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其实地记述了师哲的人生历程。大的阶段有四个:一是清朝末期到民国初期,中国社会的黑暗和动荡;二是留苏15年,亲身经历了前苏联形形色色的社会状况以及游子的苦衷;三是毛泽东身边18年,亲历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在这些事件中,毛泽东的思想动态和决策,以及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等高层领导人的精神风貌,均得以真实现再。在毛泽东同斯大林的交往中,师哲始终任俄文翻译,因而对斯大林、莫洛托夫等前苏联高层领导以及斯大林身后的赫鲁晓夫等人颇为熟悉,书中以生动的事实记述了这段历史;四是受审查、蹲监狱,前后20年,尾声则是:撰写回忆录,留下的真实的史料,同时被当成“史料库”接受采访,让回快追溯历史。
本书收录崇敬和怀念——回忆毛泽东同志;再忆毛泽东同志;毛泽东是真理的坚定探索者;毛泽东是真理的坚定探索者;我们怎样纪念毛泽东等内容。 本文记述了他们中一部分优秀者的奋斗和业绩,目的是要告诉我们的后来者,新中国来之不易,成长不易。还有许多可亲可敬的战友和同志,常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未能将他们一一写出,实为一件憾事。然而,他们的精神风貌,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留在人民心中。只要我们继承先驱者们这种为祖国和人民利益不惕奋斗的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顺应历史潮流,中华民族就一定能像毛泽东同志当年预言的那样,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徐树铮(1880--1925),萧县醴泉村人,字又铮,因仰慕林则徐,自号则林。1901年弃文从武去山东上书袁世凯,后得段棋瑞赏识,一生追随,人称“段合肥之魂”,又称“小扇子”。徐树铮恃才傲物。过于骄狂虽才干极强,却结仇过多,1925年被枪杀于河北廊坊。《北洋怪杰徐树铮》以传记文学的形式,运用大量历史资料。 董尧专著的《北洋怪杰徐树铮》记述了“北洋怪杰”一生的主要经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的北洋乱局
本书记叙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原副检察长、党组副书记喻屏的人生历程。喻屏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1927年喻屏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直南沙区开始建党的第一批党员。1933年,由于叛徒出卖,他被捕入狱,被判监禁十五年。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喻屏转战华中与东北,参与创建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各项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辽宁省委工业书记、中共中央东北局候补书记,为东北工业基地建设和党局候补书记,为东北工业基地建设和党组织建设作出了显著成绩。“文化大革命”期间,喻屏背负着莫须有的罪名被打倒,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不屈的抗争。1978年5月,喻屏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党组副书记,在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案的审理工作中,出任特别检察厅副厅长,亲身经历了这一具有
本书收录崇敬和怀念——回忆毛泽东同志;再忆毛泽东同志;毛泽东是真理的坚定探索者;毛泽东是真理的坚定探索者;我们怎样纪念毛泽东等内容。 本文记述了他们中一部分优秀者的奋斗和业绩,目的是要告诉我们的后来者,新中国来之不易,成长不易。还有许多可亲可敬的战友和同志,常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未能将他们一一写出,实为一件憾事。然而,他们的精神风貌,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留在人民心中。只要我们继承先驱者们这种为祖国和人民利益不惕奋斗的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顺应历史潮流,中华民族就一定能像毛泽东同志当年预言的那样,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本书主要讲述了胡乔木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期至六十年代初期,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政治生涯。就胡乔木的生命历程来说,跟随毛泽东的两个10年无疑具有决定意义;就毛泽东的生命历程来说,40年代、50年代两个10年,以其体现毛泽东思想的巨大转折而最富有典型意义。 今年是胡乔木诞辰100周年,离胡乔木去世整整二十年。而“二十年”正是本书内容的时间跨度。作者认为,以再版本书的方式纪念传主,具有特殊意义。
今年,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薄一波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为了纪念这位在八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尽心竭力、鞠躬尽瘁,建立了卓越功勋的革命老人,作者编辑了这本《我们认识的一波同志——薄一波百年诞辰纪念文集》。 文集的征文工作得到了许许多多老领导、老同志和各方面朋友的关心和支持。尤其是许多薄老的老战友、老部下,他们不顾年事已高,或口述提纲、内容,或亲自执笔为文。更让人感动的是,有的老同志在重病中仍不忘文章的修改和定稿。
《亲历政协30年》是作者卞晋平对自己在政协工作三十年的回忆录,全书分为五个部分。部分:三十一岁进政协,讲述作者从学校毕业进入政协工作的机缘;第二部分:慎始敬终尽诚节,作者讲述了在政协机关工作30多年来,辗转的各个岗位,并对自己工作做出总结和反思;第三部分:管中窥豹说发展,作者通过讲述自己的工作经历,展示人民政协历史行进中的发展轨迹,展现改革开放给人民政协事业带来的巨大变化;第四部分:政协是所大学校,作者回忆在政协共事的如师长般的老同事;第五部分我们少年时代的歌:作者总结在政协工作的三十余年。
“蓝鲸行动”——这样一个平和的行动名称,背后却隐藏着无限的杀意。美国在扶持蒋介石的同时,这种杀意时隐时现,从未断绝。“蓝鲸行动”也只是掀开了美蒋之争历史大剧的一角帷幕。美国需要一个听话的利益代理人,而性格强势的蒋介石却也自有盘算。从史迪威与蒋介石对中国军队的指挥权之争、蒋经国被美国记者殴辱事件、孙立人“政变”谜案、蒙古国“入联”事件、震惊舆论界的台湾“刘自然”事件,到蒋介石企图“反攻大陆”的“国光计划”的未果、秘密研制核弹计划的折戟……这一切的背后都有蒋介石与美国明里合作,暗里掰手腕的事实。 本书通过大量相关机要档案的解读,如实地还原了这一段鲜为人知又惊心动魄的历史,重点讲述了蒋介石败退台湾后,国民党内诡谲的政治生态,以及蒋介石父子在内外交迫的处境中艰难的自保史。特别是对蒋介
《间谍王》以国民党军统特务为研究对象,采用大量相关回忆录和档案资料,是海外学者最早研究民国特务系统的代表性学术著作。此书以“间谍王”戴笠的生平全貌及政治经历为线索,主要研究其庞大神秘的间谍王国的发展历程。作者讲述了黄埔军校时期蓝衣社、立行社等组织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抗战爆发以后"军统"的迅速扩张;同时通过丰富的材料还原了特务培养及行动的历史细节,暴露了这段阴暗血腥的历史。由此,此书也详尽展现了1930至1940年代民国特务制度的发展历程,能够极大地丰富并启发我们对这一时期的民国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