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浩明编著的《曾国藩》(注释本)一套三册,将近代中国显赫、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曾国藩以及以他为首的湘军集团写得栩栩如生。小说在史实的基础上,以时间为轴,对事件描述、情节细部作了恰当的虚构。通过大大小小的战事以及此起彼伏的矛盾,还有波谲云诡的官场,刻画了曾国藩以大局为重、以江山为先的英雄人物形象。《曾国藩》(注释本)的精彩之处还在于注者对一些专深的名词做了注释,既增强了可读性,又方便了读者。
全书在翔实史料的基础上,缜密考辨,写出和珅从普通官学生,到权倾朝野的“二皇帝”,最终被缢杀于狱中的一生。和珅是弄权敛财的巨贪,可政治上并非庸才。 和珅在编纂《四库全书》中的作用,在与英国使团谈判中做了哪些事,乾隆内禅期间,乾隆、嘉庆、和珅三者间微妙关系,和珅擅权期间谁是真正反对者,乾死后嘉庆如何追杀和珅,书中都有详细叙述。尤其是,书中指出,和珅擅权,政以贿成,促使“康乾盛世”结束,颇有历史借鉴意义。
《千古一相——管仲传》以详实的史料,舒朗的叙述,畅达的文笔,描述了一代名相管仲虽出身低下,却依靠自身努力成就不朽功业的辉煌经历:助齐称霸、诸侯结盟、晚年荐才以及整饬吏治、推行法治、重视商业、发展经济等,书中尤以对管仲尊重民意、顺应民心的民本思想和遵从事物规律的朴素唯物主义的创见与实践的着意发掘,凸显了管仲作为一个改革家兼思想家 彪炳史册的功勋与遗泽后世的风范 ,还原出了一个生动真实又难能可贵的伟人形象。
陈为人编著的《中国历代改革家的命运与反思》讲述了:历史是一面镜子。如果不研究历代的经济变革,其实无法真正理解当前的中国改革。《中国历代改革家的命运与反思》选取中国历史上具有典型意义的七位改革者——管仲、商鞅、赵武灵主、桑弘羊、王莽、王安石、张居正在改革实践中的兴衰得失,对改革变法进行了深刻而形象的剖析。他们推进改革艰苦卓绝的实践、坎坷跌宕的个人命运,将成为我们今日改革,古为今用知往开来的一面镜鉴。
他真的相貌丑陋、背如 罗锅 吗?他是靠真本事还是靠 高干子弟 的身份进入官场并青云直上?他真的凭其机智曾将和砷玩弄于股掌之间?他晚年为何沉迷于禅学、书法而不能在政治上有所建树?本书将为您全面揭开 宰相刘罗锅(刘墉)之谜 。 本书以时间为主线,从刘墉的家世、做官、处事、性情、才艺,他与乾隆皇帝、嘉庆皇帝、和砷等人关系方面,对那个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刘墉进行真实的描述,试图给读者一个相对满意的答案。当然,本书并非一本历史学著作,因此,编者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根据行文和读者的需要,合理、大胆地进行了合乎文学规律的再创作和艺术加工,以期为读者带来*的精神享受和阅读享受。
陶澍,字云汀,湖南安化县小淹镇人,清代经世派主要代表人物。嘉庆七年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后升御史,曾先后调任山西、四川、福建、安 徽等省布政使和巡抚,后官至两江总督加太子少保,任内督办海运,剔除 盐政积弊,兴修水利,设义仓以救荒年,病逝于两江督署,太子太保衔 ,谥文毅。著有《石屋诗抄》、《蜀輶日记》、《靖节先生集》、《 陶文毅公全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