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教社跨文化交际丛书:跨文化交际理论建构》涵盖了一系列经过筛选的跨文化交际理论。为了这部著作的出版,Gudykunst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在此过程中,他指出,“如今,涉及跨文化交际各个层面的理论至少有15个。”(Gudykunst,2002,p.183)这些理论可分成七大类:意义建构、沟通准则、文化模式、调整和适应、身份认同的形成和调整、人际交流的心理过程,以及传播的组群和网络。(Klyukanov,2005,p.1)遗憾的是,尽管Gudykunst收录的理论涉及面很广,但他却将相当一部分理论排除在外。比如,他只字未提有关价值观的众多理论(或许他认为价值观的理论只是对文化模式的解释),以及有关冲突、非言语交际、符号模式的交流(或符号学)等一系列在跨文化领域颇具影响力的理论。这些没有被Gudykunst收录的理论,在其他许多跨文化教材中都作为重点进行了介
本书是“自然语义元语言(NSM)”理论的一本重要著述。作者通过大量的文献分析和实例论证,向我们阐释了NSM理论及“文化脚本”法在语义描述上所具有的功能。 作者在书中提出了“盎格鲁英语”的概念,指出要分析和发现蕴含在复杂语言现象背后的文化特质和语义共性,就要运用NSM理论来分析。同时,作者运用“艾化脚本”法分析了一些“盎格鲁文化”关键词,并探讨了“盎格鲁文化”的父键价值及其在英语语法中的反映,强调了承载历史的英语语言和文化在当今世界的重要地位。
《大学外语教学与改革》是北京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外语教学改革的成果,近年来北京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与尝试。《大学外语教学与改革》近70位作者为读者诠释了当代外语教学的方方面面,可以作为语言教学方面的参照依据,也可作为这方面的教学指导用书。
《高校外语课程与教学改革探索》为高校一批具有丰富的一线英语经验的老师集体编写。《高校外语课程与教学改革探索》包括外语课程改革与教师能力研究、外语教学实践与文学作品研究和外语学习感悟与反思三个部分。作者从教师自身素质与技能、学生接受状况、师生互动、专业发展、改革探索等多个方面探讨,多是自已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的心得。
英语语言学不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英语语言的各个层面也在发生着变化,我们应结合实践发展对英语语言学进行持续而深入的探讨。本书从语言学角度出发,首先介绍了语言学相关的基础理论;然后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接着重点对语言学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包括英语教学理念研究,词汇与语法、听力与口语、阅读与写作的教学策略以及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针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提出了相关策略。 本书借助语言学的理论与方法探究大学英语教学,以期为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双语阅读中的眼动研究》内容丰富而充实,系统性强,主题鲜明,结构合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双语阅读中的眼动研究》以阅读领域的眼动研究为主线,以汉、英双语阅读为主题,研究内容既包括对双语阅读研究的概述及眼动研究进展,还包括对双语词切分、双语词汇加工、双语校对阅读的研究,后又拓展到多语阅读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实现了对眼动记录、认知实验、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的有效整合。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汉、英双语阅读的理论和实践具有积极意义。
本书综合使用了史料考证、文本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中世纪英国社会和语言的大量史料进行了考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不同时期语言在民族认同建构中所起的作用,从而对两位学者的论断进行了进一步的考察和修正,并对英国民族认同形成的时间和方式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期深化学界对英国民族认同建构中的语言因素问题的认识和研究。
本书从高校商务英语写作相关概念界定和内涵阐释入手,梳理和分析当前商务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高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托,溯源高校商务英语写作教学的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创新高校商务英语写作教学内容与课堂教学模式,构建高校商务英语写作实践教学体系,以《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和《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依据创建商务英语写作能力量表,以切实提高商务英语写作教学的效果,培养既熟悉靠前商贸业务法规,又精通语言技能并善于跨文化沟通的集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