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泽东的一生中,始终有一股子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头,他不怕鬼不信邪,从来没有对任何东西表示过害怕。五四运动时,青年的毛泽东说:“天不要怕,鬼不要怕,死人不要怕,官僚不要怕,军阀不要怕,资本家不要怕。”在那个时代。有了这六不怕,天底下还有什么可怕的呢!晚年的毛泽东,在《杂言诗·八连颂》中写道:“全军民,要自立。不怕压,不怕迫。不怕刀,不怕戟。不怕鬼,不怕魅。不怕帝,不怕贼。奇儿女,如松柏。上参天,傲霜雪。”“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黑发下温和的面容,有力的双手,炯炯有神的目光,在没有皱纹的脸上尤显突出的下颚上的黑痣,一个伟大的导师,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一位典型的中国大人物,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深深地烙上了他的标记。任何一个想了解中国历史的人,任何一个真正寻求被压迫民族解放的人,都无法回避“毛泽东”这个伟大的名字。 这本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出版,逄先知主持编写,金冲及主编的《毛泽东传》,主要依据是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毛泽东同志建国前的文稿、电报、书信、讲话记录和他所参加会议的大量记录;同时,参考了同毛泽东同志有过直接接触的同志的访问记录、回忆录和当时的报刊资料,是根据丰富而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写出的比较翔实的信史。 本书重点介绍了毛泽东由新中国成立至去世前这一阶段的经历。从新中国成立到抗美援朝、推行合作改造
1910年中秋节。江西永新南门禾川镇“海天春”小店铺内,诞生了~个女孩。“海天春”的老板贺焕文因为女儿生在桂子飘香的中秋。且有圆月相伴,故为她取名“桂圆”。……这小女儿上学之后,嫌“桂圆”之名绵软,似与她的性格不合,遂改为“子珍”。 1928年春末,贺子珍端着糖果、花生、瓜子招待来宾,完全沉浸在喜悦之中,她将糖果等一把把塞在姑娘、大嫂手里。姑娘、大嫂看见贺子珍泛红的脸蛋,都称赞说,今天的新娘子真好看,说得贺子珍的脸庞越发红润起来。 1959年夏,贺子珍在南昌接到通知,由江西省委第一书记杨尚奎的夫人,也是她的好友水静踣她上庐山度假消夏。……贺子珍一惊,眼前的毛泽东,不是画像,不是雕塑,也不是照片,而是真实的一个人,是她曾经朝思暮想、刻骨铭心的一个人。她突然站起来,不知说什么好。毛泽东笑微
本书是关于记录中国现代历史事件的专著,书中具体收录了:《是美国人逼着我们打这一仗的——抗美援朝决策纪实》、《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一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研制决策纪实》、《中国人民决不会坐视不救——援越抗美决策纪实》等文章。
这部集子收入了在一九一五年至一九五八年期间写给韶山亲友的书信九十五封。他关于韶山的人和事给有关负责人和有关地方政府的书信八封作为录收入。这些书信中有四十七封是第一次公开发表。由于过去长期处于革命斗争的艰苦环境,再加上时隔较久,建国前写给韶山亲友的不少书信都已经散失,现在收集到的很少。建国后的,也有一些还未收集到。收入集子中的书信,按写作时间顺序编排,个别原未署时间的,经考证确定了写信的时间。每封信后面都注明了刊印所根据的原件,绝大多数是根据中央档案保存的的手稿刊印的。每封信后面都有注释。
