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吉米 亨德里克斯的名字,人们大多想到的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那些摇滚乐坛传奇故事。蒙特利尔音乐节点燃吉他的火爆场景、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奏起《星条旗》的庄严时刻,乃至他扑朔迷离的突然死亡,无不为人津津乐道。但很少有人知道,在疯狂与绚丽的光鲜外表下,这位吉他之神的心中却深藏着持续一生的孤独与不被人理解的苦闷。正如克罗斯所说,他一生站在灯光闪耀的舞台上,眼中能够看到的,却只有他自己。
歌手、情圣、诗人、僧人 莱昂纳德 科恩,这位在全球范围内备受爱戴的创作歌手,这位大隐隐于市的忧郁诗人, 摇滚界拜伦 ,有着如同过山车般跌宕起伏的人生。 在《再次远行:莱昂纳德 科恩访谈录》中,他亲自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通过自1966年至2012年间的54次访谈,科恩侃侃而谈自己对诸多事物的见解:音乐、文学、爱情、信仰、创作、灵性、政治、家庭、精神健康 最终呈现出一个立体而深邃的科恩。 本书也是科恩对自我的一次坦诚剖析。从人生中的挫败,到深陷抑郁症困扰的体验,再到失败的情感关系、音乐生涯的起起落落,和在寺庙中的重整旗鼓,最终归于晚年的喜悦和平静。科恩对这些经历全部毫无保留地真诚道来,让人们看到他的敏锐才华,也让人们感受到他在脆弱之中孕育的力量。
如果你想要知道关于安迪 沃霍尔的一切,那么只看表面就好了:我的画、电影还有我,那就是我了。没有什么在表面的后面。 《我将是你的镜子》精选1962至1987年来波普巨星安迪 沃霍尔接受的35次访谈。他以波普艺术教皇之姿,谈论名声、谈论艺术、谈论电影与超级明星、谈论波普与现代神话、以及谈论他自己 从安迪 沃霍尔早年崭露头角的岁月直至他生命中的后几个月。 这是关于安迪 沃霍尔的本访谈集,呈现了我们这个时代重要的一位艺术家复杂的心理。从1962年横跨至1987年,这一篇篇高深莫测、机智诙谐的对话展现了沃霍尔艺术生涯中不同进程的真实面貌。
如果有一个元素能将凡·高复杂又短暂的一生串联起来,那么毫无疑问,这个元素就是书籍。 在留存于世的近千封书信中,凡·高提到了数百部作品,包含200多位作家,涉及英语、法语、荷兰语、拉丁文4种语言。他曾数次提到:“我对书籍有种无法抵挡的 。”“书籍、现实和艺术,对我来说就是同一种东西。”“一个人必须学着阅读,正如他必须学会观察,学会生活。”对阅读的热爱贯穿凡·高一生,书籍也是陪伴凡·高的真正伴侣。在辗转生活于海牙、伦敦、巴黎、普罗旺斯的各个阶段,凡·高无不从阅读中获得巨大的启迪与慰藉。他曾在写给妹妹的信中说:“谁能数得清,在我人生中的这么多年里,有多少次 丧失了大笑的意愿——先不说是不是我自己的原因——我首先需要的就是大笑一场。而在读莫泊桑的小说时,我找到了那种感觉。”凡·高读书、爱书,
法国是时尚之都 全世界都认同这一点。 在本书中,劳伦斯 皮科对法国奢侈品的变迁,对法国工业史、时尚文化史进行了一次有趣的研究。 法国是如何从邻国以及遥远的亚洲国家汲取灵感从而发展本国的奢侈品行业? 瓷器、银器、水晶、刺绣这些如今随处可见的制品在当时是如何风靡法国贵族圈? 假发、香水,珠宝、箱包、服饰等权谋、疫病和当时工业的产物是如何蜕变成为如今的奢侈品? 此外,本书还包含了出人意料但饶有趣味的知识。在各个章节里,您将认识那些性格鲜明、令人魂牵梦萦的人物,他们中有非凡的女人与狡猾的男人;有并不疯狂的科学家和经济学家;有哲学家和积习已深的赌徒;有职业间谍或意外入行的间谍;有奢侈品的奴隶以及造福社会的奢侈产业。 可以说,本书足以唤起人们对历史、艺术和科学的兴趣,带你领略这场三个世纪以来
潘镜芙(1930 ),船舶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一研究所研究员,曾任该所副所长兼副总工程师、驱逐舰总设计师。195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潘镜芙成功主持设计了我国两代四种型号导弹驱逐舰,在驱逐舰的总体设计、全武器综合作战系统和电磁兼容等高新技术领域完成大量开拓性工作。本书分为八章,章节按时间延展,以事件布局,章节间按照主题渐次叙述。本书以历史发展的逻辑,以朴素的笔触,勉力勾勒潘镜芙学术成长的过程,努力刻画与展示一个为了祖国的安全与强大,孜孜以求、无私奉献、锐意创新的科学家形象。
