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爱因斯坦提出一个理论,把时间和空间结合为一种叫“时空”的东西,它不是平直的,而是被其中的物质和能量弯曲(或卷曲)了。在我们邻近,时空几乎是平直的,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曲率带来的差异。但在宇宙更远的地方,时空弯曲的某些结果比爱因斯坦认识的更加惊人。一个结果是,恒星可能在自身作用下坍缩,使周围空间弯曲从而将自己同宇宙其他部分分裂开来。如何证明这个结果,如何发现坍缩在空间下的黑洞的奇异性质,正是本书的主题。 作者花费15年时间写就了这本介绍宇宙研究历史和发展情况的科普著作,系统地介绍了宇宙物理学的发展历史、代表人物、理论的冲突和科研上的合作与竞争,还介绍了从光学望远镜、射电望远镜到引力波探测仪的不同探测手段的发展过程,以及在不同探测手段下宇宙所展现出来的激动人心的一面。
在《星际穿越》之后,这一系列问题全世界都在问!本书将会告诉你答案! 为什么黑洞会吞噬一切,甚至连光都不能幸免? 为什么虫洞不是一个洞,而是一个球? 又是什么神奇的力量,让米勒星球上的一小时等于地上七年? 最简明清晰的时间与空间理论入门读本。基普·索恩教授,电影《星际穿越》的科学指导,以浅显易懂的语言一一破解了宇宙中的让人瞠目结舌的奇景——大爆炸、黑洞、时空弯曲、潮汐力、虫洞、引力弹弓、星际旅行等,解释了所有推动剧情的天体物理学理论,还就内容的真实性将书中的科学知识分为三种:科学事实、有根据的推测和猜想,并做了明确的标注,以帮助我们解开所有剧情设计与时空旅行之谜! 《星际穿越》是继《时间简史》之后天体物理学领域的又一里程碑式著作。
究竟什么才是构成宇宙的粒子?从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由闻到烤面包的气味推导出“原子”存在的“思想实验”开始,无数的实验家和理论家为解开这一谜案已经苦苦奋斗了2000多年。在本书前几章中,当代最伟大的粒子物理学家之一、198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莱德曼用幽默生动的语言,我们穿越历史的长河,对人类探寻宇宙粒子的发现之旅作了简要回顾。从中我们将会看到科学前辈们是如何通过一个一个的“尤里卡时刻”,将这一难题一步一步推进到揭开宇宙最后之谜的关键——上帝粒子。 “上帝粒子”是莱德曼对希格斯玻色子的别称。这种粒子是物理学家们从理论上假定存在的一种基本粒子,目前已成为整个粒子物理学界研究的中心,莱德曼更形象地将其称为“指挥着宇宙交响曲的粒子”。通过莱德曼妙趣横生的讲述,我们不但能够清楚地了解到现代物
宇宙,或许就是一台庞大的计算机。这是作者在本书中对宇宙做出的结论。作者从信息的特点开始谈起,详细论述了信息论和量子计算,向我们展示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拜占庭式宇宙的情景,涉及生命的本质、热力学、相对论、量子力学、黑洞、多重宇宙,直至宇宙的命运。本书资料翔实,内容丰富多彩,思路清晰,观点明确,读后使人对宇宙肃然起敬。对物理学感兴趣的读者,不妨展卷一读。
《图解天文学:数字时代的观星和天文摄影指南》是一本的天文学入门。它将天文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提供了天文学的基础知识,又介绍了观星和天文摄影的实用技巧,从而帮助天文爱好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天空中的奇观,以及记录和捕捉那些摄人心魄的图像。书中还对如何挑选和使用天文望远镜,以及如何利用天文望远镜和数码相机拍摄出专业级的图像给出了许多实用建议。书中最后附有全天的星图,按月给出在夜空中肉眼可见的星座和亮星。
