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同志,离开我们已经20多年了。他一生的最后岁月,国家和人民正处在“文化大革命”的深重灾难中。刘少奇同志遭到林彪、江青一伙的残酷迫害,但他始终没有停止过以各种方式抗争,即使在处境最艰难危急的时刻,他仍顾全入局,坚决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表示“生为革命,死也永远为共产主义事业业。编辑这《刘少奇的最后岁月(1966-1969)》,就是为了缅怀刘少奇同志的高风亮节,也为了永远记取十年动乱的沉痛教训。收入《刘少奇的最后岁月(1966-1969)》的文章,都保持原貌,编者只订正了个别有误的日期、引文,并对其中的3篇因原题重复等原因另拟了标题。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顾问李琦同志审阅了全部篇目。
李大钊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位伟大的人物,是中国共产党的先驱,是一位学识广博的学者。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李大钊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之际,在我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下,出版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研究李大钊的论文选集,梳理李大钊的相关史实和思想理论遗产,对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李大钊、学习李大钊、继承和发扬李大钊的精神,有较为积极的意义。书中所收录的文章在重要刊物和重要纪念活动及会议上发表过,其中不乏佳作。新近发现的三篇李大钊致胡适等人的信函和《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报告:中国北部劳动运动概况》有较高出版和文献价值,是本书亮点之一。
徐树铮(1880--1925),萧县醴泉村人,字又铮,因仰慕林则徐,自号则林。1901年弃文从武去山东上书袁世凯,后得段棋瑞赏识,一生追随,人称“段合肥之魂”,又称“小扇子”。徐树铮恃才傲物。过于骄狂虽才干极强,却结仇过多,1925年被枪杀于河北廊坊。《北洋怪杰徐树铮》以传记文学的形式,运用大量历史资料。 董尧专著的《北洋怪杰徐树铮》记述了“北洋怪杰”一生的主要经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的北洋乱局
袁世凯纵横捭阖两时代,既是清朝重臣,又是民国元首,是中国近代化变革的参与者和见证者。袁世凯是个不折不扣的纨绔子弟,早年科考失败,弃文从武,投靠吴长庆,攀附李鸿章,巴结荣禄,取悦西太后,同时还不忘在维新派身上下赌注……工于心计的他施展手腕,长袖善舞,终于位极人臣。民国初始,又攘夺了民国大总统的职位,进而称帝建元。本书资料翔实、语言凝练,作为一本严格意义上的历史作品,多角度阅读定会受益匪浅。
本书主要截取我在程老处当秘书时及礤以后了解到的,有关程老90年代中期及其以后的一些情况。在结构上,分别列出若干个专题,从不同角度,来尽可能多地反映程老晚年的工作与生活,特别是他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这或许可作为现有有关程老众多书籍和文章的一个补充,使人们对程老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不过作者写作遵循:一唯实,二唯信,三唯情,四唯度。具体来说,笃行以下三条:一是尊重事实的原则。二是取舍、详略得当的原则。三是敬重有加的原则。
今年,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薄一波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为了纪念这位在八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尽心竭力、鞠躬尽瘁,建立了卓越功勋的革命老人,作者编辑了这本《我们认识的一波同志——薄一波百年诞辰纪念文集》。 文集的征文工作得到了许许多多老领导、老同志和各方面朋友的关心和支持。尤其是许多薄老的老战友、老部下,他们不顾年事已高,或口述提纲、内容,或亲自执笔为文。更让人感动的是,有的老同志在重病中仍不忘文章的修改和定稿。
张国焘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个特殊的人物。他一生从崛起、辉煌,到挫折、堕落,充满了曲折坎坷。他曾有过使人炫目的成就,令人发指的错误,人所不齿的背叛行为他是一个成就与错误并举,光荣与耻辱同存的人。张国焘的前半生与中国共产党同生死,曾两次被北洋军阀逮捕;数次受到中共中央处分;三次去莫斯科,是中共领导人中惟一获得列宁亲自接见殊荣的人。他的后半生曾与蒋介石国民党共命运,然而最终又遭遗弃,不得已而漂泊异乡。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就是将张国焘这些成就与光荣、错误与耻辱尽量客观地再现出来。本书根据档案资料和相关人士提供的鲜为人知的资料,客观地追述了张国焘的一生。
“文化大革命”前,彭真是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兼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17年,市长15年。1966年夏,的“文化大革命”风暴骤起。彭真批被打倒,中共北京市委被改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这本书可以使您得到一些答案……彭真对北京建设提出了“大马路,大广场,大绿地”,要“给后人留下发展余地”的超前指导思想。其亲自参与指挥的“人民大会堂”等十大工程,给后人留下了很多的借鉴。彭真首先倡议在城市建立居民委员会、在农村建立村民自治委员会,这些根本的、长期的制度性创举,在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彭真“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工作“要八面树敌”等至理名言成为昭示后人的明镜。
《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林则徐卷》主要是为官任职时期的奏折和公牍,以及相关的文稿、日记和译编;早年及罢官流放、退休家居时期则以信札、诗文为主。力求从不同的侧面,比较全面地展示林则徐公正廉洁的施政理念,除弊兴利的改革思想,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忧患意识,对西方知识和救国方案的可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