河南地处中原,是享誉全国的文化大省、戏曲强省。200余年的戏曲舞台上,灿若星辰,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艺术家,一起照亮历史舞台,共同谱就河南戏曲的辉煌篇章。 本书共收录了河南三大剧种豫剧、曲剧、越调的旗帜性代表人物,共计43位,包括 豫剧名旦六大家 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桑振君, 汴京三王 王秀兰、王敬先、王素君,《朝阳沟》之父杨兰春,越调 活诸葛 申凤梅, 曲剧皇后 张新芳,豫剧 第一小生 赵义庭,唐派创始人唐喜成, 郑州三玲 虎美玲、王希玲、刘伯玲, 活寇准 马琪, 小苍娃 海连池, 活包公 吴心平,豫东 红脸王 刘忠河,以及关灵凤、吴碧波、张宝英、牛淑贤、张梅贞等豫剧流派传承人,以个人口述的形式,记录了他们的艺术人生,既有或华彩或辛酸的往事回忆,又有舞台生涯的技艺总结,还有师道传承的
肯尼斯 克拉克,英国著名艺术史家、策展人、电视节目主持人。他不仅在关于风景画与裸体艺术的理论研究方面有里程碑式的贡献,在艺术的大众推广方面更是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30岁时他出任英国国家美术馆馆长,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成功使馆藏在轰炸中得以保存,同时又推行 每月一画 等计划,使博物馆成为战争中抚慰、鼓舞民心的机制;1969年,由他主持的BBC艺术纪录片《文明》在全球范围热播,开启了利用大众媒体进行艺术普及的先河。本书为克拉克的人生纪实,作者詹姆斯 斯托顿基于大量之前未曾公开过的档案,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克拉克献身学术研究与公共事业的一生,更揭示了他独一无二的人格魅力。
本集共收录43篇论文,分为 丰子恺生平考证研究 丰子恺文学研究 丰子恺美术研究 与 丰子恺艺术思想研究及其它 四大板块,内容涉及丰子恺的生平轨迹、文学创作、美术创作、美学思想、艺术理论以及文化活动等多个方面,代表了近年丰子恺研究的新成果。书名主标题 次第春风 辑自丰子恺的画作《严霜烈日皆经过,次第春风到草庐》。丰先生的作品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滋养温暖了无数人的心灵。
今年是肖斯塔科维奇诞辰100周年,俄罗斯举行了规模颇大的纪念活动,国内相关的活动不多,惟一可称道的也就只有这本书了。书信集和回忆录不同,更能保持历史原貌,两者参看,更可见音乐家的铁骨。 《肖斯塔科维奇书信集》的原编者格里克曼教授是肖斯塔科维奇生前的密友,他们的友谊持续了长达40多年。 在书信集中,格里克曼把300多封肖斯塔科维奇的信收入其中。比较特别的是,收信人和本书作者在每封信尾附加了详细的注释。 这些注释能够帮助读者置身于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当时的处境,同时又将我们到天才作曲家那深邃的精神世界之中,使读者能够更加清晰地窥视肖氏这位作曲家在他生活和创作的年代中所表现出的真实的心理特征。
《迈世之风:有关王羲之资料与人物的综合研究(套装共2册)》书式渊源和历史究竟怎样?这些问题过去很少有人作专门研究。但是,如果不弄清楚这些问题,势必会影响到如何正确理解王羲之尺牍法帖的内容,影响到对王羲之研究资料的运用。《迈世之风:有关王羲之资料与人物的综合研究(套装共2册)》作者祁小春先生从私书家信史和文章体裁史的角度出发,对以王羲之为主的晋人尺牍名义、形式、用语等诸方面,作了全面性的探讨考察。在数据运用上,他以敦煌所出唐人书仪对晋人尺牍加以比较,作了由唐至晋的溯源性研究。其考察结果,不仅弄清楚了尺牍家书私信史的渊源关系,在王羲之的尺牍形式、用语等考察、诠释方面,也都有极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