本书主要介绍人类探索太阳系疆界的历史,并对一些常被人以讹传讹或误解、夸张的历史事件进行分析与澄清。本书共分32章。其中章简单回顾近代之前人类对行星的了解,第2~4章介绍天王星的发现,第5~7章介绍小行星带的发现,第8~10章介绍天王星出轨之谜及天文学家们为解决该谜团所作的早期努力,1~16章介绍亚当斯与勒维耶对海王星的预言及海王星的发现,7~19章介绍英法两国有关海王星预言的权之争,第20~21章介绍并分析由海王星档案所引发的新争论,第22章介绍寻找火神星的失败努力,第23~27章介绍冥王星的发现,第28~30章介绍柯伊伯带及其发现,第31章介绍行星新定义及冥王星的降级,第32章介绍奥尔特云及有关太阳伴星的猜测。 本书的内容通俗易懂,文笔生动风趣,考据严谨深入.适合广大天文爱好者及大、中学生阅读。
《图解天文学:数字时代的观星和天文摄影指南》是一本的天文学入门。它将天文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提供了天文学的基础知识,又介绍了观星和天文摄影的实用技巧,从而帮助天文爱好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天空中的奇观,以及记录和捕捉那些摄人心魄的图像。书中还对如何挑选和使用天文望远镜,以及如何利用天文望远镜和数码相机拍摄出专业级的图像给出了许多实用建议。书中最后附有全天的星图,按月给出在夜空中肉眼可见的星座和亮星。
千百年来,人类从未停止思考和探索头顶的星空。从亚轨道飞行、太空行走、登月到国际空间站的建造与运行,再到对火星、土星、小行星、彗星等的探索,半个世纪以来人类凭借着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不断将可探索太空的边界向深空拓展。目前我们正身处太空探索新时代的边缘,而我们对于未来又有哪些期许呢? 在本书中,我们将回顾世界载人航天与深空探索发展历程中的精彩时刻和辉煌成就,重点介绍当前航天技术发展的前沿水平以及今后太空探索的方案与设想,比如太空移民、重返月球、小行星控制与开发、登陆火星、星际飞行、寻求地外生命等。书中精美的图片和有趣的文字将给你留下难忘的印象。
究竟什么才是构成宇宙的粒子?从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由闻到烤面包的气味推导出“原子”存在的“思想实验”开始,无数的实验家和理论家为解开这一谜案已经苦苦奋斗了2000多年。在本书前几章中,当代最伟大的粒子物理学家之一、198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莱德曼用幽默生动的语言,我们穿越历史的长河,对人类探寻宇宙粒子的发现之旅作了简要回顾。从中我们将会看到科学前辈们是如何通过一个一个的“尤里卡时刻”,将这一难题一步一步推进到揭开宇宙最后之谜的关键——上帝粒子。 “上帝粒子”是莱德曼对希格斯玻色子的别称。这种粒子是物理学家们从理论上假定存在的一种基本粒子,目前已成为整个粒子物理学界研究的中心,莱德曼更形象地将其称为“指挥着宇宙交响曲的粒子”。通过莱德曼妙趣横生的讲述,我们不但能够清楚地了解到现代物
揭开火星不为人知的历史,探索地外生命存在的痕迹。 从2011年好奇号探测车升空,到首批实地拍摄的火星影像,再到显示火星曾有水体存在的线索,《国家地理火星零距离》一书通过300多张清晰的图片、全新的地图,以及首次公布的好奇号任务关键科学家访谈,将好奇号的探索成果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世人眼前。书中许多首度出版的震撼照片,经由尖端的计算机分析技术处理、加强色彩,生动地展示出惊人的科学发现,引导我们思索地球与火星的相似之处。通过好奇号搭载的先进仪器,科学家利用遥控成像技术找到了火星上春日融雪的证据,并得以更进一步探索生命存在的可能。精彩的示意图清晰地展示了关于火星历史的全新观点,告诉我们火星如何演变成今日饱受侵蚀的荒凉景象、未来会如何变化,以及对地球上的生命提供了什么样的启示。从这些全新发现
时间有初始吗?它又将在何地终结呢?宇宙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 史蒂夫·霍金以朴实精炼的语言给了我们极大的阅读乐趣。对遥远星系、黑洞、夸克、大统一理论、反物质、“时间箭头”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全书涉及经典力学、电磁力学、相对论、量子力学、弦论等多个方面,讲述了宇宙的起源、空间与时间的本质、时间旅行的可能性、物理学的统一等话题。