《毛泽东与山东一书》分为领袖足迹、运筹帷幄、亲切关怀、幸福回忆、感情岁月、伟人记事六个部分,共48万字、140余幅照片和手迹,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毛泽东同志对山东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关怀,记载了他在齐鲁大地上留下的足迹,叙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感人事情,集史料性、可读性、趣味性、权威性于一体,生动展示了毛泽东同志对山东人民的深情厚意,是一部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本书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毛主席对山东人民的亲切关怀,记载了他在齐鲁大地的足迹,叙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生动感人的故事。书中文图并茂,内容丰富,亲切自然,很值得一读。从中不但能领略到毛主席的伟人风采、人要和魅力,更重要的是学习他深入实际的优良作风、一心为民的赤了情怀、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毛泽东尊师风范》主要内容包括:难忘的启蒙教师——毛泽东与邹春培先生、“敬老尊贤,应该应该”——毛泽东与毛宇居先生、“您是我民主思想的启蒙老师”——毛泽东与李漱清先生、“毛主席致追悼词的人”——毛泽东与毛简臣先生、“这个秀才是我小时候的塾师”——毛泽东与毛麓钟先生等。
对我们民族、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他的思想是一个伟大的宝库。这部丛书体例比较完整,包括同志的生平、政治、军事、经济、哲学、外交、文化、人际关系、逸事、家系及中外名人评说等11部分,共24册。可以说是一部真正的全书。另一个特点是比较权威。丛书所收,除了的战友、老部下和身边的工作人员撰写的文章外,大都是多年研究和研究思想的专家学者的专著。第三个特点,这部书可读性很强。比如文化类的七册,相当好读。比如逸事、交往,都是很生动的故事。即便是理论方面的著作,也是非常好读的。本书绝大部分为我国权威专家学者撰写,资料翔实可靠,取舍把握得当,编写严肃认真,体例严谨科学,全面、真实地反映了同志伟大的一生及其对中国革命的巨大贡献。如能在纪念同志诞辰110周年之际出版,对广大读者正确、全面了解同志,
世纪伟人毛泽东生前没有留下任何个人传记或回忆录,这对无数渴望认识和了解毛泽东的人来说,不无遗憾。毛泽东是如何评价自己的?对于自己的成长、性恪和思想的形成、戎马生涯、诗词、推崇的人物等等,他又有什么心得和体会呢?为了解开这些秘密,作者从大量的文献档案资料中,收集了毛泽东谈论、评价自己的有关讲话、报告、文章、通信等,并将这些零散的、不系统的、不完整的内容分类归纳总结,精心地编写成了一部别具一格的“毛泽东自述”。本书曾在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之际出版,深受读者欢迎,一度成为“全国社科类十大书”之一。后经作者数次修改增删并最终形成的文字。
该书由山西省著名中共党史专家张国祥研究员撰写,全书近25万字,分17个专题,第一次全面详实地记述和论略了从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到和平建设的社会主义时期在山西的伟大革命实践、心系山西的一系列谆谆教诲、留给山西的许许多多趣闻轶事。它既是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学术著作,又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蕴含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的教科书。
《诗家毛泽东》一书,即旨在通过对毛泽东一生诗词他作历程的评述,对毛泽东与中国古代诗精神的追寻,对毛泽东与中国现代诗人唱和交往的考察,对毛泽东诗歌理论的探讨,参侧面地展示毛泽东的“诗家”本色。本书是作者多年学习、研究诗家毛泽东的一个成果。
16岁的留法预备生走出天府之国,由重庆来到上海,再到法兰西,邓小平在巴耶中学度过了他平静的中学生活,但是离开该校后,他再也没有进过法国学校的大门。从1920年10月底到1921年3月,不过5个月的时间,邓小平就结束了他在法国的留学生涯。之后在法国打工度日,甚至被称为“油印博士”。邓小平从法国的现实社会中所得到的启发和锻炼显然比在学校中得到的更多。在自己的劳动生活中,在法国工人运动的影响下,邓小平的思想开始发生变化,希望也从那时候开始播种。很难想像,假如没有邓小平的力挽狂澜,今天的中国会变成什么样子。邓小平说他争取活到1997年,因为他想在香港回归后亲自到香港走一走,可惜他在1997年的2月19日就离开了,留下遗憾。这个季节,正值他的诞辰100周年,人民无法不怀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