提高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提高执政能力,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迪作用。
“文化大革命”是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一场内乱,是一场浩劫。在长达十年的“文革”岁月中,邓小平两次被批判打倒,历经磨难。本书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对邓小平在“文革”十年中迭宕起伏的政治历程和他的家庭的悲欢离合作了生动的记述和理性的思考,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情节,诸如,毛泽东对邓小平的批判和保护,邓小平同林彪、“四人帮”的坚决斗争,邓小平对儿女的亲情和关怀等等。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代伟人的思想、品格、气节、胸怀、胆识,以及与普通人一样的儿女情怀。本书装帧考究,印制精美。全书39万字,插有珍贵照片130多幅
抗战初期,蒋介石国民党对日作战是积极的,正面战场的忻口、凇沪、徐州、武汉等会战就是证明,宋美龄也亲上前线慰问伤兵,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做出了特殊贡献。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蒋介石国民党开始消极抗日,宋美龄则从自已所代表的美英派大资产阶级的立场出发,向蒋介石施加影响,对外外交折冲,继续推动抗战。 蒋介石、宋美龄这对抗战期间的“第一夫妇”;就是在重庆这座中国的战时首都,度过艰难的抗战岁月,迎来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黑发下温和的面容,有力的双手,炯炯有神的目光,在没有皱纹的脸上尤显突出的下颚上的黑痣,一个伟大的导师,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一位典型的中国大人物,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深深地烙上了他的标记。任何一个想了解中国历史的人,任何一个真正寻求被压迫民族解放的人,都无法回避“毛泽东”这个伟大的名字。 这本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出版,逄先知主持编写,金冲及主编的《毛泽东传》,主要依据是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毛泽东同志建国前的文稿、电报、书信、讲话记录和他所参加会议的大量记录;同时,参考了同毛泽东同志有过直接接触的同志的访问记录、回忆录和当时的报刊资料,是根据丰富而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写出的比较翔实的信史。 本书重点介绍了毛泽东由新中国成立至去世前这一阶段的经历。从新中国成立到抗美援朝、推行合作改造
本书是收录“叶永烈精品书系”的“红色三部曲”中的第三部作品。 蒋介石和毛泽东是国共两党的旗手,从二十纪二十年代至七十年代,蒋介石和毛泽东的合作和斗争,就是半个世纪的中国历史风云,就是国共两党的关系史。诚如美国总统尼克松所言:“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史,在很大程度上是三个人的历史:一个人是毛泽东,一个人是周恩来,还有一个是蒋介石。” 本书作者正是选择了这么一个特殊的视角,透过国共两党的领袖蒋介石和毛泽东以及周恩来的谈谈打打,打打谈谈,边谈边打,边打边谈,把半个世纪的中国历史风云浓缩于本书之中。 本书作者运用比较政治学的手法,对毛泽乐与蒋介石都以平视的角度看待,不断将他们进行比较,比较他们的思想,比较他们的功过。从他们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识,比较到七十年代他们相继去世。
《历史上的和坤》主讲在大清王朝二百九十六年所有大臣中,和珅是最为贪婪的一个,在历史的纬度上,他的名字几乎成了大贪官的代名词。经查抄,和珅财产的三分之一就价值二亿二千二百万两白银,玉器珠宝、西洋奇器无法胜数。他的家产相当于当时清政府国库15年收入的总和,正如民间谚语所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然而和珅出身卑微,家境贫寒。那么,如此出身的和珅究竟怎样青云直上,身兼大清十多个重要官职?他又有着怎样的手腕,爬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高峰?他究竟又使用了怎样的手段,攫取了让人难以置信的财富?嘉庆皇帝又
三年困难时期,国务院副总理习仲勋同志按照中央部署带领中央工作组到河南省长葛县蹲点调研,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积极反“五风”纠正“左”的错误,为扭转当时河南和全国面临的严重困难局面,作出了非常重要的历史贡献,也为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武中宪编写《习仲勋在长葛》这本小册子,就是为了缅怀老一代无产革命家实事求是、一切为了群众的工作精神和作风,为当前全国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纯洁性,提供一份可供借鉴的重要学习资料。 《习仲勋在长葛》这个集子寄托了人民对习仲勋同志的无限怀念和衷心爱戴之情,对于人们了解和认识习仲勋同志在长葛工作的真实情况很有帮助,对于丰富这一时期的党史材料也很有意义,是一部值得推荐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也是当前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