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的围护结构,或者说它的外壳或表皮,必须同时满足许多需求,包括通风、太阳能热增益、眩光控制、日照水平、隔热、水的控制、材料、装配、噪声和污染控制等,这些需求使得它的设计变成了一个复杂的平衡过程。然而,将环境系统整合成一个清晰、全面、优雅的设计并不是一种拼贴式的操作。它必须全面考虑关乎整体的各个部分,以便制定出能在多种尺度下运作的清晰策略。《建筑围护结构完全解读》可作为基于整个过程的思考的“工具箱”,同时还可为一线设计师和学生服务。它提供针对建筑表皮设计和技术的综合方法,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指导手册或案例研究集合。
本书针对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最新情况,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结合考试题型,将知识点和考试点做了全面剖析,精辟地再现于模拟试题中,帮助考生提高应试技巧,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考生在考试中的判断能力。因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仅比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多考桥梁结构,故本书以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内容为主,同时可以给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参考,还可作为高校师生的教学参考书。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SPCS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叠合结构体系。全书共分为8章,包括:概述,SPCS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叠合结构, SPCS结构体系设计,SPCS装配整体式叠合结构预制构件生产, SPCS装配整体式叠合结构施工,SPCS装配整体式叠合结构体系成本分析,展望。本书内容精炼,实用性强,可供装配式建筑行业的从业人员参考使用。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2版)》是在2013年8月出版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在本次修订过程中,作者听取和采纳了教师和学生的使用意见,在章节体系基本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对各章节内容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改,使之趋于完善。全书共分为10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受拉构件承载力计算、受扭构件承载力计算、构件挠度和裂缝宽度验算、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计算。各章节按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受力性能和特点划分,便于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对内容进行取舍。为了便于教学,使学生能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每章均设有学习目标,并且附有本章小结、思考题与习题。《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2版)》可作
《地下结构抗浮理论与技术应用》重点阐述地下结构抗浮理论、关键技术和应用。全书共四篇17章。其中,章为绪论,理论篇(第2~4章)论述地下水浮力初步探讨试验和模型试验、抗浮的基本思路和计算方法,技术篇(一)(第5~9章)重点阐述微型桩抗浮技术、FRP混凝土抗拔桩抗浮技术、伞状锚抗浮技术、自张式人字形抗拔桩抗浮技术和配重法抗浮技术,技术篇(二)(0、11章)主要叙述排水减压法抗浮技术和静水压力释放抗浮技术,应用篇(2~17章)主要介绍各类工程案例。 《地下结构抗浮理论与技术应用》可供土木工程、岩土工程和水利工程等领域的科研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李国强、陈以一、何敏娟、王从主编的《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基础考试复习教程(上下第12版)》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执业资格注册中心,于2009年3月9日公布的《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资格考试公共基础考试大纲》修订编写。为使本书内容更好地适应注册结构工程师基础考试的要求,最贴近当前本科教学的实际,本版特请同济大学教学第一线的教授;对第四和十四章课程做了重写,其他各章新增了自测题。本书可指导、帮助参加结构工程师基础考试人员全面、系统地进行复习备考,也可供高校土建专业学生学习、参考。
《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依据16G101和12G901平法制图系列图集及相关标准规范进行编写。全书除绪论外,共分为6个单元,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梁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柱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剪力墙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板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板式楼梯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基础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等。 《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可作为高等院校土建类相关专业的,也可以作为从事建筑行业工作的相关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依据“考试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要求,按现行有效的规范内容和历年考试真题进行编写。本书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篇为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前实战训练试题,每套实战训练试题的题量、分值、各科比例与考试真题的题型一致 ,有50%的实战训练试题是根据历年考试真题进行改编完成;实战训练试题内容的考点基本覆盖了考试大纲规定的考点,并具有典型性;实战训练试题内容包括了新规范。如《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 99-201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年版)、《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等。第二篇为实战训练试题解答与评析,对每道试题进行了详细解答,给出了计算依据、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评析部分给出解答过程中需注意的事项、解题方法与技巧,以及相关知识点的复习要领。 本书与《一
本书按《证券分析师胜任能力考试大纲(2015)》的章节编排,共分为十章,每章系统讲解考试大纲规定掌握的知识点,归纳考试重难点,精选经典考试真题作为例题,每章配有章节精练并提供答案和解析。
本书按大模块化分类(或分科目)编写,即结合考试大纲要求,按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木结构、地基与基础、高层建筑结构与高耸结构、桥梁结构分科目进行组织编写。将大模块化科目的每一科目进行细化,按小模块分类编写,比如,“混凝土结构”科目进一步细化为:《结构可靠度标准》、《抗震分类标准》、《荷载规范》、《混规》、《抗规》、《混验规》、《异性柱规》等。
《建筑结构与识图》根据《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 50105—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GB 50010—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年版)》(GB 5001 1—2010)、《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等规范标准编写而成。 《建筑结构与识图》共分10个项目,主要内容包括建筑力学基础,建筑结构材料,结构设计方法与设计指标,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构件,钢筋混凝土楼(屋)盖、楼梯,基础,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砌体结构基础,钢结构基础,建筑结构施工图的识读等。 《建筑结构与识图》可作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类相关专业的,也可供工程造价人员学习参考,还可作为岗位培训或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建筑结构抗震(第3版)》根据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特点编制的。本次修订继续保持了前一版的特色,《建筑结构抗震(第3版)》除了阐述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外,更加侧重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的理解与应用。《建筑结构抗震(第3版)》共分十章,主要内容为:绪论、地震基本知识、抗震设防与概念设计、地基与基础的抗震设计、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多层砌体房屋抗震设计、多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设计;多高层钢结构房屋抗震设计;单层厂房抗震设计;隔震与消能减震设计;地下建筑抗震设计。《建筑结构抗震(第3版)》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体现新规范,新技术;结构合理,知识点的铺垫由浅入深,知识目标到能力目标的过渡明确,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结合紧密,每章后配有体现知识
《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根据高等院校土建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主体结构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特点和要求,结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等文件精神,并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 51231-2016)等新规范编写而成。全书共分为7个项目,主要内容包括脚手架工程施工、现浇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砖砌体工程施工、填充墙砌体工程施工、装配式混凝土工程施工、预应力混凝土工程施工和钢结构工程施工等。 《主体结构工程施工》可作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类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土建类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荷载是工程结构设计的重要方面,也是着手工程设计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而可靠度方法已成为各类工程结构设计的理论基础。该书共10章,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工程荷载的基本概念、各类工程荷载的基本知识、确定方法以及结构可靠度的设计原理。 《工程荷载与结构可靠性设计原理分析研究》可供高等院校相关工程专业的教师和学生使用,也可供从事各类工程结构设计与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